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3岁儿童乘员正面碰撞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汽车座椅安全带及儿童约束系统的相关设计参数对儿童乘员损伤的影响,提出了降低儿童乘员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首先,采用分离式仿真法,将基于整车结构正面碰撞计算模型所得的B柱减速度曲线作为碰撞加速度冲击波曲线,加载于台车试验环境中的乘员及其约束系统正面碰撞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其次,采用车身、乘员一体化仿真方法,计算实车碰撞环境中的包含乘员及其约束系统的整车正面碰撞计算模型.根据乘员头部和胸部的伤害值、车身耐撞性等评价指标,研究这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的差异,进而探讨质量补偿法对计算成本低廉的分离算法的计算结果的优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使用有限元法研究轻型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按国家标准《CMVDR 294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规定的试验条件,移入Hybrid50th男性假人,对含假人的整车模型进行正面碰撞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求解出了整车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能量及人体模型的伤害值,对该车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正面碰撞评估。  相似文献   

4.
基于客车正面碰撞对乘员的损害特征,通过设计客车座椅动态试验模拟整车正面碰撞试验,研究分析了客车正面碰撞中乘员的损伤机理.研究表明:安全带类型、座椅填充物吸能特性、座椅布置方式及约束隔板尺寸均会对乘员损伤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三点式安全带相较于两点式安全带对全面改善乘员损伤风险效果明显,头部损伤减小了 66.44%,胸部损伤减小了 48.34%,左、右侧下肢损伤分别减小了 45.36%、65.05%;座椅填充物对改善乘员头部损伤风险积极有效,吸能特性优异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头部损伤减小了 55.78%;有高度偏差的座椅布置方式会增加乘员胸部损伤风险,胸部损伤增加了 11.46%;适度增加约束隔板尺寸,能够使乘员头部及靠通道侧乘员胸部和下肢损伤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5.
汽车座椅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功能除了支撑乘员重心,减轻乘员疲劳,提供舒适环境保证驾驶员对汽车的稳定操作之外,还在事故中起避免或减少乘员受伤害程度的作用,世界各国对汽车座椅强度都有严格要求.针对《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15089—2001)中的M,N类汽车所用座椅,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常用汽车座椅强度的检测方法与设备,并提出了未来汽车座椅检测试验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安全气囊是汽车约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能够很好的保护乘员,在车辆安全系统的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安全气囊匹配试验.汽车正面安全气囊匹配试验主要包括100%重叠正面碰撞试验、40%偏置碰撞、30.角碰撞、正面柱碰撞和钻入碰撞等.在气囊的匹配试验中,需要对气囊展开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以便不断优化约束系统的设计,达到在交通事故中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MADYMO软件建立对称折叠、星形折叠和环形折叠气囊以及车内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通过模拟配置了有限元安全带、假人和不同类型气囊的车内正面碰撞试验,对比不同气囊折叠方式对乘员损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对称折叠气囊相比,环形和星形折叠气囊对乘员的主要损伤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客车正面碰撞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研究客车正面碰撞的试验技术及评价方法,将客车整车的正面碰撞试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针对整车或者部分车身试验来考核对驾驶员的保护,另一部分通过台车试验考核对车厢内乘员的保护,包括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安全带和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等。  相似文献   

9.
侧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居于第一位.文章对道路侧碰事故伤亡原因进行分析,包括车辆侧碰的事故特征、车内乘员伤亡类型、伤亡原因,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车辆发生侧碰事故后的运动情况,最后总结了不同侧碰情况下车辆乘员的死亡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车辆侧面安全性的新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LS-DYNA的汽车前纵梁碰撞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于乘员的安全保护,前纵梁是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正面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利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对长安微型车的前纵梁的正面碰撞进行了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前纵梁的结构进了优化设计,比较了改进前、后前纵梁的吸能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前纵梁的碰撞特性得到了加强,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整车耐撞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原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对汽车座椅舒适性的研究现状,对汽车座椅上使用充气坐垫的新技术加以论述,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座椅为基础,根据汽车乘客保护标准,通过MADYMO软件对不加安全带的假人以及加装安全带的假人进行了仿真伤害计算,得出了座椅增加两点式安全带能够一定程度减免在碰撞事故中乘客的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13.
汽车安全控制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的安全配置已经不再是安全带这样单一的配件,更多的配件和电控系统被集成起来,形成互不相同但又互相交叉的综合系统,汽车安全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汽车的各个部分。介绍了汽车防侧翻系统、双级燃爆气囊、混合制动器控制技术、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和事故辅助上传系统等汽车最新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某车参数建立汽车5自由度线性振动模型,模型中引入了后轮滞后路面随机激励,采用MMATLAB/SIMULINK对整车振动进行仿真模拟,将前后悬架刚度改进前后的车身和座椅处的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车轮动位移4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前后悬架刚度进行优化,从而改善车辆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可为车辆平顺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公共汽车满意度问题,根据预调查提出变量,结合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发放街头问卷和线上小程序收集数据的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PSS数据分析对问卷回收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湛江市公共汽车满意度的结果。其中线覆盖程度、司乘人员服务态度、车内乘客文明程度以及车内设施设置(座位、扶手、消防、空调)四个自变量和是否常居湛江一个控制变量对公共汽车满意度产生影响。本文从公共汽车公司、政府、乘客三个方面切入,奉行效用最优及以人为本原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航空收益管理中多航段舱位控制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优化多航段舱位控制,提高航空客运收益,将旅客始一终点流按票价由高到低排序,定义旅客始一终点流为决策变量,以各始一终点流需求为约束条件,以航线期望总收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航段舱位控制问题的随机规划模型,设计了模型求解遗传算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收益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为0.34%,结果稳定,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7.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M2、M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H2、H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座椅舒适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对CRH2犁高速列车座椅舒适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中国人体数据、座椅设计理论和人机工程学,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座椅舒适度的因素.提出了适合中国人体的座椅尺寸:靠背倾度100°~120°,椅背宽度不大于415 mm,椅背高度不低于729 mmm,头靠应距离座椅面?骀 700~859 mm.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全国高速公路网运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高速公路网上的客货运输状况,依托计重收费系统数据库,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方法,对全国范围的高速公路网进行了运输量统计与运输状况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速公路网货车交通量占36.09%,汽车列车完成货物周转量的57.23%;货车空车走行率约为20.13%,省内短途运输货车的空车走行率高于跨省长途运输货车;乘坐轿车和小客车(小于13座)出行的旅客周转量已占30.12%,轿车平均乘坐人数为2.55人·veh-1,但现阶段中国高速公路网旅客周转量的主体仍是大客车运输;43.80%的旅客和53.92%的货物来自县乡地区。可见,高速公路网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和大动脉,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