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拟建的红岩寺隧道是一座特长公路隧道,构造发育,处于灰岩区,且隧道与暗河基本上处于同一高程,故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突水突泥、塌方等工程事故。在勘察工作中充分分析总结了区域地质及现场地质调查资料、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研究资料、钻孔勘探及试验资料、EH4电磁勘探成果资料及地应力测试资料,形成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报告为隧道设计提供了必需的参数;对围护方案提出了建议;对可能突水突泥及塌方的段落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岩溶处理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广涛 《隧道建设》2009,29(1):61-64
岩溶地质对地铁盾构隧道、明挖结构的施工以及建成后运营的维护都有较大影响。广州地区地铁施工在岩溶地质条件下,根据地质情况划分高、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范围岩溶、土洞必须进行填充处理。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的岩溶处理设计为例,根据具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详细介绍岩溶处理的目的、原则、措施、施工注意事项及检测标准等内容。岩溶处理具体措施分盾构区间地段和明挖结构地段2类。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黔恩高速公路仰头山隧道隧址区岩溶水发育特征,在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将仰头山隧道岩溶水系统进行划分,并对各系统的含、隔水介质、水文地质结构、岩溶发育情况及排泄量等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各岩溶水系统与隧道间的关联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卓  马超 《隧道建设》2016,36(11):1337-1342
为了准确预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以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涌水事故的风险,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统计研究及综合分析岩溶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不良地质、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倾角和围岩裂隙6个主要因素作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价指标。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影响因素的权重有较大差异,为避开影响因素权重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进行评估。在对突涌水风险评估基础上,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优化隧道施工开挖支护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某隧道进行突涌水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较一致,并结合超前预报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避免了隧道突涌水事故的发生,以期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代国 《路基工程》2019,(3):146-152
南大梁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处于岩溶地区,而一般山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勘察难度大。通过加大对隧道岩溶区的调查研究,采用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岩溶特征分析、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法,全面阐述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特征和地下水文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根据青海省国道227线大坂山高寒隧道病害类型、分布等特征,设计隧道病害检测方案,并进行病害检查和检测。在专项病害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隧道运营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候特征,进行病害成因分析和隧道运营状态评定,并给出隧道养护和处治建议。为类似隧道工程病害检测和状态评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夏国志 《公路交通技术》2013,(4):120-123,127
隧道工程中,洞口施工方案的选择对于整个项目的工期及投资都非常关键,也是隧道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火凤山隧道右线出口段浅埋偏压地质条件,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该隧道右线进洞明、暗挖2种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针对不同方案建立围岩的位移场、应力场,并从风险控制、建设投资、施工工期以及环境影响4个方面对2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暗挖方案优于明挖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黔恩高速公路仰头山隧道隧址区岩溶水发育特征,在分析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将仰头山隧道岩溶水系统进行划分,并对各系统的含、隔水介质、水文地质结构、岩溶发育情况及排泄量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各岩溶水系统与隧道的关系及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万铁路湖北段巴东至香炉坪隧道群在穿越可溶岩地区地质勘察期间,深孔钻探揭示到能听见水声、伴有冷风冒出、超过80m的巨型半充填溶洞等。为解决上述不良地质问题,在经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系统的地下水动力分析,推测该溶洞底部为暗河,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初步设计阶段既定线路方案进行优化。由于受车站位置、标高及线路纵坡等因素控制,无法从竖向空间进行综合调整,进而从平面上提出5种线路方案,并从主要不良地质、岩溶发育程度、围岩级别、辅助坑道、施工风险、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推荐出施工风险相对较低、投资相对较少的线路取直且绕避暗河的D8K线路方案。施工开挖揭示表明,隧道成功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巨型含水地下暗河,巴东至香炉坪隧道群岩溶地质选线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大支坪隧道岩溶水文地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结合大支坪隧道勘察阶段的成果及施工阶段的涌水特征,对隧道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隧道岩溶发育较深,不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产生的影响不同.建议对隧道进、出口段和中部,应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才能有效地达到处理和防范目的,以避免施工中的涌水和突水突泥的风险,使隧道施工得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根据坛厂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岩溶的预报是坛厂隧道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岩溶的发育特点,采取以地质法为基础、结合以地质雷达探测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方法进行岩溶地质预报,掌握岩溶的规模及发育形态,对岩溶的危害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位于高原高海拔地区,周边环境恶劣、建设条件复杂,且国内外类似工程案例甚少的超长公路隧道工程建设方案,从工程规模、建设条件、施工工期、通风方案、防灾救援、工程造价等方面对不同隧道工程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并从桥隧规模、平纵指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环境影响及行驶安全性等方面对不同总体路线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推荐出相对合理可行、经济安全的隧道工程及总体路线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圆梁山隧道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继奎 《隧道建设》2004,24(5):44-50
首先对圆梁山隧道特殊的水文地质进行了概述,表明在隧道施工中有可能遇到高压涌水、大型岩溶及石油天然气等,实际亦证明如此;其次分别对施工中数次岩溶涌水突泥的时间及地点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在施工中所采取的对策及措施;然后比较详实客观地描述了圆梁山隧道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时所采用的综合技术;最后对园梁山隧道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经验及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能被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岩溶隧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方斗山隧道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分水岭(鄂渝界)至忠县高速公路上,左洞长7562m,右洞长 7600m。隧道经遇岩溶及岩溶突水、断层及软弱围岩、含瓦斯煤系地层、侵蚀性地下水等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本文介绍了该隧道隧址选择、结构设计、不良地质处理、通风、照明、消防及监控等设计内容,并总结了该隧道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吕和蔼 《隧道建设》2012,(Z1):55-58
以多丰线平顶山隧道建设为例,在对工程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洞内施工作业空间狭小、隧道埋深大、地质条件差、洞内外控制测量难度较大等施工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结果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长大铁路隧道建设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宝贤 《公路》1994,(9):10-11
中梁山隧道是修建成渝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该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人文条件等均极复杂,存在有岩溶,采空区,瓦斯,断层,岩爆,侵蚀性地下水等诸多问题,是中外罕见的,集“五毒”于一身的隧道工程,中梁山隧道的路线方案影响整个工期和造价,各路线方案经过认真,吉密的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Ⅲ上方案。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河段隧洞盾构选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潮河段隧洞工程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结合隧道结构、管片形式和施工特点,从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的掘进机理及对不同地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2种盾构的工作状况、出渣设备、施工场地、经济性、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特点,对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进行综合比较,提出适用于潮河段隧洞工程施工用的盾构机型。  相似文献   

18.
莲花山隧道工程青潭隧道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莲花山隧道工程初勘和详勘地质资料,简要介绍莲花山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隧道围岩类别,对隧道施工提出了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岩溶突水是可溶盐岩分布地区修建隧道工程面临的首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岩溶水文地质评价是隧址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以重庆新屋基隧道为例,在野外岩溶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分析了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并对新屋基隧道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新屋基隧道工程中的相关洞段遭遇突涌水的可能性较大,施工前应做好处置预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云贵铁路石林隧道穿越滇东高原岩溶区,隧址区岩溶极为发育,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为了能选择较好的隧道穿越方案,通过对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地下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最终确定“抬升轨面标高,避开水平循环带,大角度穿越构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