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根据阜宁县生态环境现状、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特征和对阜宁县的土地生态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初步对全县土地生态经济划分为西部农林复合生态经济区、贸工农一体化综合生态经济区、湖荡高效水生种植养殖生态经济区四种类型,可为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公路建设中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烟台公路生态路网建设为模板,构建区域生态公路建设的指标体系,对生态公路建设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再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展研究,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呈贡校区建设规划为研究实例,提出了"两个平衡"和"三个体系"以及建立以交通为特色的生态环保型校园建设新观念,并开展了研究,为云南交通类及其他高等院校的生态环境环保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甘肃省的地理特征和交通发展现状,提出了实施东部保护、中部恢复、西部治理的生态交通工程战略.以雅永公路的具体实践为例,阐述了直线穿越沙漠、修建宽阔平整带、铺设平铺式粘土(砂砾)沙障、铺筑渣油沥青光滑路面和营造防沙林带或插设直立式沙障等公路交通工程防沙治沙的具体措施.根据甘肃西部的地域特点,提出了率先在甘肃西部实施生态交通工程项目试点的三点建议:组织开展生态交通工程项目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着手编制甘肃省生态交通工程项目规划;选择试点项目实施近中远期生态交通工程项目规划.  相似文献   

5.
孟凤兰 《中国电动车》2010,(11):100-10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形成五位一体的推进思路,即培育生态文化、塑造生态主体、构筑生态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创新生态制度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在某些地区使得生态地质环境更加脆弱,生态功能和承载力也急剧下降.通过重大交通工程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切割、隔离、阻碍和扰动作用的研究,建立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在适合研究区的层次分析基础上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线形工程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处理好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高原环境、促进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护岸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河道设计中如何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河道治理建设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生态护岸源于传统护岸,但又不同于传统护岸,它打破了以前河道治理中为了满足河道功能要求而把护岸硬质化,完全隔离了水体和土体的传统,生态护岸是当今河道护岸发展的趋势,常用的形式主要为:生态石笼护岸、木桩护岸、绿化混凝土护岸、连锁块护岸、固化土护岸等。  相似文献   

8.
陈鸣春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138-140,173
为实践治水新理念,打造河长制、湖长制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升级版,促进地区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海市全面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本文尝试通过研究崇明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现状问题,分析崇明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建设中需要采取的生态措施,为上海市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崇明生态岛的建设背景下,亟待发展绿色交通。基于岛屿绿色交通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绿色交通发展经验;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崇明生态岛的交通需求;探讨提出了崇明生态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要求与规划策略,给出了绿色交通发展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系统提出了生态交通的内涵及指导原则,探讨了发展生态交通体系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和改进生态交通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公路建设中采用的生态工程防护技术,都是在不同的道路环境条件下,针对具体的生态问题而产生的,这说明任何生态工程技术都存在着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文章针对公路建设中路域生态环境恢复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赤峰地区环境特点与公路建设环保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赤峰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的预测与分析,结合赤峰现有公路建设环保现状和存在问题,初步探讨公路建设各个阶段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在公路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指标选取入手,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对比研究了两条线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植被覆盖率、生物量、滞洪能力、土壤变化、农田占用、水土流失量等6项指标来定量分析生态影响程度效果较好,采用综合生态影响评价指数法确定线路的舍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赵永国  贾志裕 《公路》2002,(6):108-112
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从而使公路建设面临诸多的受灾风险和致灾潜势,而现有公路系统在先天不足使得公路的抗灾功能极为脆弱,又大大加剧了环境灾害的危害程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公路系统的易损性构成了西藏公路发展中尖锐矛盾,化解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通过整治改建增强公路系统的承灾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使公路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寒冷地区公路建设日趋发展,公路建设对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导致寒区路域生态环境恶化。以典型寒区代表黑龙江省公路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将冻土环境作为寒区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方面,建立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TOPSIS模型,通过计算各级指标贴近度来确定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对国道丹阿公路呼十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Ⅱ级。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生态环境评价,组合赋权法确定的权重科学合理,TOPSIS模型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探索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生态公路概念。通过生态公路的设计实例,指出生态公路的内涵,并着重对河流沿岸生态公路提出设计重点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外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公路路域生态学的含义,对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关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亮  刘国东  蹇依 《公路》2007,(12):119-123
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类型,其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在空间上表现为沿公路呈线形分布,在时间上与主体工程具有高度同一性。在对213国道郎川段(郎木寺至川主寺)所处的高寒地区进行的脆弱环境条件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防治,结合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期搞好高寒湿地区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从而有效地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未来的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将强调公路绿化的生态作用,重视对乡土植物、原生植被的保护,并使公路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