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FRP复合材料及其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构成和特征,介绍国外高速列车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情况,提出了国产高速列车开发、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速列车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分析,结合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势和产业现状调研,揭示了结构与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必要性,指出纤维复合材料是实现列车各性能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应用情况,展示了中车四方股份一体化设计理念下的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应用实例,展望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发展方向,提出加快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行业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综合论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列车上的应用现状,主要围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用树脂基体种类、成型方法、结构特点等展开论述,同时,提出了我国在该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列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论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列车上的应用现状,主要围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用树脂基体种类、成型方法、结构特点等展开论述,同时,提出了我国在该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阐述了国内外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现状、存在的差距及在高速列车上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制动盘及闸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外对高速列车制动材料的研究概况,探讨了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对制动材料的要求,分析了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速列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速列车制动盘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提高高速列车制动盘能量和降低盘重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用C—C纤维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铝基陶瓷强化复合材料,以及材料表面强化技术等改善高速列车制动盘材料性能的问题。分析认为C—C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低、耐高温性能好,但表现出环境影响摩擦性能的问题;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性能,但具有韧性低的问题;铝基陶瓷强化复合材料密度低,但面临着使用温度较低的问题;材料表面强化技术可提高钢盘的摩擦性能,但仍需要解决不同材料间的结合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相似准则在MM 10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高速列车摩擦制动模拟试验 ,研究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铜基粉末冶金闸片配对时的制动摩擦性能 ,探讨使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的可能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和铜基粉末冶金闸片配副进行摩擦制动时具有制动温升低 ,摩擦因数稳定和耐磨性好的优点 ,能满足高速列车的制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分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结合国内外转向架相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开发应用,从成本、设计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转向架上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设计可行性建议指导后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转向架的设计工作,推动我国新材料转向架的快速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有巨大潜力的陶瓷盘形制动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SAB Wabcop公司开发的纤维增强陶瓷盘形制动装置即将安装在法国TGV列车上进行首次试运。陶瓷盘形制动装置的重量仅为传统的钢盘制动装置的一半,将可排除高速列车进一步提速的一大障碍,它们对空间非常宝贵的铁道车辆同样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宁和平 《中国铁路》2023,(10):122-127
当铁路沿线突发自然灾害时,若高速列车临近灾害发生点,司机不能及时获知前方危情信息,无法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研究提出高速列车司机超视距监控预警新型方法,设计由铁路灾害监测无线高速共享专网子系统、铁路防洪视频监控子系统、车载灾害视频监控子系统、铁路灾害危情智能识别子系统组成的高速列车司机超视距监控预警系统。对高速列车在隧道等复杂环境下车地高速数据传输、铁路灾害车地协同监控预警、铁路灾害危情自动识别预警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完成车地协同监控灾害技术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升高速列车司机面对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技术水平,增强铁路突发灾害的应对和防灾减灾能力,有效避免司乘人员伤亡,有助于推进铁路防洪点无人化值守进程。总结该系统的应用与验证情况,可为我国铁路防洪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速列车制动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和制动性能要求,概述高速列车的制动课题,从而说明高速试验列车制动系统技术条件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设计原则,特别对纯摩擦制动和复合制动两种不同工况的紧急制动距离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高速列车制动能量分配的设计建议,以供高速试验列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列车隔声降噪的需求,探讨了玻璃钢复合材料中纤维层数、面密度对材料隔声量的影响规律,以玻璃钢和聚酰亚胺泡沫材料为基础设计了复合隔声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玻璃钢中纤维层数显著影响材料的隔声量,材料中纤维层数越多,隔声量越大;纤维面密度越大,复合材料隔声量越大;玻璃钢与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复合夹芯结构能显著提高隔声量,并且隔声量随聚酰亚胺夹芯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基于上述实验结果,结合受电弓区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受电弓区域用复合材料隔声罩。实验室测试表明,100~10 000 Hz范围内,该隔声罩的隔声量最小为23 d B,最大可达50 d B。  相似文献   

14.
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世界各国发展高速列车的经验和中国京浪高速试验列车预研究的进展,应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方法,深入详细地开展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研究。以京沪试验列车运行的可行性方案为基础,建立了京沪高速线路库、高速列车机车车辆数据库和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研制了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程序,对京沪高速试验列车操纵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对京沪高速列车进行了不同牵引重量、不同运行速度和不同停车方式的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比较了京沪高速列车不同运行方案的运行时分、制动距离和能量消耗。研制的数值仿真程序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近年来的各次重大提速和高速试验中得到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15.
受电弓滑板是列车获取能量的核心装备,良好的滑板材料性能是保障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高速列车具有大功率、高运能、长距离运行等特点,随着高速列车速度进一步提升,对受电弓滑板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历程,包括金属滑板、纯碳滑板、粉末冶金滑板、浸金属滑板,以及新型复合材料滑板;然后综述各阶段滑板材料的工艺技术及其优缺点;最后结合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实际,对高性能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无线通信技术方案比较,指出433MHz频段适合应用于高速列车内的通信,采用前台终端附加中继的实施方案,可在高速移动的列车中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线状局域网,为高速列车车内应用无线通信技术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以放行高速列车的能力来计算的,当各列车停站方案不同时,不停站的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的高速列车会产生扣除,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由于中,高速列车存在速差,中速列车也将产生扣除,因此,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图解相结合的方式,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对有停站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和中速列车相对于有停站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三者的关系;利用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软件铺画满表列车运行图,分别图解出有停站高速列车扣除系数及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条件下的中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和有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高速铁路高,中速混跑条件下,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时的区间通过能力,并分析了区间通过能力随中速列车数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玄武岩纤维复合增强材料(BF)是一种新型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其它复合材料比较,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成本低廉等优势.本文介绍了玄武岩纤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及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为基础,复配笼形八乙烯基硅倍半氧烷(POSS)、氢氧化铝(Al(OH)3)、可膨胀石墨(EG)制备多元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纳米复合材料(EPDM/OMMT)相比,添加了POSS, EG和Al(OH)3的多元纳米复合材料的成炭效果和燃烧性能均有所提升;但多元纳米复合材料力学强度有所降低。采用多元纳米复合材料(EPDM/OMMT/EG或EPDM/OMMT/Al(OH)3)开发高速列车内外风挡用橡胶材料,其性能可满足风挡的阻燃功能及使用要求,并在强度、低温性能和阻燃性能等方面比国外样品更优,在多种型号的高速列车风挡上实现了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高速列车制动的基本方式,给出各自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情况,阐述了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对当前高速列车复合制动模式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