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瑜 《中国水运》2014,(9):184-185
针对大连远洋运输公司的72,000T油轮"连安湖",根据实际算例,通过对船型、货油、水文气象等多方因素的考虑,采用FLUENT软件对油轮加热过程进行了流场模拟,通过软件计算得到,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货油的温度缓慢的上升,货油传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换热,热传导作用相对较小,热流主要由底部热源面沿着对称面侧向上传递,而又由外侧低温处随着温度降低而向下传递,属于比较明显的自然对流换热方式。  相似文献   

2.
大型FPSO货油舱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松涛  高传虎  刘伟伟 《中国造船》2002,43(Z1):102-106
在大型FPSO货油装卸作业过程中,货油舱的液位、温度压力检测,货油管系的阀门遥控是货油装卸作业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雷达式液位探头和高液位探头两种测量方式,实现液位监测与报警;采用半导体压力.温度传感器测量货油压力、油温和货油密度;采用液动开度阀控制货油装卸.本文开发的货油舱监控软件系统具有的功能有对检测信号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软件界面以虚拟仪表的方式动态显示被测信号的变化过程,当被测量超过设定值时发出声光报警;还具有数据网络通讯功能.为了方便系统的调控,在软件界面上设有调节及控制按钮.本文开发的软件系统通过试运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发生多起因货油舱舱壁焊缝脱焊或货油管系破损等导致货油泄漏至相邻压载舱酿成的重大安全、污染事故。油船装载货油条件下,舱内始终保持正压,货油舱在充惰时,压力不低于1KPa,货油舱与相邻舱室之间舱壁有瑕疵的焊缝或对接处易导致货油泄漏至相邻舱室.  相似文献   

4.
肖志勇 《中国修船》2010,23(5):20-21
"柏松"轮是大连中远船务承接的VLCC改FPSO工程,其货油系统的改造与通常的VL-CC改FPSO工程不同,它拆除了货油舱内货油管,泵舱内货油泵及货油管,在主甲板上安装深井泵从货油舱抽吸货油。文章对该轮货油系统改造中深井泵运用的技术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油船货油加热系统的优化设计与选型,改进建造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操作与管理方法,提高加热系统的热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率,减少COx、NOx物及废热的排放,降低营运成本,最终实现节能增效,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顾家娣 《航海》1998,(3):35-37
众多类别的船舶均采用双层底结构,唯独油船采用单层底结构,主要原因在于货油的比重比水来得小,一旦货油舱底破损后,水会灌进油舱的底部,货油不会溢出,而且即使水灌满货油舱,也不会造成油船沉没。因此油船可采用单层底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了舱容。 1967年3月18日,“托利堪庸”号油轮在英国海岸搁浅,货油舱大面积破损,共有12万吨原油溢入海中,给英国和法国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油船的卸油效率,日本 Shinko工业有限公司研制了一种自动卸油系统(AUS)。该系统只采用货油泵即能扫清油舱内的油,即使在最后卸油时也无需扫舱泵。货油泵可自动防止空气和气体的吸入。从收入口吸入的空气和从卸油管道中产生的气体,通过货油泵吸入端的一台分离器将油与气分开,并通过一台真空泵将聚集在分离器上部  相似文献   

8.
成品油船货油装卸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  林焰  陈明  吕钧梁  王坤 《中国造船》2006,47(2):82-88
针对成品油船货油装卸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以45000dwt成品油船为研究背景,进行货油装卸系统的仿真研究.建立了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系统整体模型、系统故障检测模型、货油泵阀的数学模型、货油舱的数学模型及船体浮态模型,并用Visual Basic 6.0编制了货油装卸系统仿真软件.该软件具有系统自检、故障分析、故障报警及防止误操作等功能,实现了装油、卸油作业方案操作的自动化仿真.  相似文献   

