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能否通过综合运输解决三峡船闸"肠梗阻"的问题,在梳理长江上游综合运输格局和过闸各货类运输需求、流量流向基础上,聚焦通过综合运输通道解决三峡船闸运输需求的可行性,进一步论证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王静  徐昶 《水运管理》2021,(1):6-9,24
为支撑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在分析四川省经济、运输、水运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采用分货类产销平衡法研究得到四川省过三峡船闸货物量远期可达1.3亿t。三峡水运新通道的建设对长江上游川渝滇黔融入长江经济带以及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峡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是解决三峡—葛洲坝枢纽船舶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从实施货物翻坝转运、优化船闸设施和水库调度等方面模拟计算施工期葛洲坝船闸货运通过量,探讨缓解施工期船舶过闸压力的可行性通航保障方案。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翻坝转运能降低约5.2%的船舶过闸需求;通过优化设置葛洲坝一号闸上游靠船设施和优化枯水期及洪水期三峡库区下泄流量,能够增加三峡—葛洲坝枢纽约5%的货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4,(2):22-24,38
针对三峡船闸过闸需求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需求的问题,在相关管理规范基础上结合模型研究,分析三峡船闸门槛水深、船舶航行下沉量及安全富余水深要求,以三峡船闸门槛水深5.125 m、5.5 m和6 m为参考,分别确定该水深期间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为对外发布吃水控制标准提供依据,对过闸船舶配载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过闸危险货物分类、管理流程及运输特征等3个方面分析2015—2020年三峡危险货物过闸运输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均值GM(1,1)模型(EGM)对“十四五”期过闸危险货物通过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过闸危险货物绝大部分为散装运输和易燃易爆危险货物,其主要流向为上行;过闸危险货物货种数呈逐年减少趋势,2020年过闸危险货物货种数减少至32种;预计“十四五”期间散装危险货物和易燃易爆危险货物通过量仍将呈较缓增长态势,到“十四五”末其通过量分别将达1 120.6万和854.4万t。危险货物过闸管理中也暴露出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界定依据不足、船闸耐火抗爆性有待深入评估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还须在后续工作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过坝运输保持通畅,三峡断面运量继续增长。2005年三峡船闸运行8300余闸次。通过船舶64000余艘次,货运量达到4392万吨。葛洲坝船闸运行近17000闸次,通过船舶68000余艘次,货物3541万吨,货运量创造了葛洲坝船闸新记录。两坝过闸船舶数量有较大下降,船舶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三峡枢纽区域货运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长江上游货运量的扩大,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已逐步显现.在分析三峡枢纽区域货物运输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引入闽值的概念,通过三峡船闸优化调度,合理进行过闸船舶运输组织,以提高三峡枢纽区域通过能力,同时提出采用水陆联运的组织方式实施货物分流,以缓解船舶的待闸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峡船闸通过系统是一个以时间为基准轴的伺服过闸时间过程系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探讨三峡船闸过闸作业过程,分析三峡船闸通过系统智能化的核心需求,提出该系统的智能运行平台的技术框架与主要功能,为三峡船闸及类似船闸的智能运行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义军 《中国水运》2011,(11):18-19
随着三峡工程运用蓄水位从139米逐步提高到175米,在航道条件不断改善,过闸货运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因发生大风、大雾恶劣气况因素造成船闸被迫停航的情况不断增加,须积极探索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建议,以尽量降低对三峡河段通航管理工作的影响。三峡河段横亘着三峡、葛洲坝两座世界级大型水利枢纽,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是长江东西部物流运输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沿江经济发展,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工业消费品的需求快速增长,长江上游川渝地区沿江化工产业原材料和产成品运量猛增,危险品运输船舶过闸需求量大增。及时安排待闸的危险品船舶过闸、确保枢纽水域的安全畅通是通航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研究联动控制下危险品船舶的交通组织,加强当前通航形势下的危险品船舶过闸管理、提高过闸效率,为长江上游川渝地区沿江化工产业原料运输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长江航运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三峡大坝过闸货运能力已达极限,随着长江上游腹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过闸需求持续提升,三峡枢纽通过能力饱和,挖潜幅度不大使得新通道的建设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近年来,各科研单位主要以三峡和葛洲坝分别进行扩能的线路方案为主,本文将初步探讨直接跨越三峡、葛洲坝两坝枢纽的新通道线路方案,分析解决存在问题的可行性。通过对直跨方案与现有设施扩能方案综合比较,在不考虑经济因素下,将直跨方案作为新通道建设方案选项进行深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三峡过闸船舶拥堵常态化的背景下,结合近年来三峡船闸过闸货运规模、过闸船型、恶劣天气以及船闸检修等因素对待闸锚位需求规模的影响,分别利用排队论法和经验公式计算法对近期和远期的待闸锚位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峡船闸现行每天运行闸次数达不到设计水平的问题,提出采用机械牵引方式协助船舶成组快速进出闸,将此技术应用于三峡工程水运新通道建设,论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2,34(6):13-15,22
为充分发掘和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过闸需求,对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指标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船舶编队过闸、客船分流、引导船舶合理大型化及优化船舶过闸组合等应对措施,就船闸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过能力不足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分析赣江货物运量和船型现状入手,预测了未来各规划水平年的过闸货运量和过闸船型组合情况;采用船舶过闸排挡模拟方案,合理论证了新干船闸的平面尺度、建设规模与分期建设方案;为赣江新干船闸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及葛洲坝船闸目前采用单向同步进出闸运行方式,该方式在正常通航条件下、大风大雾通航条件下的通航调度和船闸运行对船闸上、下游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船舶单向进出闸条件下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建议方案和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两者之间的匹配和适应程度,提高船闸运行闸次和通过能力,以及三峡新通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长江经济不断发展,过闸船舶积压待闸现象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充分利用三峡船闸闸室面积,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长宽比船型"成组过闸测试。本文通过对大长宽比船型通过三峡船闸时的移泊时间、出闸时间、闸次间隔时间以及过闸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其对通航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三峡航运货运量及过坝各类运输船舶数量的大幅增长,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已达到饱和,现有的通过能力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过闸货运量要求,为缓解持续增长的船舶过坝需求与过坝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拟建设一批待闸锚地,本工程罗家河锚地为其中之一。针对锚地的系泊方式,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了将其中一种方案作为罗家河锚地系泊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如何提高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过闸效率的问题,研究了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排序与过闸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过闸规律,建立理想化模型,得出移泊迟滞时间和设备迟滞时间是影响三峡船闸上行过闸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等效模型推演出应用"同船集中,梯形分布"排布法优化闸次排序可有效减少移泊迟滞时间,从而提高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过闸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