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某长江隧道江北盾构工作井基坑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基坑开挖、降水与支护过程,并与实际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有效性;分别选取不同水泥土强度(0、1、2 MPa)、地连墙厚度(800、1 200、1 600 mm)和地连墙插入比(0.6、0.8、1.0、1.2)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不同因素对工作井基坑围护结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加固对相邻地连墙变形控制作用明显,而对另一侧影响效果较小;地连墙厚度增大对控制地连墙变形效果较为明显;地连墙插入比对控制地连墙变形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
津滨轻轨东兴路站地连墙测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文朋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7,(5):90-92
通过东兴路车站地连墙测斜的监测过程,结合现场实测地连墙变形,对如何取得测量真值、开挖结束后变形监测,中断施工时变形监测进行探讨,由于措施到位,监测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建苏州火车站现场试验并通过数值分析,对微承压水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施工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微承压水、施工荷载、抓斗吸力等对槽壁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制作标准导墙及型钢围挡处理空槽、减小成槽机设备影响、合理控制地下水位高程、采用φ800mm@600 mm高压旋喷桩加固、控制护壁泥浆原料和制作工艺等控制地下连续墙槽壁坍塌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新建客运专线上海调度所工程地连墙施工实践中.通过对不同泥浆质量条件下各幅段土体坍塌程度对比分析,得到结论:在不做“夹心饼干”加固(即地连墙两侧施做深层搅拌桩)的情况下,只要能很好地控制施工泥浆质量,同样可以保证槽壁稳定。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及其变形规律研究是地铁车站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开展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折返线车站深基坑为研究背景,根据基坑开挖及围护方案,设计施工监测方案。依据监测资料,重点分析围护桩变形监测数据和基本规律;将钢支撑受力情况和桩体变形相结合分析,研究围护结构各部分的协同作用。研究结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和钢支撑的施加,围护桩的变形形态由向坑内的前倾型曲线逐渐变为弓形,最大水平位移发生的位置也随之下移。围护桩的水平位移、水平钢支撑的轴力也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实测值都远小于警戒值,说明围护结构设计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多个基坑工程监测实例,通过对不同的施工阶段监测数据变化量与现行规范规定的控制值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监测项目初始值采集时间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总结出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钢筋混凝土支撑内力、周边建筑竖向位移等监测项目合理的初始值采集时间,为基坑工程监测结果的科学性、监测评价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11.
杜磊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3,(2):89-92
在典型的黄土地层条件下,以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现场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从黄土地层的特异性方面解释了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从地层变形机理层面阐述了降水对黄土地层沉降的具体影响,明确了现行规范中关于地层沉降计算公式的局限性,最后从实测数据出发,基于最小二乘法,得出了黄土地层由降水导致的地层沉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基坑降水引起的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特性,依托实际工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以隧道的最大竖向位移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表筛选最优组合和主要影响因素,而后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研究隧道受力变形规律。研究表明: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连续墙插入深度是影响坑外隧道最大竖向位移的主要因素,故邻近既有隧道的新建基坑工程有降水需求时,可先选取该因素进行隧道变形控制;随着连续墙插入深度的增加,隧道弯矩和变形均会随之减少,当连续墙插入深度到达透水性较差的土层后隧道变形显著减小,此时隧道变形能得到有效控制,而继续增加插入深度对于控制隧道变形意义不大;降水使坑外邻近隧道产生朝向坑内斜向下的“横鸭蛋”沉降变形,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隧道拱顶和邻近基坑侧拱腰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以深圳地铁装配式车站中医院站为工程背景,结合车站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装配式车站的施工工序,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地层-结构模型,重点分析装配式车站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变形规律、支撑轴力变化规律及倒换接续支撑的受力特点。首先,分析装配式车站基坑变形,主要分为开挖阶段和车站拼装阶段,地连墙总变形为10.31 mm,其开挖阶段占比较大,占总变形的88.6%,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趋势与现浇车站一致;其次,在支撑倒换及结构拼装过程中,地连墙变形占总变形的11.4%,变化范围为0.05~0.99 mm,其变形的量值及变形的范围同现浇车站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再次,分析拆撑、换撑的工序及受力特点,拆撑及换撑是装配式车站施工的重要施工步序,在靠近拆撑环的中板临时支撑轴力较大,占整个换撑轴力的80%,因此在布置接续撑时,靠近换撑的1环接续撑数量可适当增加,远离换撑1环接续撑可减少支撑数量;最后,对比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结果,两者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数值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重点对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13座地下2层车站基坑的墙体最大水平位移及墙后最大地表沉降进行研究,分析基坑墙体水平位移、墙后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以及墙后地表沉降与墙体水平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宁波软土流变特性影响,基坑墙体水平位移及墙后地表沉降均较大,其中墙体水平位移平均达0.46%H,墙后地表最大沉降平均值达0.7%H;墙后地表沉降呈现为"凹槽形",地表最大沉降位于(0.5~1.0)H范围内;墙后最大地表沉降与墙体最大水平位移比值的平均值为1.71。根据数据分析,提出坑底加固、基坑开挖重视"时空效应"、尽快施作垫层封闭基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西安地铁三号线下穿郑西高铁施工为例,详细介绍深基坑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安排,重点对高铁防护方案和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予以总结。由于前期防护措施到位,施工过程组织得力,不仅顺利完成地铁结构施工,又保证了既有高铁线路的运行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地铁一号线沪河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同时作为基坑止水帷幕。根据该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地铁车站深基坑带止水帷幕的坑内降水的方案设计、施工方法、后期降水井处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