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虚拟仿真实训能有效弥补职业教育实训中看不到、进不去、成本高、危险性大等问题,是职业院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筹建过程中,可从拓宽资源开发路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育教学中坚力量和强化基地建设绩效四个方面优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钳工技能实训是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实践课,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主要培养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运用知识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高质量的实训课程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从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课程思政六个方面对钳工技能实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对比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满意度都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员工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与运营线路实际操作场地、时间,以及培训的深度和标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亟需建设不占用运营场地的仿真实训系统来缓解。基于国内院校、运营单位建设仿真实训系统的经验,从完善仿真实训设施类型、实现系统的联动性等方面,结合运营单位的实际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运营仿真实训系统建设方案,并率先开展了实际建设工作,可为学校及运营单位建设实训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职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实践技能的培养要靠实习实训课程来实现。分析研究近年来高职教育课程实训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强化实习实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基于费曼学习法,以高铁桥梁施工课程为例,对课程实训项目进行重构,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阐述了以技能大赛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提出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共同开发技能大赛项目,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技能大赛,探索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ZYJ7提速道岔电液转辙机综合实训台的研制背景、设计思路、系统结构原理及运用效果.ZYJ7提速道岔电液转辙机综合实训台的研制,为信号工的技能演练提供了先进的实训设备.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铁道信号专业的实训教学,研制了ZD6直流电动转辙机综合实训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电源模块、转辙机控制台、继电器组合架、分线盘、终端电缆盒以及直流转辙机等几部分组成,为铁路电务专业学员的技能演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比较先进的实训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学院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搞好实训课教学的建议:1.要全员重视;2.完善实训课教学的相关制度与政策;3.加强师资培训与建设;4.加强实训设备购置与实验场地建设;5.加强专业实践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快速发展,对安全、高效的培训需求不断增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实训成为铁路技能人员培训的重要手段。以接触网维修为例,根据功能需求和不同虚拟现实开发方式特点,选择使用3dsMax和Unity3D作为开发工具,构建了接触网维修虚拟作业环境,实现接触网作业流程仿真和教学、练习和考试3种运行模式,达到较高的实训仿真水平,为接触网维修技能人员培训提供新型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徒制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社会机制,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是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教育部推动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广泛试点,现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标准和制度建设,在一体化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养培养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科学、完备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着力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转变教与学观念,改革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办法,打造互联网"模拟课堂"和实体"体验式教室",建设校园文化,助力人文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面临的困境,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体药店,构建学校、企业“双主体”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培养校企“双导师”人才团队;探索学生实践、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创新创业、社会药学服务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双主体”“双导师”“双能力”药学类专业“三双”人才培养良性运行机制,推进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近几年中国高速铁路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阐述符合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从“入口”选拔、专业培训、实践锻炼等环节,对中国高速铁路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进行论述和探讨。从培训基地、师资队伍、教材开发、培训管理与考核等方面,阐述中国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对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的支撑,展望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我们学院医药营销专业在探索中确定了一套适合该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市场需求,岗位能力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六阶段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即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短期在医药企业、营销公司进行顶岗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医院药房、药剂室、药库进行短期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期顶岗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渗透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医药营销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倡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现校企融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在实践中,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医药市场和岗位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在药学类专业探索出了"5430"人才培养模式。"5"即药学人才培养分为5个阶段;"4"即人才培养过程中穿插4阶段工学结合实践活动;"3"指人才培养过程有3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渗透,"0"指实习就业零距离。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暑期顶岗实践、模拟综合实训、订单班等形式实现"5430"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的短板,以及自主创新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的巨大挑战。实训基地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配套设施,是员工技能的主要实践训练场所。通过论证广州地铁线网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深入探讨实训基地的功能设置、设备配置、规模、选址等,提出:综合实训基地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行业用人需求、职业技能鉴定、传承实践经验、设备研发及技术推广等起到重要基础性作用;广州地铁线网综合实训基地须具备理论应用与实操训练中心、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中心、综合演练和技能竞赛平台、科研技改和教育创新平台4方面功能;场地规模根据轨道交通各工种/岗位实操培训量、实训工艺布置、设备设施面积进行综合测算;要配置轨道交通各专业设备、通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轨道交通仿真系统;选址结合线网场地条件和员工交通便利综合考虑,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我们学院医药营销专业在探索中确定了一套适合该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市场需求,岗位能力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六阶段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即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短期在医药企业、营销公司进行顶岗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医院药房、药剂室、药库进行短期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期顶岗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渗透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医药营销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倡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现校企融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迭代为商业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对商科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培养新商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强化商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商业新元素、新模式为商科类课程思政注入了新的内涵,以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专业群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的系统化设计,探索创新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时代国际互联互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铁路行车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时代发展和职业教育重构的需要,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要进行改革,其内容应精简且以技术技能为主,使之符合现场工作的需要。课程应该将知识学习与职业资格考证密切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工学转化效率。课程应该平衡校企需求,使校企以人才培养为纽带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为增强调度集中指挥实训效能,在阐述列车调度实训工作现状和现行调度集中仿真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列车调度员分类分级、实物、实景、实作的培训工作需求,设定调度集中仿真实训平台的系统目标,构建基于不同设备工况的调度集中操作与指挥仿真实训框架,提出平台环境建设和功能实现的主要内容,指出实训平台"教、学、练、考、评"关键技术。依托实训平台,规范调度指挥作业流程,强化调度集中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指挥训练,健全管理手段,提升培训效能,提供持续可靠的人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