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模式在实船训练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设计范例,在实船训练系统程序架构设计过程中引入设计模式可以提高系统框架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首先简单介绍设计模式的概念和分类,然后将设计模式思想应用于解决在实船操作训练系统对象模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说明设计模式在整个训练系统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设计开发大型的设备监控软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准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作为丰富动态条件下舰载系统对准检测手段的一次尝试,必须具备高度可复用性和灵活性.支持基于该系统软件进行的扩充和再开发。设计模式代表了成功的可复用的优秀设计经验,在系统设计中引人设计模式将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文章在对准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中引入了设计模式,介绍了设计模式的概念及使用,并结合该系统软件的开发流程中设计模式的应用实践,阐述了基于设计模式的对准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优点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次状态机的方法设计相关软件,层次状态机可使监控系统中各种状态结构清晰、性能稳定,并能减少代码重用,降低软件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解决方案项目(以下简称"总包项目")是软硬件结合的系统集成项目。按照传统的项目实施方法,这类项目需要先后经历2个串行的实施阶段:第一阶段由硬件制造和控制软件开发2项并行的活动组成,第二阶段仅包含系统调试活动。本文针对总包项目的特点,将设备模拟器引入总包项目,并提出设备模拟器的有限状态机模型和软件实现方法,使总包项目第二阶段活动的部分工作前移,从而达到缩短项目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晓怀  陈业初  寇蔚 《机电设备》2007,24(11):29-33,13
诊断软件由于其诊断对象的复杂性和诊断策略的多样性,为设计模式的使用提供了较大空间.将设计模式引入船用机电设备故障红外智能诊断软件的开发,并具体讨论了一些常见的模式如Adapter、Bridge、Strategy和Observer等在软件各个模块和环节中的应用.实验证明,设计模式的使用,简化、明晰了软件的结构,加强了软件的通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并使得丰富红外诊断软件的接口和功能变得更为容易,进一步拓宽了软件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董颖辉  金国庆 《船电技术》2009,29(12):28-31
新型舰艇综合通信系统以SDH光环网构成的宽带传输交换平台为交换承载媒体、设备控制单元为外通设备控制节点,实现了各种用户设备、终端设备和信道设备的接入、控制、交换、传输和管理的统一,达到内通和外通业务融合,满足了海军对现代战争新型综合指挥通信平台的需求。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舰艇综合通信监控系统充分运用了UML的开发思想,实现了对舰艇综合通信系统功能的需求。随着舰艇通信设备的陆续更新、通信体制的不断发展,通信监控软件经过不断升级,软件的可靠性和可重用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设计模式与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重用技术间的关系探讨设计模式运用在软件设计中的可行性,经分析表明采用设计模式既可很好的继承成熟技术,提高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交通行业生产、运输中的公共突发事件,提出一套适用于公共突发事件交通应急处理的辅助软件系统。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软件设计思想,提高软件的可维护和可扩充性,使用了MVC的设计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快速发展,在舰船设计、建造领域已经广泛使用三维软件进行相关工作.本文针对大型舰船研制在全三维设计模式下面临的质量信息传递量大,从基础模型到装配模型到数据包的引用层级多,质量问题整改难度高、代价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并结合相关工作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船舶智能设计对各种电气信息的需求,首先分析了智能设计模式下船舶电气信息的构成.然后,探讨了船舶电气设计流程、设计任务等管理信息和产品、设备信息的集成方法及其表达形式.最后,构建了船舶电气智能设计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数据库框架,介绍了其在船舶智能设计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AUSPIC_VSD—SG是自主开发的平面钢闸门智能设计系统,实现了钢闸门设计建模、绘图一体化设计模式,不仅增强了用户与软件可视化交互水平,而且使得参数修改和模型修改同步化,提高了平面钢闸门的三维可视化仿真的水平,快速准确创建钢闸门的施工详图。  相似文献   

12.
LNG加注是LNG燃料水上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LNG作为船用燃料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而LNG加注船加注控制逻辑较复杂,安全性要求高,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人工编写代码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基于此,提出一种快速的自动生成嵌入式软件代码的开发方法.首先在Simulink/Stateflow中构建基于有限状态机模型的仿真系统,然后利用Embedded Coder工具箱由模型自动生成C语言代码,再根据LNG加注船项目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最终生成优化的加注控制程序软件.经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保证软件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软件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起重机拆装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Unity 3D虚拟设计开发引擎,设计开发港口起重机虚拟拆装培训系统。利用Creo 5.0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设备三维模型,通过3Ds Max软件对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并将模型转变为可导入Unity 3D软件的FBX格式。在Unity 3D软件中,运用C#编程开发虚拟拆装培训系统相关功能,主要包括设备三维模型展示、设备虚拟拆装功能展示、系统数据库读写等,并利用软件自带的UGUI交互系统设计用户界面,实现系统人机交互。经实际应用表明,该培训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CAN总线难以满足中大型船舶越来越高的设备监控需求问题,本文以柴油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备为对象,研制了一套CAN总线健康监测及调控系统。以CAN网关板为核心的星形总线拓扑可根据信息帧接收频率向CAN总线发送波特率调节指令,以提高CAN总线抗干扰能力和通信的可靠性。经长期运行验证,可较好地满足中大型船舶柴油发电机机组CAN总线监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构件的潜艇作战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潜艇作战系统软件的现状,分析了潜艇作战系统软件的功能需求,提出了基于构件的潜艇作战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潜艇作战系统软件的开发模型,对潜艇作战系统通用功能构件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潜艇作战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舰船作战系统的发展,其软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分布性、并发性、实时性、智能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软件需求中。而传统的软件设计方法(例如面向对象)没有提供很完善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原因在于复杂系统有太多的因素需要考虑,利用传统方法往往使得建立的模型复杂度过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基于角色的智能体技术引入到舰船作战系统的设计中,以智能体角色为设计方法的核心概念。该方法构建了角色模型、交互模型和状态模型。其中,角色模型用来表示各个智能体的目标,其包含的各个角色以及每个角色所实现的功能;交互模型用来表示智能体之间的交互方式,描述智能体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状态模型用来表示智能体如何随着具体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状态。通过这3个模型能有效分析舰船作战系统的模型需求和元素特性。给定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方法所遇到的难题,为舰船作战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某靶场对舰炮火控设备进行测试和对火控设备操作手进行训练的需求,结合舰炮武器系统的工作原理,论文提出了一种舰炮火控设备模拟与测试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对火控设备的实时仿真驱动和高逼真度模拟,并对跟踪器的误差仿真模型进行改进,使仿真生成的跟踪数据更贴近实际,从而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海水管路系统较传统船舶繁复,平台中相关设备布置分散,对海水的需求工况差异大,一般的管路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已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采用AFT流体分析软件,针对钻井平台的整个管网系统的设备供水点,结合各种工况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初步设计管网系统的流量分配,进行流体平衡分析,对流量不足的供水点进行优化设计并验证,取得符合相应设备对应工况需求的流量分配。AFT软件深化了钻井平台海水系统的设计流程,提高了工效并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9.
设计模式对当代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开发人员带来了福音。通过设计模式,程序的结构比以往更为有效。在内容管理系统“多站点发布”的设计中通过引入设计模式并对模式进行组合和简单实现不仅提高了系统设计的可重用性也避免了过分的设计,最终达到了设计与解决问题之间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20.
基于VC++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故障仿真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运行原理,在VisualC++6.0中建立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典型设备变压器、变频器、电动机的模型,设计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故障仿真软件。该软件可对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进行运行仿真和故障仿真,不仅可以作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设计和研究的参考,也可以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