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如果说我国车市有一道亮丽风景线的话,那就是“降价”。2005年第一天车市便猛刮“降价风”,丰田、马白达、东南、奇瑞等7个品牌、21款车型一起“高台跳水”,使2005年车市一开局就显得很不平静。然而临近春节,沉寂了大半年的车市似乎缓过神来,终于迎来了艳阳天。与此同时,“冰火两重天”是当前车市一个显著的特点,2005年元旦以来涨价消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2.
文龙 《汽车导购》2006,(5):80-83
价格是车市最敏感的“神经”,是影响消费者购车的最主要因素。降价则成为车型竞争的有力武器,时刻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主导车型则是“价格神经”的中枢,无论新车型上市,车型降价、加价,主导车型都起着价格风向标的作用。和前两年的频繁降价不同的是.2006年的车市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大规模降价的情况却大大减少了。  相似文献   

3.
2004年可谓中国车市的“降价”年,大面积,大幅度和长时间的降价令车市原有的价格体系不堪一击。不过,各大汽车厂家并没有因此而放慢推出新车的步伐,从以下这些令人期待的车型就不难看出他们对于2005年的车市还是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4.
文龙 《汽车导购》2005,(10):74-75
2005年上半年宣布降价的厂家并不多,经销商对主力车型的降幅也都不大,因此消费者都把“希望”寄托在下半年,“工夫不负有心人”.消费者终于在8月8日迎来了上海大众的“飓风行动”,这次降价活动几乎囊括了上海大众的全系车型,消费者和媒体普遍认为此次降价将引爆下半年车市降价的导火线,其他品牌会纷纷跟进,更有媒体将某某车型的优惠幅度加大和上海大众的这次降价联系起来.加以报道。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通过市场调查来分析一下此次降价到底引起车市出现哪些变化?其他主力车型的市场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5.
文龙 《汽车导购》2005,(3):70-73
虽然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但是已经习惯了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人们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对2004年车市的普遍看法是“持币待购”、“降价成风”和“库存增多”,并断言中国的车市到了“冬天”。其实,中国车市的增长率由2003年的80%变为2004年的13.8%,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中国车市从前两年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各地车市     
《汽车导购》2005,(7):89
五六月份轿车价格仍然没有什么大变动,给人一种黎明之前静悄悄的感觉。很久没有看到像“2004年在两个大众的带动下整个车市出现价格震动”那样的大场面了,一些车型的零星降价活动只是“散兵游勇”,偶尔用来刺激一下人们对降价期待已久的神经,2005年上半年车市的价格始终保持着相对的坚挺和稳定,尤其像伊兰特、凯越、飞度和福美来等热销的中级轿车,而其他车型的降价幅度又有限。  相似文献   

7.
面对汽车销售连续下滑,降价显然不是“救世良药”。“买涨不买跌”心理.再次在近日不断跌价的车市中得到验证。继南北大众“联手”降价的消息后.几乎鲜有人表示会立即采取买车行动.相反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在问:降到底了吗?看来车市的低迷似乎不是降价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解决持币待购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推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好产品。这里搜集了一些年内或明年可能上市的新车型.看看当中是否有能打动你的车型,也期待它们的出现能冲破低迷的车市。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价格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先前是车市的降价常态,一直没完没了,经年累月。近来车市突如其来的涨价之风却特立独风,“加价时代”再现江湖,惊讶过后感觉只是迷茫。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一开始,车市就给消费者传递出这样的信息:2004年降价将是常态。目前,已经有赛欧、千里马、帕拉丁、嘉年华等十余款车型加入降价行列,并且夏利和吉利也“巧合”地同时降价数千元。  相似文献   

10.
陈然 《汽车导购》2006,(12):70-72
如果把中国的车市比喻成股市的话,那么其震荡期就非11月份莫属了。在10月黄金周的小高潮结束之后,12月降价风暴来临之前,11月份开始走下坡路,其实这种局面从“十一”黄金周过后就开始了。11月份的作用就是调整和平衡车市走向,这期间车价出现了反复无常的情况,年底大降价也苗头初现。  相似文献   

