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江西省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早期破坏进行剖析,对如何调整沥青砼矿料级配与沥青砼配合比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并通过京福(北京—福州)高速公路加以验证,提出满足各项路用性能的合理级配。  相似文献   

2.
矿料级配决定了矿料颗粒间嵌挤力的大小及混合料的密实程度,对路面的抗剪强度影响很大。目前的级配设计方法没有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矿料的性状,只考虑了矿料粒径的大小,矿料性状对级配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只能通过完成配比后进行试验验证。针对此缺陷,避开了级配设计,采用了可以反映矿料物理、工程和体积指标的CBR-V法,进行广东某高速公路水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掺北美沥青的混凝土在石黄高速公路晋州互通立交连接线中的配合比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总结出掺北美沥青的沥青混凝土在级配合适的情况下,原材料控制,温度控制,油石比控制,施工现场控制等一系列严格的施工工艺,从检测情况看,该沥青混凝土路面能满足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寒冷地区重载交通,以内蒙古某高速公路路面中面层配合比设计为例,着重从矿料级配、添加抗车辙剂、油石比、低温抗裂等方面来提高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出中面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对所设计的生产配合比进行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新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结合汾(阳)-柳(林)高速公路汾阳至离石段沥青路面施工实践,对处于不同结构层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进行了设计,分析了矿料不同组分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沥青混凝土的工程级配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检测,得出汾柳高速公路上、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矿料的合理级配。  相似文献   

6.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风仁  孟庆伟  庄伟 《中外公路》2011,31(3):260-262
依托乐山一宜宾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对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研究,采用了Bailey设计方法进行了矿料级配设计,并对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抗水损害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张飞  于江 《中外公路》2019,39(3):225-230
结合二度域分形级配定向化设计与VCADRF矿料级配检验方法,研究了矿料级配组成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二度域分形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计算公式是矿料级配分形特性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间的纽带;二度域分形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有利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定量分析矿料级配分形特性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6)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材料用量及经济性关系密切,设计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配合比设计的工作中心是确定矿料级配组成和最佳沥青用量,设计出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具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料组成,确定相应最佳沥青用量的一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必须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严格按照设计级配曲线进行控制,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总结了罗阳高速公路LM1标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潘健  陆文学 《公路》2003,(4):90-93
京沪高速公路某路段上面层在保持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改性沥青,提高了沥青的路用性能。改性沥青混合科配合比设计、施工装备和施工工艺的改进是提高改性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根本保证,其中尤以改性沥青的制备、配合比试验、矿料级配、沥青及骨科的加热温度和压实成型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矿料级配检验方法之一VCADRF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庆林 《公路》2005,(2):89-99
详细介绍了用VCADRF方法检验矿料级配是否属于紧密骨架密实结构的原理和方法。文中用实例详细说明了该检验方法使用简便和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或沥青的用量,也可以同时调整其中两项的用量。每调整一个组成的用量,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应的配合比和一个矿料级配。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和矿料级配。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正规方程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时出现负数解及混合料级配超出理论界限范围的问题,采用迭代算法,先按普通正规方程法计算矿料组成比例系数,将得到的混合料级配作为目标级配初始值,当矿料组成比例系数为负数时则取消对应的矿料,将超出理论级配范围上限(或下限)的目标级配值强制调整为相应的界限值,根据修正后的目标级配再利用普通正规方程法计算新的矿料组成比例系数,将得到的新混合料级配作为新的目标级配,通过迭代计算最终得出完全满足理论设计级配范围要求的解,其结果与采用二次规划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改进后的正规方程法算法简单明了、应用方便,计算结果收敛、稳定,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沥青面层用矿料的级配离析是客观存在的。广惠高速公路A段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根据矿料的多次级配筛分平均值进行级配设计,并对使用效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波动范围大和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结合混合料结构组成特点,基于矿料最大密度理论及贝雷理论,初拟10种级配曲线的矿料,通过体积性能、流动性能、嵌挤性能等多个参数的测试评价,提出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矿料评价指标,并制定了优化的级配范围。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矿料级配评价指标及级配范围是合理可行的,级配范围内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贯入度及增量波动范围极小,对指导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保障混合料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连续级配设计的不足,以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基础,进行多级嵌挤形式级配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并对最佳设计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饱和度随着油石比的增大而增大,空隙率与油石比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沥青含量对矿料间隙率的影响较小;粗级配矿料形成的密实结构需要较多的次集料及沥青填充,一般通过调整粗集料比例可获得最佳密实状态;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大,混合料的流值增加量略有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降低;该工程不同面层最佳油石比分别为5%、4.8%、4.2%,采用多级嵌挤级配设计获得的级配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工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集料特性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包括集料特性对矿料级配的影响、集料特性对沥青用量的影响;通过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考虑集料特性影响的配合比的性能高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国辉  关长禄  陈波  郭宏斌 《公路》2003,(10):95-99
运用美国Superpave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理念,采用旋转压实仪(SGC)方法,通过对改性沥青结合料、SMA-16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及各项指标分析,综合评定长余高速公路SMA-16结构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指导路面施工。  相似文献   

17.
根据特立尼达湖沥青的性能,并结合广西的气候和交通特点,对33%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BLSMA-16的配合比和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矿料级配设计过程中,采用贝雷设计方法对BLSMA—16的矿质混合料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了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然后据此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拌制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两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一步验证了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BLSMA—16的优良路用性能和33%TLA掺量的合理性,为广西地区将TLA改性沥青应用于路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应用正交马歇尔试验设计,研究了ARC-13橡胶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对马歇尔性能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ARC-13矿料级配范围,并对试件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原材料筛分及马歇尔试验结果,确定ARC-13目标配合比最佳油石比为7.0%;ARC-13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7.0%时,其目标配合比试验得到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矿料设计的原理,依据规范的规定,利用高等数学和最小二乘法原理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办公软件Excel下的电子表格功能实现了电算化,使用非常方便,只需在Excel的电子表格中填入筛分数据就能一次算出所给矿料能组成的最佳配合比并自动生成级配曲线图。  相似文献   

20.
应力吸收夹层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旷怀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2):18-20,36
介绍了利用最大密实线设计混合料矿料级配。选用粘弹性高的SBS改性沥青,进行应力吸收夹层(SAMI)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材料模量较小,变形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疲劳抵抗能力和防水性能,可作为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的应力吸收和防水夹层,以减少和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该技术在南柳高速公路和惠州博罗大道等沥青混凝土加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