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Ⅳ级围岩条件下全断面法和上下台阶法2种不同施工方法的现场监控量测分析,得出设计方提出的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不合理,而施工方采用全断面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鲜国 《隧道建设》2016,36(11):1302-1309
以成兰铁路平安隧道软岩段施工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全断面(含仰拱)法和台阶法施工时的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力及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上下台阶法相比全断面(含仰拱)法开挖围岩要稳定,但全断面(含仰拱)法开挖累计变形量更小; 2种方法开挖产生的剪切、拉伸破坏区的范围大小相近,均能满足结构安全的需要,而全断面(含仰拱)法的施工质量比上下台阶法易于控制; 全断面(含仰拱)法在人员投入和施工进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上下台阶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全断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挤压掉块、支护结构扭曲破坏等现象,拟采取上下台阶法或下导洞超前开挖法进行施工,现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分析了全断面法、下导洞超前开挖法、上下台阶法3种开挖方案,对比分析位移场、塑性区和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综合考虑位移场、塑性区及应力场分布等关键特征,推荐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现场施工,采用该方法施工后开挖面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且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羊秀坞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在控制超欠挖和提高围岩稳定性方面效果显著。采用三台阶开挖法,比两台阶法和全断面法有较高的施工安全性,施工进度也远远领先于同一线上的其他隧道。  相似文献   

5.
于丽  蔡闽金 《隧道建设》2018,38(8):1316-1323
为研究郑万高铁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施工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力学特性,依托郑万高铁隧道现场实测数据,确定台阶法和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2种工法施工的围岩压力分布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围岩-支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2种工法对围岩压力和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台阶法多次施工扰动易导致支护结构和围岩之间产生空隙而发生脱空,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施工对围岩扰动次数少,初期支护快速封闭成环,可保证初期支护及围岩之间良好的密贴性; 2)在软弱围岩中,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施工比台阶法更有利于改善结构受力,减缓结构内部偏心受压的程度,能有效发挥拱形隧道结构承载力; 3)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在软弱围岩快速施工、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保证支护结构受力安全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Ⅱ、Ⅲ类围岩地段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Ⅳ类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以及超前长管棚施工、超前小导管的施工、超前锚杆施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7.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7):771-781
强调对隧道开挖和支护关系的基本认识: 开挖和支护是隧道施工的2大基本工序,开挖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对周边围岩的松弛降低到最小限度,弹性变形和少许塑性变形是容许的,超过围岩极限应变变形(过度变形或松弛)的场合需要依靠各种支护对策。开挖和支护有先挖后支和先支后挖2种模式,一般采用前者,当开挖后隧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后者。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采用大型施工机械的要求和大断面隧道的出现,对隧道开挖方法选择的观点有了极大变化: 1)在选定开挖方法时,要以大断面开挖为指向,围岩条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尽可能不采用施工中含有需要废弃的和临时性作业的分部开挖法; 3)把机械开挖法与分部开挖法相结合,如TBM导坑超前扩挖法,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已经成为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 4)在同一座隧道,开挖方法频繁变化,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主张在全隧道中(除洞口段外)采用同一种开挖方法--全地质型开挖方法,如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当围岩条件剧烈变化时,采用注浆、超前支护等应对措施。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规范、指南推荐的隧道开挖方法概况: 1)日本从隧道围岩级别、洞口段和洞身段等方面分类,给出隧道相应的开挖方法,基本以全断面法和台阶法为主;在断面比较大、比较长的隧道,采用TBM导坑超前扩挖法。2)美国把围岩分为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2大类,其推荐的开挖方法基本相同,即全断面法、台阶法和中隔壁法,仅采用的支护方法不同。3)欧洲各国由于围岩条件总体比较好,多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归纳选择开挖方法的基本条件: 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面积、埋深、工期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要点(续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4 台阶法开挖 台阶法施工就是将结构断面分成两个或几个部分,即分成上下两个断面或几个工作面,分步开挖,根据地层条件和机械配备情况,台阶法又可分为正台阶法、中隔墙台阶法等。该法在浅埋暗挖法中应用最广,可根据工程实际、地层条件和机械条件,选择合适的台阶方式。  相似文献   

9.
冯宇  唐世强  胡俊 《公路》2022,(6):386-390
基于国道G109线那曲至拉萨段控制性工程中的羊八井2号隧道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上跨联络风道的全断面法及上下台阶法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上跨联络道开挖过程中隧道围岩及下方主隧道支护体系变形和应力的响应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开挖方式对主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跨联络风道开挖过程中,特别是靠近上下两隧道交叉的部分,对主隧道变形和受力影响较大;采用上下台阶法时比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时变形可减少32%,主隧道拱顶处拉应力可减少35%,主隧道拱脚处压应力可减少72%,同时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时也可缩小对主隧道的影响范围;上下台阶法更能保证工程的安全,避免对下方主隧道产生过大的扰动。  相似文献   

10.
台阶法施工隧道结构受力性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璟  刘彤  张为民 《路基工程》2009,(5):121-122
以东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针对三台阶和上下台阶法建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施工过程隧道结构体系位移与受力性状。分析表明,上下台阶法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分布比三台阶法小,三台阶法锚杆轴力、初支及二衬应力则比上下台阶法小。综合对比结果,三台阶法优势不明显,为减少施工扰动,宜采用上下台阶法。  相似文献   

11.
周红芳  狄晓红 《隧道建设》2006,26(6):90-91,94
结合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和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铁道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的要求,介绍了施工企业工法的基本概念,重点论述了施工工法编写的主要内容,同时对工法的选题、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重庆轻轨建设中,我院设计的施工车辆。该车为轨道梁上的施工作业平台及运载工具,是轨道梁上的关键性、基础性施工设备。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目前大部分建设工程只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状况,提出应重视项目施工前的造价控制,阐述了如何在设计阶段和投资决策阶段进行造价控制。  相似文献   

14.
浅析公路施工中设备租赁业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路建设全面推行了招、投标制度,施工单位作为市场的主体,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大幅度降低成本。据资料统计,机械使用费在工程施工中占到15%左右,而施工单位自由设备使用率仅占30%。鉴于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地位,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郭小宏提出了机群施工配置是形成合理机械化能力的基础,并对设备的配置选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近几年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从招投标到施工过程中筑路机械的重要性,探讨了筑路机械监理在机械化施工中的作用及监理的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介绍立交桥施工遇到大量障碍物的顶管施工作业,为同类不利施工条件下的项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大斜井快速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存成 《隧道建设》2006,26(2):38-40,44
根据乌鞘岭隧道9号长大斜井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辅助坑道在Ⅴ、Ⅵ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实现快速施工的技术要点、机械设备配置及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初步摸索出了一整套适于软弱地质条件下长大斜井施工的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鲁秀芹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208-209,216,9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是一个集经济、技术、施工、管理等多学科为一体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该文主要从工程造价咨询角度出发,分别从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薄壁V形墩施工和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桥V形墩的受力特点-V形墩斜腿在施工过程中比较薄弱,分别从施工和监控两个方面,对V形墩的施工进行分析控制,并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V形墩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签订施工合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图预算等方面阐述了在招标投标程序完成后进入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