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鹏  李永奎 《路基工程》2021,(1):158-162
以某工程的陡坡岩堆路基治理为依托,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品字型支挡结构和直线型支挡结构分别建模分析.分析研究发现:品字型迎坡面桩基的拉应力明显大于背坡面桩基,直线型桩基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小于品字型桩基,但品字型桩基对滑坡体的加固效果要强于直线型桩基.从利用土体抗力和材料用量综合分析,品字型桩基的经济性优于直线型桩基.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计算地铁隧道盾构穿越高架桥桩基托换施工前后桥梁承台及桩基受力的变化情况,保证桩基托换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依托厦门市轨道交通6号线隧道盾构下穿跨杏林湾路高架桩基托换工程,结合桩基托换工程特点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MIDAS/fea与MIDAS/civil建立桥梁桩基托换三维数值模型和梁单元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施工现场的桥梁桩基托换工程进行数值计算,重点分析桩基托换施工中新建承台及桩基承载力的变化情况,据此提出桩基托换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保障桩基托换工程质量,为类似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沉降控制原则的桩基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沉降控制为原则的桩基设计是现代桩基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成果之一,文章着重介绍了复合桩基、疏桩基础、减沉桩和桩体复合地基等桩基设计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各种不同类型桩基相互作用的区别和各自的原理,以明确其不同概念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结合公路桥梁工程实际,讨论桩基负摩擦力的发生条件,分析桥台软土地基桩基负摩擦力的大小和发生深度,提出降低桩基负摩擦力的方法.实例证明桥台软土地基在成桩前预先处治,消减桩基负摩擦力,可以避免桩基沉降.  相似文献   

5.
许多桩基设计人员在考虑负摩阻效应时往往存在误解.文中列举了这些误解中的一部分,描述了一种设计承受负摩阻桩基相对简单的方法.该方法考虑桩基一部分位于"稳定区"(即地层剖面中不承受地面沉降的部分).通过设计这部分的桩基使其具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可满足与土工承载力、结构承载力和桩端沉降相关的关键设计要求.还简要描述了当地面沉降达到较深时,宜于将桩基设计为与地面一起沉降,而不是试图阻止桩基的沉降.文中验证了影响桩基对地面的反应的一些其他因素,包括桩基中存在的残余应力、活载作用及群桩效应,证明了对桩基的预压可减小由于地面沉降在桩基中产生的轴向力.  相似文献   

6.
已建桥梁桩基完整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桩基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在建桥梁或建筑物的桩基检测,对于已建桥梁或建筑物桩基,由于受到上部结构的限制,通常的桩基检测方法并不完全适用,针对已建桥梁桩基完整性检测的方法并不多。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运用静载试验和水平冲击荷载试验,对已建桥梁桩基的完整性作出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地铁五号线隧道穿越玉蜓立交桥桥区处需对桥梁桩基进行加固处理的工程为例,分析了桩基加固的原因,介绍了注浆技术和树根桩法加固桩基的原理和优点以及应用注浆技术和树根桩法对桩基进行的加固设计。实践证明,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加固桩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某条形承台桩基的内力分配,使桩基受力均匀,文中基于一个简单模型,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程序建模,通过改变承台抗弯刚度、桩基直径和桩基间距等参数,逐级加载,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承台桩基内力分配的影响,阐明桩基受力分配特性,并提出使桩基受力均匀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8,(11)
为分析各因素对岩溶地区桩基承载特性影响,以指导桩基设计和施工。以龙怀高速公路岩溶区桥梁桩基工程为依托,通过ANSYS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桩基荷载-位移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对桩基承力性能有不利影响,且桩基作用于溶洞顶板较桩基内穿溶洞时影响更大;桩基内穿溶洞时,其极限承载力随溶洞高度和跨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且溶洞高度的影响更大;桩身弹性模量增加时桩基极限承载力提高,但弹性模量超过30GPa后提高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10.
赵俊  刘维  甘鹏路 《路基工程》2013,(4):97-102
以杭州地铁隧道二号线某区间盾构下穿桩基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隧道布置位置对邻近桩基变形的影响,并与土层变形传统预测公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位于桩基正下方时,隧道开挖造成上部桩基及周边土体较大沉降;随着隧道和桩基水平距离增加,隧道开挖对桩基和周边土体影响逐渐减小;当水平距离与桩径的比值(L/D)大于6时,隧道开挖对桩基及周边土体影响较小,数值模拟结果和传统公式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