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工程材料学和有限元理论,运用Nastran仿真软件,对某商用轻卡的导流罩及支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对比分析,开展轻量化导流罩CAE强度分析及迎风压力分析,同时开展外流场风阻分析,结果显示,导流罩本体玻璃纤维配方调整和固定支架轻量化后,导流罩本体和支架最大应力得到改善,整车风阻系数值降低6%,减重5kg,轻量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浩东 《商用汽车》2022,(Z1):52-55
<正>自2019年发生蓝牌轻卡“5·21大吨小标”事件以来,国家对蓝牌轻卡的治理力度不断加严,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治理蓝牌轻卡超载超限、违规改装等问题。而2022年初新蓝牌法规的正式落地,进一步推动了轻卡产品合规化的进程。2022年2月28日,是蓝牌轻卡新规实施的前一天,福田欧航欧马可在河北石家庄正式发布了欧马可S1轻盈版超级轻卡,  相似文献   

3.
轻量化是商用车的重要的技术突破方向,整备质量减轻,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论文基于汽车轻量化新技术和测试新方法,运用Hyperworks有限元软件,对某商用轻卡基础钢制传动轴和铝合金传动轴轻量化方案进行了结构优化对比分析,同时搭建零部件台架试验设备,进行铝合金传动轴最大扭转能力分析,开展实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测试分析和铝合金传动轴轻量化方案CAE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铝合金传动轴方案最大扭转能力与基础钢制传动轴方案相当,铝合金传动轴方案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实车性能要优于钢制传动轴,轻量化效果达到12 kg,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5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一期针对蓝牌轻卡超重现象的节目,给轻卡行业带来一场风暴,许多用户也陷入了选车困境。7月27日,全新骏铃轻量化产品在江苏无锡上市,为轻卡用户送上了新的选择,也带来全新价值体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Hypermesh前处理软件以及ABAQUS和Ncode两种后处理工程软件,通过轻量化材料以及轻量化结构两种思路,对某车型的汽车横向稳定杆支架进行轻量化分析,提出了可行的轻量化方案并与初始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天然气重卡气瓶支架初始设计方案,建立支架有限元模型。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3种工况下的气瓶支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支架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艺性和轻量化,对支架结构进行了改进优化,并对改进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改进方案在提升工艺性的同时实现了产品轻量化,完成了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几年前,挂蓝牌轻卡的货厢能达到2200 mm宽度的就已经属于大货箱了,如当时江铃汽车和重庆庆铃汽车推出的2050 mm的大货厢成为热销产品。随着市场需求与行业为适应市场的变化,轻卡货厢的宽度正在不断加大,货厢宽度已经达到了2300/2450 mm的蓝牌轻卡成为市场较为青睐的产品,如当下东风汽车嘉运蓝牌轻卡,货厢内尺寸为4200 mm×2400 mm×2400 mm、北汽福田等品牌也已经拥有了货厢宽度达2400 mm的蓝牌轻卡,轻卡现在表现得越来越能装,最大的货厢已达2450 mm。  相似文献   

8.
受商用车法规的影响,轻量化技术和新材料在商用车领域,尤其是蓝牌轻卡车型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轻量化进气管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对整车轻量化颇有助益。本文结合具体项目新开发轻量化进气管,选用新材料、优化结构,实测结果显示降重50%;此外,轻量化进气管搭载整车实测降噪0.5dBA对整车降噪有一定贡献。本文撰写期望为轻量化技术和新材料,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以及整车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进行目标设定、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试验验证,对某轻型卡车膨胀水箱支架开展了轻量化设计。在目标设定阶段,便明确了强度、模态为该支架的主要性能,并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方案通过将支架断面从开口改进为封闭,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有限元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证明,该支架的轻量化方案满足整车使用要求。最终,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该支架的轻量化设计实现了降重0.9kg,降幅53%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在节省设计开发成本的同时,实现蓄电池支架轻量化的目的,文章针对某款车型蓄电池的横向布置形式,进行布置分析及蓄电池支架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通过更改蓄电池在纵梁上的布置位置,来简化蓄电池支架结构,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使蓄电池通过蓄电池支架,分别固定在左悬置和纵梁上.更改后的蓄电池支架结构整体质量减轻约25%,CAE分析结果显示,新设计的蓄电池支架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