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障现象一辆2004款宝马Z4车,在正常制动时,左后轮有制动力,但容易抱死,右后轮几乎没有制动效果;紧急制动时,右后轮还是无制动,左后轮抱死,但两前轮ABS工作正常。故障诊断客户反映,此车以前出过较大事故,事故修  相似文献   

2.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Braking system)属于汽车的主动安全系。ABS系统的配置,既可有效避免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打滑)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保持车辆制动过程中的转向操纵性,从而大大增强了行车安全性。其主要工作原理是:ABS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对相应车轮的转速进行实时监测,当某一车轮出现抱死倾向时系统立即响应,通过减小相应车轮的制动力来消除即将发生的抱死现象。  相似文献   

3.
《公路与汽运》2004,(6):6-6
ABS分为两轮系统和四轮系统两大类。两轮系统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价格较低。轿车前轮承受的垂直载荷较大,制动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前轮载荷进一步加大,后轮的垂直载荷会减少到轿车总重的20%~30%。后轮垂直载荷很小。可提供的附着力小,所以后轮容易提前抱死。  相似文献   

4.
张蒙 《汽车维修》2009,(4):43-43
ABS与EBD ABS是英文“Anti—lock—Braking System”的缩写,意为“防抱死制动系统”。驾驶员们在驾车时都有体会,在湿滑路面、沙石路面或高速转弯时,制动踏板绝对不能一脚踩到底,而应一踩一松,否则会发生车轮被抱死而不能转动的情况,如果是前轮抱死,会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如果是后轮抱死,则容易发生汽车甩尾事故。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安全》2010,(12):17-19
ABS(Anti-lock Braking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凌志LS400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结构,根据该车制动时出现的抱死现象,分析了制动抱死故障的检修过程。  相似文献   

7.
汽车在高速行驶紧急制动时,若前后轮制动动作或制动力不平衡就会产生失控现象,有时甚至发生事故或翻车。汽车制动力的分配很复杂,合理的制动力应该是前后轮按重量成比便分配。但有些汽车只能简单设计成前轮制动力稍大于后轮,以防紧急制动时后轮先抱死而使汽车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样的设计很难发挥所有车轮的制动效能,影响制动效果。2Y、3Y  相似文献   

8.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引入,解决了载重车在紧急制动时因车轮抱死而产生侧滑甩现象和丧失转向能力的问题,本文对载重车用ABS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ABS、EBD和BA     
现代汽车上最主要的安全装备当属ABS,ABS的英文全称anti—lock brake system.意为防抱死制动系统.又称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作用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控制车轮不锁死。大量的研究试验表明.汽车在制动时.车轮与地面之间处于似转非转的状态时,轮胎的纵向、横向的抓地力都最强,这不仅意味着汽车这时获得的制动力最大.而且此时汽车还能够准确地转向.这对遇有突发事件.在紧急制动中还要通过转动方向避让障碍物非常重要。车轮在制动中如果锁死不转动,就会导致:①后轮先锁死.车辆必将出现侧滑甩尾;②前轮锁死.汽车将无法进行转向:③前后车轮都锁死.还会延长制动距离和加剧轮胎的磨损。因此ABS的第一位作用是防止后轮锁死避免汽车制动侧滑:其次是防止前轮制动抱死,保证转向有效:减少制动距离是第三位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1,ABS概要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是车轮制动防抱死系统的英文缩写,是用来在急刹车或雨(雪)路面等易滑路面上刹车时,根据各车轮滑动量适当地调节各车轮的制动油压,防止车轮抱死,确保最佳制动力的装置。 在行车制动时车轮防抱死的目的在于:一是制动时防止车体向着首先被抱死的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的制动系统对其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液压控制的制动防抱死系统。由霍尔传感器测量前后车轮的轮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调节液压系统,进而使前轮和后轮的主缸和轮缸的压力合理变化,在紧急制动时不会出现抱死状态。通过试验,验证了紧急制动时,ABS系统对横摆角和抱死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制动防抱死系统设计合理,能够解决摩托车在紧急制动时存在的制动距离长、横摆角大、制动抱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车型:配置2.0L发动机。行驶里程:152800km。故障现象:用户来电报修,说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制动抱死的现象,无故障灯亮。故障诊断:技师首先对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因为车辆进店维修时制动已经出现了抱死现象,在检查中发现制动油有溢出制动油壶的趋势,于是举升车辆进行底盘检查。在转动轮子时发现此车左前轮和右后轮有抱死现象,而右前轮和左后轮转动正常。该车辆制动管路是X形式结构,说明问  相似文献   

13.
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某车型售后用户抱怨在汽车刚开始行驶时(冷启动,尤其每天早晨)的后轮制动抱死问题,分析可能造成潮湿环境下后轮制动抱死的原因。通过分析试验得出:鼓式制动器的摩擦片材料锈粘着问题是导致潮湿环境下制动抱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作用,组成,描述了车轮抱死,制动不良,报警灯亮3种故障的现象,介绍了ABS故障诊断步骤与方法以及各部件的检查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2015,(3):102-103
主动安全方面1,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能独立控制每个车轮的制动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仍具有转向操控能力,可有效避免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引起的转向不足、甩尾、侧滑等危险情况的发生。2,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在车辆作常规制动时,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动压力来避免后轮过度制动,并且根据道路的变化不断对制动力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保证制动系统既能发挥最大的制动效果,又能避免制动力过大导致后  相似文献   

17.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通过增压、保压和泄压等过程的不断循环,使制动时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15%~20%的最佳范围内,保证汽车制动过程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制动中产生的抱死、跑偏和甩尾等危险现象。ABS系统是基于常规制动系统而工作的(见图1)。  相似文献   

18.
1 轿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当遇到情况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转速,自动调整制动管内的压力大小,使车轮总是处于边抱死、边滚动的滑移状态;尤其紧急制动,它将断续制动,即制动—松开—制动,以躲避危险。  相似文献   

19.
当前,无论在军用汽车还是在民用车辆上,大量使用了ABS技术,可是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的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它是摩托车上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摩托车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在路面上滑拖,以提高摩托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摩托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