9.
张松涛  侍效  刘伟伟 《中国造船》2002,43(Z1):107-112
在货油舱内空气中的氧和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比例下遇到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防爆的具体方法就是向货油舱内送入惰性气体.本文研究了大型FPSO的惰气系统的构成,开发了惰性气体防爆监控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多参量连续检测和调控功能.检测的主要参量为了控制惰性气体中的氧气含量,连续检测惰性气体甲板主管路的氧气含量;为了控制惰气进入货油舱的温度,连续监测进入洗涤塔内的海水压力、监测惰性气体的风机出口温度;为了控制货油舱惰性气体的压力,连续监测惰性气体甲板主管路的惰气压力.当上述监测值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发出声光报警,并具有关闭相应的阀门或调整阀门的开度,以及关闭相应的风机等控制功能.该系统还具有与FPSO其他机器监控系统进行网络通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指油轮系指载运闪点不超过60℃(闭杯试验由认可的闪点仪测定),且其雷特蒸气压低于大气压的原油和石油产品的液货船。对油轮的安全检查,其货油舱区域防火灭火设施的检查应予以特别关注。公约和规范对油轮货油舱区域上的设备、设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油轮货油舱区域上的阀门、货舱开口舱盖、货物透气管路、液货管路不得使用遇热会随时失效的材料,以防止火灾蔓延到货物。一、货油舱区域甲板消防总管完整性1、一般要求。在消防泵之外易于到达并方便操作的位置设置隔离阀,该隔离阀的目的与作用是能够使机器处所内的消防总管与机器处所外的消…  相似文献   

11.
以一艘9000t油船货油舱超压/真空保护系统的设计和计算过程,介绍了运载闪点低于60℃的油船货油舱超压/真空保护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对运载闪点低于60℃的油船货油舱超压/真空保护系统的设计特点、高速P/V阀的选型及系统的主要性能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一艘9000吨油船货油舱超压/真空保护系统的设计和计算过程,介绍了运载闪点低于60℃的油船货油舱超压/真空保护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对运载闪点低于60℃的油船货油舱超压/真空保护系统的设计特点、透气装置的选型及其主要性能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对某成品油船货油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对原系统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各部分故障。采用数据采集卡和接线端子卡更换原有的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重新设计通信接口并编写Modbus协议的串行通信程序实现上位机与货油舱电测单元间通信,编制监控软件,结果显示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介绍了《原油油船货油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以下简称"货油舱PSPC"),通过与压载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以下简称"压载舱PSPC")的比较,分析了货油舱PSPC与压载舱PSPC相异的技术条款对船舶建造的影响,研究了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满足货油舱PSPC实施难点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船舶燃油舱加热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由于传统蒸汽盘管加热燃油舱存在散热损失大、盘管破损修复困难且表面易积炭等缺点,设计一种燃油转驳加热系统,即通过被驳回的热油来混合加热油舱中适量的冷油,从而达到加热燃油的目的。计算结果表明使用燃油转驳加热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关国际公约新的条款的生效,稳性问题已成为双底双壳油轮设计的技术关键之一。作者对该类型油轮的稳性提出了一套计算方法。该计算法的主要论点为:必须计入满载货油舱自由液面修正,并按满载货油舱装至98%舱容在横倾5°时的自由液面惯性矩作为满载货油舱的自由液面修正量。可取实际重心高度作为满载货油舱的重心高度。在计入货油舱自由液面对船舶大倾角稳性修正时应考虑货油舱的形状及其装载率。用一组极限重心高度曲线来代替以往单一的极限重心高度曲线。该计算法的论点和原理已被英国 LR 船级社所认可,认为是符合国际公约和规则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通常,在运输原油的油船中,原油蒸气压力超过油舱许用压力,油气即通过安全阀放入大气.但放出的油气中含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昂贵成分,希望加以液化回收,以节约能源. 如图1所示,1a和1b是作为船体一部分的油舱,其中装着货油2,油舱上部充满着油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3.在油舱1a和1b的  相似文献   

18.
提要分析了VLCC货油舱横撑材结构的作用和受力特点,重点论述了VLCC货油舱横撑材的布置形式和优缺点,并对某型VLCC产品典型的货油舱横撑材布置方式做了优化,达到了减轻空船重量和方便船台施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史婧力 《中国船检》2011,(8):I0010-I0010
NK为日本涂料协会(JPIA)颁发世界首个符合IMO涂层性能标准(PSPC)的货油舱涂层浸渍试验系统型式认可证书。2010年5月,IMO海安会通过了新的货油舱PSPC标准.明确了对涂层准备、应用、使用寿命、检测系统以及检验程序等几方面的要求。由于货油舱顶部和内底受到不同的腐蚀力,JPIA与日本涂料制造商协会(JPMA)联合研发了可以精确地模仿货油舱顶部和内底不同腐蚀环境的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以载质量15.2万t大型穿梭油船为例,在介绍该油船货油舱洗舱系统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洗舱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分析洗舱机、洗舱泵、海水加热器、货油舱阴影图及洗舱系统等设计特点。该大型穿梭油船货油舱洗舱系统与普通油船货油舱洗舱系统存在较大区别,其设计既要满足《MARPOL公约》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