11.
为使国内轿车市场升温,轿车降低风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降价方式不断更新,降价幅度不断加大。然而,车市一阵骚动后,依旧如故,恰似一壶烧不开的白开水。难道“降价”这把利刃在国内轿车行业失去了它的锋锐和威力,它给国内消费者留下了许多疑问和迷茫。剖析“国产车降价”这个经济“怪”现象的结所在,使企业把握轿车市场发展趋向,使消费者有一个正确认识,成了我国轿车能否平稳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内车市的汽车销售在平淡中结束,没有期望中的大降价,也没有太耀眼的“黑马”。虽然2005年的车市表面上是“按兵不动”,但实际上却是“暗藏汹涌”。经销商的优胜劣汰更为激烈,厂家的促销手段更为新鲜,市场上的销售模式也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3.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7):18-20
如果说2003年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是降价的话,2004年,降价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场波澜壮阔的降价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车市。降价的受益者是汽车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了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降价也警示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14.
图解车市     
9月,中国轿车的销量环比增幅非常大,这一方面与“金九”市场需求上涨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部分企业为催升销量而进行的铺货有关。这样一来销售的压力便转移到了4S店。虽然大部分厂家车型没有直接降价,但根据往年的销售曲线分析,10月的车市将弱于9月,因此,消费者今后还是能从商家那里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5.
02年,媒体描述中国车市用的最多的词是“井喷”;03年,这个词再度被重复使用,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国车市一遍一遍地刷新着历史纪录,连续两年的高位增长在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史上都是空前的。回顾2003年,中国车市可圈可点的“历史之最”数不胜数:新车上市破纪录、降价幅度之巨和次数之多皮纪录、投资热度……  相似文献   

16.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7,(5):51-51
虽然猜测07年车市将竞争激烈,但出乎预料连大众这样的厂商也没能对抗潮流。继上海通用和东南三菱后,首先一汽-大众宣布旗下包括新宝来HS等在内全系车型降价。其后不足一月。上海大众启动“E计划”,除领驭外全系车型降价。面对两大强势厂家的举动,不知车市将面临怎样的风云变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汽车导购》2004,(8):72
中国的车市就像是没有规律的大气层,时而火热的令人窒息.时而冷清的滴水成冰。在2004年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种“温差”。正在这车市淡如水的6月,上海大众启动“携手奥运”计划,与一汽大众携手降价给冷清的车市添了一把火。消费者持币待购的观望僵局终于被打破,低迷了几个月的车市开始解冻。其中,一直广受关注的上海大众POLO轿车也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车市在经历了3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市场的增速今年开始放缓。产能激增、新品迭出、降价不停换来的不再是消费者蓬勃的热情,而是令厂家和经销商毫无办法的持币待购情绪。2004年5月,国内车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降价狂潮,业界不禁惊呼为车市“黑五月”。  相似文献   

19.
更正启示     
《汽车实用技术》2005,(8):B048-B048
今年车市这种车型供给紧张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尽管每年七八月都是车市惯例的销售淡季,但目前车市还是一片风平浪静,各大厂家和经销商都没有刺激车市的意思,车市供求紧张的局面还在继续,紧俏车型提不到现车取代降价成为车市的话题。汽车厂家的利润已经被降价压缩到了合理范围的最低,上游成本的增加导致厂家已经没有什么降价的余力,今年下半年相信也不会再有价格战的重现。  相似文献   

20.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5,(9):33-33
9月车市又将有重头戏上演,宝马新3系和丰田锐志同时登场。不过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作为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有利于小捧量轿车的政策估计很快就会出台,它会同时引导着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一些“世界同步车”的争先上市,也会使厂家和经销商继续降价清理库存,肯定会吸引一些持币观望,就等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