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西(昌)木(里)路新烧房滑坡为例,运用FEM数值计算方法比较详尽地分析了处于天然,开挖及治理状态下滑坡体及邻近岩土体变形场的演绎过程,明晰了滑坡所处岩土环境的变形演绎趋势及过程,与实际情况符。该方法对于评价、分析滑坡的稳定性态及治理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钉锚复合抗滑结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钉锚复合抗滑结构是治理滑坡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钉锚复合抗滑结构由被加固土体、预应力锚杆(索)、锚钉和砼格构梁组成,锚钉使松散滑坡土成为一个准刚性体。预应力锚杆(索)则将此准刚性滑坡体锚固于稳定基岩中,使整个结构抵抗上部传来的土压力和其他附加荷载。笔者对钉锚复合抗滑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在治理滑坡或欠稳定斜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成昆线林场滑坡病害治理工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林场滑坡为复活型古滑坡,滑体较大(1.5×107m3),滑面深50m,致使成昆铁路860m长线路(包括三座建筑物)严重变形,最大水平位移350mm,最大垂直沉降300mm。滑坡的治理采用深大抗滑桩及滑体减载的方法;建筑物采用HYG-85Ⅲ组合横移镐和油顶三维方向移动重梁及压浆等方法,使桥隧恢复到位和增强衬砌强度。竣工后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6月30日凌晨2时20分,由广州开往重庆的1322次旅客列车行驶至黎(塘)湛(江)铁路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米场镇新民村路段时,因山体滑坡,泥石流将列车机车和后6节车厢冲出轨道,致使黎湛铁路中断行车。  相似文献   

5.
强度衰减是滑坡高速远程运动的重要原因,为了探明滑体强度衰减对滑坡运动能力的影响,以意大利Vajont高速滑坡为例,结合现场调查以及滑坡历史资料,基于岩土体剪切强度衰减理论,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探讨滑带强度衰减、滑体强度衰减及其共同作用对Vajont滑坡独特运动堆积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和滑体强度衰减的共同作用造成了Vajont滑坡显著高速运动和独特堆积特征,滑带强度衰减对滑坡运动速度起主导作用,当滑带强度衰减为15.8° 时,监测块体最大速度为5 m/s,当滑带强度衰减为6.9° 时,监测块体的最大速度为19 m/s;滑体强度衰减则对其高速持时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大幅提高滑坡运动的远程能力,当滑体强度为40.0° 时,监测块体水平最大位移为140 m,当滑体强度衰减为14.0° 时,监测块体水平最大位移为260 m;数值模拟过程中滑坡呈现出“一体化”运动特征,此特征可用来解释在实际滑坡堆积体高速远程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层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剩余滑坡推力法、萨尔玛(Sarma)法及简布(Janbu)法计算滑坡推力稳定性系数及参数反分析,进而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了边坡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原山区沿水公路水文流态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云南高原山区沿河(溪)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建设、养护调查,分析边坡坍塌、强支护、路基变形以及不良地质(滑坡)分布的位置,研究与水文流态的关系,根据水文流态与沿河(溪)两岸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间接关系,定性确定两岸工程地质条件,阐述高原山区沿河(溪)公路“地质选线”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高原山区沿河(溪)公路参照水文流态确定合理路线线位、线型,立体空间组合形式,为公路选择工程技术人员谋求高原山区沿河(溪)线“地质选线”的捷近之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多起由饱水松散颗粒材料构成的滑坡案例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此类滑坡的共性特征,即表现出显著的整体性坍塌并伴有突然破坏、静态液化和高速远程流动性运动等独特现象,认为其与国际土力学界新发现的溃散性破坏(diffuse failure)极为吻合,是区别于局部化破坏(localized failure)的一类新的失稳破坏模式。借助物理模拟手段,初步探讨了溃散性滑坡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溃散性滑坡一般发生于松散且具有明显应变软化特征的饱水颗粒材料(粉土、砂、碎石土等)中,当土体受力达到临界失稳状态时,外界微小扰动都可能产生突然整体性破坏;在失稳破坏时表现出明显的孔隙水压力激增和静态液化现象,失稳后土体呈流体状远程运动,易造成灾难性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滑坡是道路边坡常见的一种山地灾害。邯沙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滑坡,通过勘查滑坡特征、裂缝宽度和滑方量,确认该滑坡属中型滑坡。对已滑塌区和未滑塌区进行评判得出:发展趋势均不稳定。考虑经济、安全、耐久、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日后养护管理便利等因素,采取的治理工程方案为:削方(清方)+浆砌石挡墙+回填裂缝+夯实+浆砌石护坡+排水。  相似文献   

