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凌坚 《铁道知识》2004,(6):40-4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发展问题上的新思路,也是铁路抓好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对我厂在36年中发生的职工工伤事故进行了统计和通过人、机、环因素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占95%以上是属于人的因素而造成的事故,即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也证明了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是确保工厂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意识淡化、忽视安全管理是造成工伤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不断地端正人的安全行为,是企业控制和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的重要措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东站是一作业量大、作业性质及站场环境比较复杂的车站,安全生产具有一定难度。依据安全生产4要素(人-机-环境-管理)理论,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在加强生产设备科技含量和本质安全性能以及作业环境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并取得了截至2004年2月底安全生产3465天的可喜成果,基本实现了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抓住了对人的管理,就是抓住了安全生产的关键。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对干部职工进行更多的关爱,还要对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为全面贯彻落实太原分局关于“通过现场看问题、通过问题看管理、通过管理看干部、通过干部看责任”的抓安全工作的思路,从根本上解决忻州车务段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基础薄弱、责任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5.
把行为科学恰当地引入安全管理中,可以提高企业职工整体安全素质,调整改善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自我约束及事故防范能力。文章正是从当前安全管理现状及工厂安全生产入手,分析了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了对诸多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模型网络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制定作业程序等多项措施,使行为科学与安全管理有机地结合,促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6.
安全管理需要创新,针对目前安全管理陈旧、落后、老套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学习型企业理论研究分析,提出安全管理需要转变观念,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的地位关系,综合运用系统思考的理论,开展团体学习,把班组建设成伙伴式的大家庭等4项措施,使人人关心安全,搞好联防互控,促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的基本需求,是人们健康生活、工作和生产劳动的基本保障。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下,尽快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建立一套良性、高效、合理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加大投人,有效控制生产活动中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不仅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发展与国际接轨,步人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利用科学技术装备保障铁路行车安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分析近十年来铁路安全现状和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利用技术装备是铁路运输生产长久的根本大计。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二个闭环,二个是移动设备自监测诊断和处理,移动设备对固定设备的检测,固定对设备的监测以及固定设备在线自动检测而组成的集监测,控制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安全监测网络;另一个是人-机-环境的以机控为主,人控优先的管理、决策和操纵系统。  相似文献   

9.
1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王采副总裁出席会议并讲话。王采副总裁对201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分析了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2011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系统管理、杜绝违规、持续改进”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和11项具体的重点工作。国资委综合局安全生产处柳长森处长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甄小丰处长到会讲话,分析了国家和国资委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剖析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对下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铁路新线建设的一些老工程局施工任务严重不足,亏损严重,面对生存与发展的严峻形势下,企业被迫采取划小核算单位,分散经营,独立核算的方法去闯建筑市场,有的几十人甚至十几人就要承包一些“高难险”的施工项目。这种由过去整体作战到现在打游击式的施工方式,必然给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尤其在高度分散的前提下,企业也很难做到严密监控。在现阶段,为了加强企业自我约束行为,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对企业领导者的安全生产政绩考核,同时加大对事故发生单位的经济处罚力度等,这些间接促使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手段,在目前不失为一种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铁路运输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推动铁路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梳理铁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现状及发展情况,对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开展铁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相关文件合规性分析,研究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优化方向,从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拓展建设深度、推进考评体系融合、加强信息化建设、侧重定量分析评价等方面提出优化铁路安全生产标准化措施建议,对夯实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铁路生产永恒的主题。从国家来讲,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铁路企业来说,安全生产事关经济效益的提高,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员工来说,安全事关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它一直是铁路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们谈论最多、思考最多的话题。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应对铁路安全生产,把握好它、攻克掉它。但事故这个恶魔,却一直困扰着铁路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与员工们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本文从安全文化的涵义和功能出发,阐述了武汉机车检修基地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好武汉机车检修基地安全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铁路企业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完善,车间作为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与基层,地位日益重要。目前,车间安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上去,其主要症结则表现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心、管建不管行”上。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积极消除车间安全管理中的隐患,才能真正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4.
铁路是由许多基层站段组成的运输大系统,铁路运输安全与站段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站段的安全生产与安全基础建设有着必然的联系。浙赣线既有线改造后,通过对金华枢纽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的调查、了解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对加强站段安全生产管理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影响职工安全意识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在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主导因素,只有当每个职工在生产实践和具体工作中都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时,才能搞好安全运输。但是,目前在职工中所存在着的种种消极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仔细分析起来,很多事故在发生时都包含着这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铁路生产中的很多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除因规章制度执行不够或设备因素造成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心理因素,遗憾的是这种心理原因对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铁路安全心理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从人的行为本身和心理学方面入手对安全生产的作业标准、操作步骤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贯彻到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协调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激发全体员工自觉地对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是系统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调动全员保安全的自觉意识、责任感和积极性,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治本之策。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讲,…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铁路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铁路系统依照法律抓安全所应采取的措施,指出修改、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之符合法律,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要正确处理保证生产安全和追求生产经营的效益、效率间的关系,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9.
运输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是各站段运输生产的指挥部,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神经中枢”,是站段领导对各工种、各部门安全生产实施统一指挥的机构。运输站段指挥中心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现阶段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安全生产快速反应的必备条件。从运输站段指挥中心的工作实践中,探讨指挥中心在铁路生产指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考当前站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负面情绪作为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其对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了解。铁路基层站段对职工安全生产中的负面情绪的研究和防范,很长时间处于初始阶段。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了负面情绪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追本溯源力求从源头上防止负面情绪发生,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延缓负面情绪对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保证职工身心健康,保证安全生产。实现职工个人、安全生产双赢互利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