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地铁用户给定的线路环境数据为输入,根据无线信道传播损耗模型进行无线信号覆盖质量仿真运算,输出全线无线接入点(AP)的初步布置方案,其中输入数据包括数据通信系统设备工作电磁环境参数、现场物理环境数据、无线传输收发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需要达到的数据传输性能等.根据初步布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对全线各点的无线覆盖性能给出图形化的...  相似文献   

2.
空调客车无线温度监测系统是多终端温度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监控组成的温度监测网络。其温度数据采集终端实时获取温度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分辨终端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实现温度数据的网络监测。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无缝线路钢轨实时应力与锁定温度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点设备(轨旁设备)和站段、路局中央管理系统(室内设备)构成,采用微电子测量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的智能应力和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钢轨内部应力和锁定温度的变化,实现对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应力与锁定轨温的自动检测和数据采集。介绍监测点设备与中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安装、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软件的调试,以及在郑西高速铁路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广州地铁2、8号线联锁站数据监测系统硬件架构的组成,着重阐述了轨道电路及转辙机的电参数测量方案、车地通信发送设备的实际列车识别报文解析方案、轨旁设备指示灯状态监测方案及现场操作员工作站的视频监测方案。该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可获取设备的实时状态;能利用隔离技术获取设备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使用数理统计和大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解析,从而完成数据物理意义的表示。其对故障分析和排查有一定的帮助。该系统还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已在广州地铁2号线萧岗站试应用,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工程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的实践经验,对地铁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工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如:辅助轨旁系统的选用、轨旁无线设备的安装方式、轨旁无线接入点设备的供电方案、骨干通信网的选择等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城轨车辆网络控制系统和某城轨车辆段现有建筑及布局情况,进而分析车地无线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及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选择无线基站的安装位置,详细阐述车地无线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选型和参数设计方案;完成现场设备安装、布线和调试,并进行信号强度和数据通信测试,验证和确认所设计的车地无线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应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满足数据传输需求,项目的实施对老旧车辆段车地无线传输系统增改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在线检测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的系统方法和可行性,系统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探讨了在被检测设备正常工作状况下,科学地检测和管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有效办法,尤其无线数据收发技术的应用,使该系统真正在现场使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速铁路列车自动防护(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系统车载设备故障定位困难、人工检查任务繁重等问题,研制高速铁路ATP车载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及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由轨旁检测设备、车载诊断记录单元和地面维护中心设备构成。车载诊断记录单元自动采集ATP车载设备各单元应用软件的日志数据及关键部件电气特征数据,并通过车–地无线传输通道将数据传输至地面维护中心;轨旁检测设备根据不同车型,准确地采集动车组车外ATP车载设备的图像及安装测量数据。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ATP车载设备的外观缺陷和安装异常,提供ATP车载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诊断功能,有助于提高ATP车载设备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9.
无线CBTC信号系统工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技术的发展,无线CBTC信号系统的运营组织越来越灵活多样。综合ATS(列车自动监控)层面的中心控制模式和紧急站控模式,轨旁设备的CBTC模式和后备模式,以及车载设备的ATO(列车自动驾驶模式)、ATPM(列车自动防护的人工模式)和WSP(轨旁信号保护模式)等模式,全面分析了无线CBTC系统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轨道电路轨旁设备是铁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位置的电磁环境较为复杂,且容易遭受雷电、工频、电力故障等引起的强电危害.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轨道电路轨旁设备强电危害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轨旁监测设备、云端设备和监测终端组成,具有良好的功耗控制和扩展性,实现了对现场强电危害水平的量化分析,并提供了较为直观的...  相似文献   

11.
实时掌握轨温和梁温对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高速铁路运营期间,线路管理部门无法人工实时对轨温进行测量。针对该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对轨温、梁温和环境温度进行长期实时监测的方法,并通过一年的监测数据详细分析轨温、梁温和环境温度三者的关系:每天最值大小的关系;每天最值出现时刻的关系;温度差值的关系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对保障桥上无缝线路的安全和提高维修养护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高温过程中的内力计算复杂,温度内力计算是整个框架内力计算的基础。根据力学原理和混凝土高温性能特性,提出了一种计算火灾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温度内力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受火高温梁简化成温度均匀的刚度等效截面,通过考虑柱提供的变形约束刚度和混凝土高温瞬态热应变导致的刚度降低的双重影响,来计算其升温时的温度内力。通过与有限元软件ANSYS的分析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低温环境下润滑剂的低温性能、参数对转向架齿轮、轴承等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低温情况下润滑剂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机车管路中温磷化的工艺及其效果,对试验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机车轴温检测成本高、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机车地面轴温检测系统,并介绍了其结构组成和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补偿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温度补偿封装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法,并对封装后的光栅作了温度测试。其布拉格波长对温度的敏感性已降低到0.0008nm/℃,达到了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借助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将损伤变量D引入强度理论,从理论上建立了混凝土材料因高温作用的损伤破坏准则,以反映材料内部状态的改变对混凝土材料强度的影响.计算值与文献试验值的对比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的损伤破坏准则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双轴强度极限线是逐渐萎缩的.  相似文献   

18.
无缝线路特别是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由于没有大量钢轨接头,因而具有行车平稳、机车车辆及轨道维修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在日常维修养护管理中,如果对"轨温"失去有效控制,极易发生胀轨跑道等事故.据统计,截止1995年,北京铁路局无缝线路、共发生胀轨跑道60余次,造成行车事故8次(其中重大事故6次),给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分析其中原因,约有80%是由于超温作业或是在高温季节安排破底清筛、更换枕木等大中修作业引起的,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目前几种常用制动电阻温度检测方法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不同材料之间的温度-电阻特性差异而设计的桥式制动电阻温度监控方式,并提供了装置的结构设计和温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列车轴温过高会给列车运行带来危险,因此列车轴温检测系统的意义重大。本研究不同于其他轴温检测设计,采用Android平台手机与ARM11开发板相互通信以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测。设计中采用Wi-Fi技术进行实时接收开发板采集的轴温数据,并将手机作为Socket通信过程中的服务器端接收数据,ARM开发板作为客户端发送轴温数据,使机械师能够在列车的任意位置对每一车轴的温度值进行实时观测。经测试,研制的铁路列车便携式轴温报警装置基本实现了轴温检测和无线发送轴温数据到智能手持终端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