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客在旅游景区的游览过程是一种体验过程,其体验质量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质量不高,是当前该类型景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影响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的因素,提出名人故里景区体验开发对策,为名人故里景区开发与管理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地居民与旅游景区管理密切相关,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并促进当地居民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反过来当地居民社区的良性发展影响着旅游景区的长期稳定发展。社区参与是体现社区因素和居民意志的有效机制,社区参与旅游景区管理发展的理念来源于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的认识和可持续发展,决定了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规划、管理中的主人翁角色。本文从社区全面参与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角度,寻求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惠州市是广东省旅游热点城市,以巽寮湾为代表的滨海旅游近年愈受青睐。但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区内旅游交通问题不断产生。以惠州市巽寮湾交通拥堵及旅游交通特征分析为基础,归纳总结景区交通拥堵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巽寮湾旅游区合理的旅游交通发展模式,引导旅游景区交通向生态、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并提出外部交通、内外转换和内部交通三层次景区交通改善思路,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以缓解旅游景区交通压力,提升游客在途旅行体验。  相似文献   

4.
构建景区交通网络,辨识重要景点并探讨不同攻击策略下网络的可靠性,对保障景区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Space L的旅游景区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模型.研究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时空分布形态及其规律,分析节点在网络中的影响及游客旅游体验.综合考虑节点度值、介数等客观指标,及游客旅游体验如游客拥挤感知等主观指标等属性,基于TOP-SIS算法评价景区交通网络的节点重要度.制定基于节点重要度的随机攻击和多种选择攻击策略,探讨不同攻击策略下景区交通网络的连通可靠性.结果表明,颐和园交通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特征;网络在选择和随机攻击下节点失效率分别接近0.6和0.8时崩溃,表明选择攻击对景区网络连通可靠性的破坏强于随机攻击;按游客体验等主观指标TOPSIS法对网络选择攻击,网络效率降低速度比仅按度值客观指标排序的选择攻击快74.5%;根据排序结果筛选15个关键节点,并给出突发事件下的20条相应应急疏散线路.对于旅游景区运营网络,基于TOPSIS的节点重要度评价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旅游风景区必须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各景区开始封闭管理,对景区内车辆进行公司化经营,统一采购、规划,提升服务档次;特别是国家旅游局进行5A景区评定,更是促进了旅游景区车辆的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6.
旅游讲解影响着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感知。相比于自然风景区,历史人文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想使游客充分地感受到景区的历史人文,提供高质量的讲解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历史人文景区免费提供讲解服务的效益进行分析,探究这一做法的可行性。针对目前免费讲解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尝试推动历史文化景区讲解系统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自行车旅游——自行车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行车旅游是指游客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以骑行为主要旅游体验而展开的一种户外旅游形式。本文根据不同情况,将自行车旅游分为自助游与参团游;一日游、两日游与长途旅游,并分别对其概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自行车旅游由自行车运动发展而来,为人们的出游增加了新的体验方式。自行车旅游的开展,不但有利于践行生态旅游理念,促进自助旅游的发展,而且也能够使游客在旅途中有效的接受环境教育,以及推动自行车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8—31日,中国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高级研讨会在长白山举行。作为会议唯一指定用车,外表靓丽、动力强劲、环保节能的安凯旅游观光车GK88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旅游景区的首选品牌车辆是旅游景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选择何种品牌的旅游观光车用于经营,对景区来说至关重  相似文献   

9.
正景区内地形复杂,山路崎岖,弯道过急,全路段基本为爬坡的盘山路段,登山客车不仅要具备极好的动力性和稳定性,更需要在下山过程中依靠出色的制动性和转向性能才能适应峨眉山的路况要求。峨眉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154km2,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 099 m,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随着峨眉山景区的不断发展,游客数量与  相似文献   

10.
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建设研究——以美国蓝岭风景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憩服务设施是强化风景道游憩功能的重要方面,也是风景道对外形象推广、促进沿线社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旅行体验。强化其建设对风景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首先对与风景道密切相关的道路游憩服务设施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以蓝岭风景道(Blue Ridge Parkway,BRP)沿线游憩服务设施建设为例,从BRP现状与发展历程、BRP沿线游憩服务设施建设两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侧重从功能、类型与特征、选址与规模、布局与间距、建筑风格等角度,对观景平台、游客中心、野炊区、旅游纪念品商店、野营区、餐饮服务设施和住宿服务设施等7种游憩服务设施类型进行了深入剖析,掌握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建设的原则和基本特征。借鉴美国蓝岭风景道先进的建设经验,以推动中国道路和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旅游景区的分类,及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基本模式进行阐述,结合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及开发情况,提出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侧重点.  相似文献   

12.
普纳 《时代汽车》2009,(8):110-111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国内各大景区游客逐年增加。各大景区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纷纷购置景观车,又一客车细分市场逐渐兴起。国内客车企业抓住这一市场机遇,成功地开拓了这一市场。  相似文献   

13.
陈厚文 《交通科技》2013,(1):72-74,116
山地森林旅游景区通常地处崇山峻岭中,如何解决复杂山区地形条件下的景区交通,一方面使游客方便、愉悦地进入景区,另一方面保护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地森林景区开发建设的新课题.文中通过分析山地森林景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国内外已建成运营的轨道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夏季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张杰 《中国电动车》2006,(12):224-225
夏季旅游是黑龙江省近几年来在旅游发展实践中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强调从旅游季节上划分旅游活动。黑龙江省的夏季旅游比冬季旅游发展得晚,但以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潜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界定夏季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从夏季旅游的发展总量,旅游产品的结构方面总结了黑龙江省夏季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夏季旅游发展现存景区景点分散,景区开发深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旅游环境破坏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转让,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纷纷踊跃投资旅游景区,使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多样化。那么在众多的旅游景区的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注重品牌,所以旅游景区的竞争最终将转化为旅游景区品牌的竞争。为此,本文以文献梳理的方式,分析了近年来学者们对旅游景区品牌的研究,提出未来旅游景区品牌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一些景区为了提升旅游消费,吸引游客,推动旅游文化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收入的增长,开始尝试并不断推出各种实景剧.实景剧的出现,影响着当地的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论文以襄阳“草庐,诸葛亮”实景剧为例,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论述了实景剧的演出对旅游景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下属智翔公司完成的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2006年7月19日,在四川宜宾蜀南竹海旅游风景区正式交付使用。四川宜宾蜀南竹海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过去由于路难行,游客对景区的游览存在诸多不便;景区对竹海的管理也有许多困难,很难充分挖掘蜀南竹海的  相似文献   

18.
王辉 《车时代》2011,(9):208-213
与江南其他水乡不同的是,西塘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它首先是个社区,其次才是景区。它已经成为艺术家描绘江南水乡的圣地、专家研究民俗义化的塔地、游客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净地。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交通作为实现旅游的中间环节,可缩短时空距离,是达成旅游体验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保障交通运行安全,是旅游交通作为中间环节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精心的交通规划、实施和组织,旅游交通也可以成为旅游的一部分,不仅具备丰富多彩的旅游内容,而且让游客感受愉悦和轻松。介绍以游客的感知为基础,将旅游交通与旅游融为一体的研究思路,并对旅游交通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成星 《汽车与配件》2010,(21):54-55
"客运带动旅游,旅游促进客运"的"运游结合"成为了公路客运转型经营的新模式,旅游客车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把游客从甲地运到乙地的简单的运输工具的概念,实际上它本身也成为旅游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