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问题导向的我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启动的我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是一个基于问题导向的政策制定模型.任何公共政策都体现着执政者的价值选择,但是公共政策中执政者的价值取向与相关利益集团价值取向的契合度则会影响政策的合法性与效力.高校对口支援政策以国家意志为依托寻求高等教育的公平,其价值基础与政策目标都符合正义性原则,但是由于采用对高水平高校资源进行无偿征调的方式,因而其实质是政府责任的转嫁,并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只有明确政府、社会和支援双方高校的责任,让各方利益都得到尊重,政策才会有合法性与效力.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对履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观的反思,其目的在于防止过分关注效率而冲击社会公平的可能性。和谐理念凸显了"社会公平、代表性、回应性、公众参与、社会责任感"等价值取向,彰显了未来我国政府执政的民主与宪政蕴涵。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的政府职能应更加侧重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与程序,扩大公民参与权;落实行政问责制,实现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社会公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围绕"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成为热点.面对争论,我们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全面地弄清公平、社会公平、平等、效率等一系列概念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就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有关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评判,指出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分配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提法是建立在对公平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及制度的完善来保证机会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会带来贡献律意义上的结果公平,这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对于平均律意义上的公平我们仍然要兼顾。因此,我们认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物流资源分配,研究了常权和变权形式下个体权重与产出效率对分配的影响,变权可以增加资源量较少个体的权重,实现兼顾公平的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物流资源公平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确定状态变权形式、个体效用和常权构造变权函数,计算个体变权值并比较所有分配可行解的加权总效用,得到最优分配结果.通过刻画效率损失和公平损失选择变权参数,可实现效率最优、最大最小公平以及其它不同程度的公平.以应急物资分配问题为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过程并验证了有效性,分析了变权参数对权重、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是由人的本质需要表现出来的两大价值目标,它们之间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互不相容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论上的优先论、兼顾论或认为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此消彼长,或只是简单折衷,在认识论和学理上都有缺失.效率与公平统一于人的价值实现,人文力的整合使经济与伦理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8.
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效率和公平角度出发,探讨了高铁开通对成渝城市群的影响.首先以平均旅行时间、加权平均时间为投入指标,以日可达性、经济潜力为产出指标,从不同侧面分析成渝城市群的可达性水平;再者利用DEA模型构建综合可达性指标,分析高铁开通对成渝城市群可达性效率的影响;最后在综合可达性指标的基础上,测算了变异系数、斯皮尔曼系数,以反映高铁开通对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公平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后成渝城市群可达性水平大幅上升,重庆市境内城市的经济吸引能力明显提升,四川省境内城市拥有了更多发展机会及更大经济效益;重庆市境内城市的可达性效率明显优于四川省境内城市,成渝城市群可达性效率空间格局呈现出"核心-外围"分布趋势,重庆市主城区、成都市两大增长极腹地范围扩大,两大经济圈内部及之间的联系加强;高铁开通引起了"廊道效应"和"空间极化效应",加剧了站点与非站点城市间、两大经济圈内部及之间发展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作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应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依据转型期城市在外部环境、空间格局、发展模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提出转型发展时期我国城市在区域交通、城乡关系、绿色交通等方面的应对策略.以宁波市为例,系统探讨如何通过制定转型发展时期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以适应并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维护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的本质,福州、东莞、常州等地成功的经验表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需要公共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当前实施公交优先政策的方法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城市解决公交发展问题的经验,提出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实现我国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最佳途径。另外,讨论了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不足之处,结合实现公交优先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智能公交系统的发展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市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特大城市交通也出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人们的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显著增加,甚至产生跨行政区的公共交通需求。新区域主义作为新型的区域治理理念,为我们解决特大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本文结合新区域主义强调地区之间的合作,不对区域范围做硬性界定,强调区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区域综合目标而非单纯经济目标的实现,强调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综合目标实现的观点。探索新区域主义理论在我国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应用.为我国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公交企业实行公益性服务而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客观上由政府进行财政补贴。但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补贴机制,不同地区的补贴政策相差较大。随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的大力推行,迫切需要制定科学的、规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交企业财政补贴机制和标准。在此背景下,探索研究了基于公交企业成本规制的、与服务质量考核挂钩的财政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分析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相较于传统的信息收集手段具有高效快速、成本低廉等优势。文中提出一套完整的网络文本分析方法,采用结巴分词、TF-IDF模型以及SnowNLP等工具及算法分析识别网民对于天津公交系统的讨论热点及情感倾向,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天津市常规公交系统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驾驶员驾驶行为以及公交运营计划的执行情况等方面。此外,公众对于天津市常规公交的情感倾向呈现为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各占50%左右。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调整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直接管制与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在环境公共政策的调整领域都有其有利的地位,环境政策的关键在于寻找市场调节与政府直接干预的均衡点,以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目的。本文从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三个使“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了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调整模式,认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兼而用之。  相似文献   

16.
因“三大差距”进一步扩大,并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危及社会和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相异的观点实质上具有统一性,而引发争议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公平内涵理解的差异,二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就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及现阶段恰当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7.
资金保障是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而财政补贴则是公交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在以往公交运营管理中,由于缺乏对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的清晰界定.加上未建立完善的公交补贴机制,导致在公交补贴这一问题上较为混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交发展.文章以中等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公共交通属性的基础上,对公交补贴的核心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还对中等城市未来面临的复杂公交组成条件下的公交补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城市机动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首先从机动化的目的和效应两个方面界定了机动化内涵,分析了个体机动化和公共机动化两类模式特征及相应的衡量指标。然后,应用历史数据研究了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道路运输市场政策和城市交通政策与机动化发展历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体机动化政策效果明显优于公共机动化政策,发挥效应时间为1-2年,非机动交通政策对个体与公共机动化模式都有重要影响。最后,针对中国机动化发展在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制约,提出了统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合理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把握公共机动化政策推行时机和优化非机动交通政策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理解公共政策:"政策网络"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网络”突破了传统政策分析范式,形成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成为政治学和政策分析领域的主流话语和研究途径。政策网络是政策过程中相互依赖的国家与社会行动者之间不同互动关系模式的总称,网络结构是这一理论的研究假设并成为政策网络的基本分析单位,由关系模式所形成的网络类型则是政策网络的主要分析内容。尽管政策网络理论并非无懈可击,但它所形成的中观分析途径对于理解公共政策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