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用柴油机机械损失功率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倒拖法对SOFIM8140高速车用柴油机的机械损失功率及其分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摩擦损失功率约占整机机械损失功率的60.0%,其中活塞连杆组的摩擦损失功率占整个摩擦损失功率的50.0%。对该型柴油机的机械损失功率进行了预测,为柴油机的进一步强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功率柴油机活塞连杆组机械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大功率柴油机的整机机械损失试验研究表明,活塞连杆组机械损失占比最大,后续着重开展该组件机械损失研究。考虑到整机试验难以考察活塞连杆组各摩擦副机械损失,因此借助仿真方法开展其机械损失分配研究,并通过各分项机械损失之和与修正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活塞连杆组机械损失随最高燃烧压力和转速的变化规律,为该柴油机未来强化和机械效率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分析研究船用柴油机的使用特性曲线时,要求对机械损失诸构成因素(泵气损失功率和摩擦损失功率)的变化进行定量的估算。因为目前关于各种使用因素对增压柴油机机械损失的影响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所以确定对6 15/18和6 12/14型柴油机在专用试验台上进行一系列试验。 机械损失问题的现状要求仔细选择和改进实验方法,因为已知的广泛使用的方法——惯转法、重复惯转法、单缸灭火法和拖动法——具有严重的缺点,以  相似文献   

4.
某大功率柴油机机械损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某大功率柴油机的机械损失随机油温度和转速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系统的机械损失组成比例,采用倒拖法进行了机械损失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同一转速下,机油温度每升高10℃,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约0.01 MPa;将倒拖法测得的机械损失通过Chen-Flynn模型进行修正,和油耗线法测得的平均机械损失压力相比,倒拖法更为准确;获得了各系统的机械损失分配比例,其中活塞连杆组的机械损失所占比例最大,活塞平均速度为11.7m/s时所占机械损失比例达65.5%。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用附加质量法确定柴油机总转动惯量的方法,利用无负载加速测功能原理,设计了微机诊断系统,为柴油机故障诊断及在无测功能设备的条件下,快速确定柴油机的动力性和机械损失功率提供卫种简便方法。将微机诊断系统的测量结果与测功器得到的数据相比,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 在设计机械增压柴油机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关于增压压比δ_H、气缸内最大压力值P_z以及压缩比ε等问题。在选择柴油机这些工作参数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仅就这些问题中的某些问题予以研讨。 增压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但同时机械负荷和热负荷也增大了。随着气缸内燃气压力的增高,机械损失亦增加了,机械损失增加,也就是传动增压器消耗的功率增加,即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变坏了。  相似文献   

7.
为了说明柴油机通过控制最佳的压缩比和膨胀比来获得热效率改善的效果。使用带可变气门正时,并配装外部增压系统的大型单缸柴油机进行验证试验。试验装置可组合多种有效的压缩比与膨胀比,装备3个不同活塞,以获得18.0~26.0的几何压缩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增加有效膨胀比和高的压缩比,总指示热效率得到改善,同时,由于急剧增加的机械损失与泵气损失,制动热效率降低。另外,验证了通过扩大膨胀比,过度的排气损失能够有效地转换为有效功。  相似文献   

