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述三轴铰接客车的侧倾中心、侧倾轴线的确定方法,提出拟合第二、第三轴的等效侧倾中心轴线的概念,并对某三轴铰接空气悬架客车进行侧倾校核。  相似文献   

2.
三轴车进行侧倾计算时比较困难。为了方便三轴车的侧倾计算,现提出一种利用虚拟轴对三轴车进行简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标准ISO 11026中关于客车动态侧倾稳定性的测试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为客车(校车)动态侧倾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的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也为企业进一步提高客车主动安全性的设计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客车轮胎与客车整车的侧倾稳定性有密切联系,ADAMS是典型的动力学虚拟样机仿真软件。介绍了在ADAMS中建立非线性轮胎的方法,在ADAMS中建立客车整车模型,通过改变整车模型中轮胎的刚度和阻尼,研究客车轮胎对整车侧倾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为设计出符合性能要求的客车轮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某6127型客车为例,利用ADAMS建立整车侧倾稳定性试验仿真模型.研究悬架气囊刚度变化对客车侧倾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该车悬架气囊刚度变化对侧倾稳定性影响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6.
来飞 《北京汽车》2013,(6):23-26,31
建立了某款客车侧向、横摆和侧倾的3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该客车的静态稳定性因子和静态侧翻稳定角的计算,以及动态鱼钩试验和双移线试验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静态工况下计算得出的客车所能达到的车辆侧向加速度要比动态工况下的大,客车在极限工况下容易发生侧滑或横摆失稳,发生绊倒侧翻的可能性大于非绊倒侧翻。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客车空气悬架设计时的一些误区,几个影响侧倾性能的重要因素及全面衡量车辆侧倾性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车型实测数据基础上,通过应用计算分析方法,实现变型客车的侧倾稳定性法规认证预测,为变型客车的认证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显生  许洪国 《汽车工程》1996,18(6):355-359
将新式主动横向稳定器安装在中型货画的前轴和后轴,通过液压缸与车架连接。本文研究了该稳定器对降低车身侧倾和提高舒适性的效果。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表明,采用前轮转角前馈控制方法,汽车转向时,稳定器产生反侧倾力矩,大幅度地降低车身侧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侧倾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给出了相应的评定和校核方法,为两者的协调改进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并以某10米客车底盘为例进行了平顺性和侧倾稳定性分析校核。  相似文献   

11.
介绍并分析客车独立悬架BTIS75的总体开发思路、产品结构和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分析金融危机下中国客车出口情况、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对手的现状及中国客车出口下滑的原因;预测中国客车出口的趋势,并提出应对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客车出口澳洲,需要了解澳洲的有关法规。本文介绍我国M3类客车出口澳洲所需满足的澳大利亚的汽车设计规则。  相似文献   

14.
电动冷却风扇在客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客车后置发动机冷却系统现状,分析电动冷却风扇在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说明电动冷却风扇在客车上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实例分析电动冷却风扇在国内某客车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对客车重要的行驶数据和电控系统故障信息的采集,设计总线式与非总线式的两种信息采集器,以适应不同的客车电气系统。该信息采集器的开发有利于各类车载终端设备对客车的管理、监控和故障分析,进而提升客车在实际使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横梁位置、扭力梁长度、初始定位参数这几个因素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化了的扭力梁式悬架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计算出扭力梁式悬架的定位参数及侧倾中心高度。根据定位参数和侧倾中心高度的变化趋势来合理地选择扭力梁式悬架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横梁位于扭力梁中部时,定位参数匹配较好;扭力梁长度增加时对侧倾中心高度影响明显;初始外倾角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更明显。结论可以为扭力梁式悬架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给客车整车匹配设计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我司设计了客车全方位运行数据采集记录及数据回放再现分析系统。本文详细阐述该系统的整体架构、硬件电路整体框图和软件模块结构设计,并结合具体问题举例说明该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heavy-duty vehicle (HDV) roll stability improvement technology. The proposed rollover threat warning system uses the real-time dynamic model-based time-to-rollover (TTR) metric as a basis for online rollover detections. Its feasibility for implementation in a HDV rollover threat detection system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vehicle dynamic simulation studies.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rollover threat detection system is further enhance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ctive roll control system using active suspens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heavy-duty trucks’ roll stability both in the static cornering and in emergency maneuver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roll stability of typical heavy-duty trucks has been largely improved by the proposed active safe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