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安全行车"三知"知人在大风扬沙的时候,行人喜欢抢上风;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有些行人用围巾包着头或将大衣领子竖起,不容易发现对面来车;小孩顽皮淘气,见了汽车喜欢跑来跑去;老年人耳聋眼花,听不清走不快,反应  相似文献   

2.
“NEMA MOD”短大衣零售价为70美元。这款采用“人性化设计理念”精心设计制作、专供骑车者享用的短大衣,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面料选用“DYNASUDE”尼龙合成材料制作,用料相当讲究;2.不仅大衣内配有网眼衬里,甚至连袖子里也置有内衬。该短大衣缝有两个胸袋,两个下方前衣袋和一个左袖袋。大衣的颜色分黑色、浅灰条子色两种。  相似文献   

3.
《驾驶园》2010,(12):78-78
11月8日中午,浙江省温岭市某快递公司的一辆载运货物的大货车“带病”上路,驾驶员为躲避行人,果断把自己的车子撞向路边电线杆。  相似文献   

4.
从行人视觉认知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行人视野注意力场的人车微观交互模型。构建视野注意力场驱动行人视野域,利用人工势场驱动行人运动,利用目标捕捉算法来控制行人视野域对目标的捕捉。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使用无人机采集鸟瞰视角下的人车交互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将行人过街风格分为保守、谨慎和冒险3种类型,在Pygame平台下搭建仿真场景和交互模型,把不同行人过街风格的交互数据作为模型输入,以模型输出的行人时空轨迹与采集的真实时空轨迹之间的相似度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行人视野注意力场的人车微观交互模型比常规人工势场模型准确性提高了25.48%,能够有效地复现实际交通场景中的人车交互过程。  相似文献   

5.
如今,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行人与车打“交道”也越来越频繁。然而,个别驾驶员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引起了行人的强烈反感。  相似文献   

6.
相信大部分人对“行人保护“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汽车产品为什么要进行行人保护?行人保护试验到底是怎样做的?恐怕很少人能够说得清楚。本文便带您共同对行人保护试验探探班。  相似文献   

7.
卧哨     
刘瑞鹏 《汽车运用》2008,(11):52-52
寒冷的冰雪扬扬洒洒地飘落在帕米尔高原上,足足可以没过膝盖,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马晓东把第60支防冻霜揣进大衣口袋里。列兵于枫冒出满嘴的热气向他多要了1支插进了子弹袋里。  相似文献   

8.
过冬CMC Hybrid     
朱熙  佟星 《汽车驾驶员》2008,(12):102-102
今年北京的冬天好像比往年来得都晚一些,节气已过立冬,我已经穿了大衣准备过冬了,不知道我们这个混合动力“兄弟”准备好了没有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安全》2018,(4):20-22
行人通行的安全也由“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部分构成,通过治理形成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氛围是由监管手段为行人出行确保的“被动安全”,这之于行人的安全只是部分安全,还有一半的安全则来自于行人自身。如果行人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就等于做到了“主动安全”。实际上,部分行人参与交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自我保护意识仍然淡薄,这也是行人出现闯红灯、违规翻越护栏等行为的原因所在。对于交管部门而言,治理行人违规过街不仅是保障行人群体安全出行的必然要求,同样是确保机动车有序通行的必要条件,更是构建和谐交通的内在需求。要形成人车互让的文明出行环境,则必须要让行人“管住腿”。  相似文献   

10.
雷泓霈  刘勇 《驾驶园》2009,(10):88-89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后来演化成今天的斑马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公交站台区域进出站台行人与电动自行车发生冲突时,双方的通行策略选择机制,建立行人与电动自行车通行时间延误模型,分析2类出行者选择是否通行或穿越策略的时间收益,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刻画2类出行者通行策略的博弈学习行为,建立该区域2类出行者之间的冲突演化博弈模型,结合稳定性分析可以得到该区域2类出行者发生冲突时的稳定通行选择策略。利用桂林市6个公交站台区域的实测数据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通行”策略的行人群体比例越大,其过街安全感越高;发生冲突时,电动自行车做出决策的时间较行人更短,且2类出行者分别做出“通行”或“穿越”的决策时间短于做出“等待”或“减速”的决策时间,电动自行车平均用时减少约23%,行人平均用时减少约24%。   相似文献   

12.
王秀宝 《驾驶园》2011,(11):87-89
近日赴欧洲参加国际公共交通联会(UITP)年会,有幸去奥断陆维葛朗雕塑公园观察该地区交通状况,对其“以人为本”安排道路资源印象深刻。首先是行人通行优先。在公园门口区域设置了两条行人穿越道路的人行通道,在连结通道的人行道两侧,各竖一块人行通道的标识,以警示过往车辆关注行人。此处虽没设置红绿灯,但过境车辆遇行人过道路,都自觉停车等候,让行人先通过。  相似文献   

13.
占强 《世界汽车》2007,(11):44-47
据统计,全世界1/3的交通事故都与行人有关,而长期以来汽车厂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车内乘客的安全保护方面,行人安全完全是个空白。2005年10月1日,欧洲正式实施《行人保护指令》,以立法的形式对行人保护提出了要求。两年来,对提高行人保护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悉,国内相关部门也已开始研究制定行人保护法规和标准。本文将简要介绍国外的行人安全法规及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占强 《世界汽车》2008,(1):26-29
行人作为道路交通使用者中的易受伤群体,事故发生率极高。但是我国在行人安全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如今,一群“先知先觉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为制定我国的行人保护标准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交通安全专家陈强博士就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15.
行人安全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可以降低汽车一行人碰撞中行人的伤害,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行人保护法规,促使汽车生产企业加速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伤害所占的比例分析,说明了在我国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过程中,汽车可能对行人造成伤害的主要部分,从而对改进汽车相关结构提出重要依据。力图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汽车技术和世界汽车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调查问卷对城市行人过街行为开展调研,从行人过街设施选择行为、驾车人群对行人横穿道路态度、行人违章特性和有效行人绿灯时间感知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了解行人过街行人特性,为更加合理的优化行人过街设施设置,规范行人过街和机动车驾驶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行人的安全问题是智能交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目前交通环境使用了一种融合了车载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数据的行人检测方法,将雷达和摄像头联合标定,将由雷达数据聚类得到的目标区域投影到图像中获取兴趣区域,然后根据行人对称度分析,腿部垂直边缘统计和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模板匹配的结果,分辨行人与非行人区域.并在交通仿真软件PRESCAN中把该车载的行人检测系统建模仿真,并添加该文的行人检测算法模块,论证了该算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宏湖 《轿车情报》2003,(11):84-86
在近来欧洲NCAP碰撞测试中,除了对汽车的“乘员保护”进行安全评分(5星纽)外,还新增了“行人保护”(4星级)项目、因此.当今的安全汽车在必须遵循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理论设计中,还应注重保护行人安全装备的设计,返样才能真正体现人一车和谐相处,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19.
利用视觉传感器信息丰富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对称性的行人检测方法。利用Sobel算子和Hough变换确定车辆前方的感兴趣区域(AOI),然后提取感兴趣区域图像的垂直边缘,根据行人腿部的垂直边缘对称性确定垂直边缘对称轴,并结合行人形态特征以确定行人初始候选区域,最后采用灰度对称性和局部熵对行人候选区域进行目标识别验证。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识别有效、可靠,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细观察,准判断,反应千万别怠慢“细观察”,就是驾驶员要注意力集中,观察全面、细致,随时注意人行道上及路口、路边行人的动向,做到心中有数。“准判断”,即大脑要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如对前面正横穿公路的行人速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