8.
用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对1台商用车柴油机的增压系统进行了研究,该增压系统由1个机械式增压器和1个涡轮增压器组成。通过与涡轮增压器的组合,降低了系统中机械式增压器的机械损失。另外,发现优化的动力总成技术参数还可用于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同时,两级增压系统中的机械式增压器也提高了柴油机的低速扭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计算柴油机工作过程中各部分可用能损失的数值方法。对柴油机可用能损失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绝热柴油机经济性改善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增压延迟,而机械增压发动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了满足日本新长期排放法规,在1台柴油机上安装了机械增压器,由此改善了柴油机瞬态工况和低速扭矩工况的增压特性。在瞬态工况应用更高的废气再循环率,降低了排放。介绍了柴油机使用机械增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汽油机燃油经济性不及柴油机的原因之一是,汽油机在部分负荷工况下通过节气门调节负荷,使得进气管内的压力降低,增加了发动机的泵气损失,而柴油机没有节气;原因之二是,汽油机的过量空气系数比柴油机小,使得热效率降低。因此,除了提高发动机负荷率以外,近年来国外汽车发动机行业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和开发汽油机减少泵气损失的技术和稀薄燃烧技术。笔者将以减少汽油机泵气损失为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V型多缸柴油机,搭建了润滑系统压力测试平台,测试了机油温度40~115℃范围内,发动机转速800~2200 r/m in范围内,润滑系统各关键节点的机油压力、发动机阻力矩和机械损失功率,研究了机油温度对发动机润滑系统性能和机械损失的影响规律,并对极限工况下的润滑特性作出预估.结果表明:各转速下,随着机油温度的升高,润滑系统各关键节点的机油压力均降低,各关键节点间的机油压力损失也随机油温度升高而降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关键节点中机油散热器的流阻和其随温度的变化率均最大;右排主油道压降大于左排主油道压降,二者差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发动机机械损失功率和阻力矩均随着机油温度升高而降低,相同温度区间内发动机阻力矩的变化率随发动机转速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由于具有经济性、耐久性优良和CO_2排放低等优点,使柴油机在汽车上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柴油机都是采用机械控制系统来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喷油正时,其机械调速器和机械喷油提前器的控制精度低、反应不灵敏、无法满足柴油机不同工况对喷油压力和喷油规律的要求。现代柴油机技术在近一二十年来发生了飞速的发展,冒黑烟和噪声大已成为历史,而其卓越的动力性和良好的经济性已不仅用于欧洲所有的商用车上,而且越来越广泛用于轿车,在欧洲已生产的轿车中  相似文献   

14.
<正> 陕西渭阳柴油机厂是专业化生产柴油机的大型国有企业,已有5O余年柴油机制造及机械制造的历史。渭阳-道依茨B/FL413F系列风冷柴油机,是工厂用许可证贸易方式引进德国KHD-DEUTZ公司技术,生产的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柴油机品种。 B/FL413F系列风冷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主要匹配于: 重型车辆(如载重汽车、特种牵引车等); 军用车辆及公共汽车和高级豪华旅游车辆; 工程机械(如挖掘机械、装载机械、石油矿山(井下)机械、林业机械、推土机械等);  相似文献   

15.
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捕集特性模拟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压力损失的2D数学模型,结合过滤理论,对洁净的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的过滤效率和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数学模型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数值模拟结果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优化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转矩模型的柴油发动机控制中,在中高转速时常会因机械损失MAP精度低,造成动力不足和输出转矩延迟的问题,在基于转矩模型的高压共轨柴油机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利用GT-Power软件搭建了柴油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特性与转矩油量转换的关系,得到了理论MAP图,并根据台架试验结果进行了相应修改。采用改进后的MAP图对ECU控制参数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并依据实际需求调整了控制燃烧的相关参数。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整车转鼓试验和整车路试的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相比,发动机的经济性提升了0.8%、动力性提升了1%,整车排放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发动机输出转矩跟随特性改善了1.6%。  相似文献   

17.
<正> 本论文叙述TACOM/卡明斯绝热发动机方案的目标、进展及未来的计划。绝热发动机的原理是采用高温材料隔绝柴油机燃烧室,使发动机在接近绝热的高温工况下工作。由于通过采用涡轮机械和高温材料,将通常损失在冷却和排气系统中的那部分热能转换为有用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功率并改善了效率。发动机的试验已经反复证明绝热发动机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第1代Audi 3.0L V6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投入批量生产,2010年推出了第2代新机型。这种全新机型降低了燃油耗和排放,提高了动力性能,同时显著减轻了发动机质量。上述目标是在大量技术创新,尤其减小机械摩擦损失和轻量化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经过热力学分析,Audi公司进一步改进了老机型的4气门燃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6110系列自然吸气柴油机基础上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陆续开发了增压柴油机。柴油机的输出功率增大到125~147KW,用于作为8t载货汽车,五平柴高原载货汽车及联全收割机的配套动力。 由于提高了柴油机的输出功率,柴油机的机械负荷及热负荷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此对6110柴油机的活塞、连杆、轴瓦、传动齿轮、进排气管、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并  相似文献   

20.
李宏  孙毅 《汽车运用》2001,(12):49-49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利用冷却介质——冷却液,将柴油机受热零部件的热量及时传导出去,保证零部件在允许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对柴油机的冷却,并非是越冷越好,而是要求冷却适当。过度冷却也会给柴油机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一是气缸温度过低,燃料的着火延迟期延长,燃烧速度降低,散热损失增加;二是造成柴油机工作粗暴,油耗增加;三是机油粘度增大,造成运动零部件的摩擦损失加大,从而使柴油机功率下降。经济性、动力性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