10.
滑坡在山区高速公路中是一种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对运营安全与正常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传统的以钻探为主的滑坡勘察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以点代线(面)推测欠合理、受场地条件限制等缺陷。以物探结合监测在湖南永吉高速公路滑坡勘察中进行了运用,效果良好,证明该综合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有着良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为滑坡勘察准确判明滑动面提出一种有益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312国道某路堑边坡由于雨水的作用,土体(高岭土)和强风化岩体的交接面产生了滑移,并对滑坡西侧岩体产生了拉裂,影响了道路交通的安全。经计算分析,提出对塌方区采用抗滑挡土墙、换填等措施综合整治的初步治理方案。对塌方区与非塌方区交界带在削坡减载的基础上,增加长短锚杆与其他防护和防水补充治理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滑坡的进一步下滑,使滑坡保持长期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公路上边坡出现开裂滑动迹象,如近期滑坡群和工程滑坡群,为使滑坡稳定而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评价,近期滑坡推力计算,工程滑坡推力计算和滑坡处理,如:调整路基边坡,设置截水沟,平台,支挡结构物,削坡减载。  相似文献   

13.
邵江  朱宝龙  李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1,56(6):1214-1221, 1231
随着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穿越滑坡区,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尤为重要. 为研究不同滑带角度滑坡对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的影响,以大(同)准(格尔)铁路南坪隧道为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0°、10°、20°、30°、40°、50°不同滑带角度条件下滑坡推力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滑带角度越小,隧道变形越大,作用在隧道衬砌结构上的弯矩、剪力及土压力越大,并在拱脚处出现最大值,形成隧道拱结构左右受力不对称特征,呈现偏压现象;通过计算隧道拱结构左右两侧的竖向偏压应力比显示,在拱肩位置且滑带为0时,偏压应力比为1.17,随着滑带角度的增大,隧道衬砌拱结构左右应力差越来越小,趋于平衡拱;在拱脚位置,偏压应力比随滑带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隧道衬砌拱结构左右两侧所受应力差越来越大,趋向于偏压隧道,最小偏压比和最大偏压比分别为1.08、1.87.   相似文献   

14.
山区公路滑坡灾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山区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发生了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文章对云南省公路建设中遇到的滑坡,分别阐述了自然滑坡、断裂带滑坡和顺层滑波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实例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和滑坡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依据现场调查和工程勘探结果,分析了贡川滑坡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处于蠕动变形阶段。最后,根据滑坡地段具体状况,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晋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路堑地处滑坡地段,滑坡严重程度超出原设计的想象,路基尚未开挖至原设计的锚固边坡,山体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坡,为此,业主、设计单位进行了针对滑坡处治的“动态设计”,作为施工单位,面对复杂和突然的变化,从容应对,取得了滑坡治理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某高速公路K128+240—K128+633段高填路基滑坡为例,结合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机理,认为该滑坡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滑坡形成的基础,大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诱因。通过稳定性分析与计算,采用锚索+抗滑桩、截排水等措施对滑坡进行了综合处理,目前该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处治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在新建公路中由于碾压不均匀,出现填土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够,使路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2)改建公路中新老路衔接处处理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造成路基不均匀的沉陷或滑坡,形成裂缝;(3)填土含水量偏大,在冻胀作用下形成裂缝;(4)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接缝处理不当,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5)沥青含蜡量偏高,粘度偏于下限,沥青层抗拉强度低,加之受当地资源的影响,出现公路两侧空、重载失调,长期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6)傍山公路一半是挖方,一半是填方,如果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处理,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的作用形成裂缝。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结合整治107国道岳阳四方岭滑坡的经验,阐述了公路滑坡的机理,提出了滑坡原因判定的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滑坡整治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依据巳有的滑坡分析成果,对所实践工程项目的边坡的潜在滑坡进行分类,查找滑坡发生的原因,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