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是港口建设的规定程序之一,针对当前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复相关系数赋权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分析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指标因子的基础上,对分组后的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赋权和复相关赋权,建立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评价各港口水域的通航安全性。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评价指标过多和评价指标权重难确定等问题,而且能避免传统因子分析法存在的不足,较客观地反映各因素对港口水域评价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刘振东  刘敬贤  晏林 《船海工程》2012,41(2):126-129
通过构建天津港复式航道通航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复式航道通航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天津港复式航道进行通航安全综合评价,为天津港港口营运与管理、海事监管与通航秩序维护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航安全管理规划是通航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港口重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通航安全管理规划组织机构的整体分析,提出了通航安全管理规划的总体设计,着重介绍通航安全管理规划的方法论:船长-基于风险设计的船舶-通航基础设施环境-集成管理-复杂性五要素。从分析通航安全管理规划的流程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规划的复杂性研究框架。期望将通航安全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解决多变、复杂的通航交通安全问题提供高层次的理论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长,刺激了许多大型配套设施的需求,为重大件码头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重大件码头的建设必然会对该水域及周围的通航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会改变码头附近水域的通航条件,影响通航安全。本文拟以广东某重大件码头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该码头的通航安全进行研究,以期保证码头附近水域航行畅通,避免通航环境的恶化,保障船舶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5.
根据影响三峡库区通航安全的诸因素的特征,应用模糊方法评价三峡库区的通航安全。对库区的安全状态做出综合评价,并找出目前影响通航安全的主要因素。在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获得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江汉运河通航安全管理的新要求,对江汉运河通航现状分析提取通航安全影响因素,运用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得到各指标权重,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求解得到江汉运河通航安全评价值,并针对江汉运河通航安全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深水航道的建设,进江海轮的数量激增,船型也越来越大,这给船舶引航带来一定的压力。目前,我国通航水域内引航事故频发,尤其在一些特殊航段。草鞋峡水道作为进出南京港的重要水道,船舶交通密集,通航环境复杂,易发生引航事故。为了减少船舶引航过程中发生引航事故,保障水域通航安全,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草鞋峡水道船舶引航风险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保障船舶引航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科学评价船闸运行保障能力,进行船闸运行保障的评价体系研究.围绕船闸运行保障能力评价,从管理机制、设备管理、通航保障、通航服务等核心因素展开,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综合确定各评价指标及权重,建立船闸运行保障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在国内某大型单级船闸,得出...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江苏段航道是我国内河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内河航道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江苏段航道的通航环境得到改善。目前,江苏段航道整体安全形势比较稳定,但是部分通航环境复杂的水域仍存在一定的通航风险。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实现对江苏段航道通航风险的准确评价,保障江苏段航道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格单元的通航水域搁浅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玲 《中国水运》2007,5(8):19-20
为保障船舶通航安全,专家和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通航水域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预测的研究。本人将参考各国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基于网格单元的通航水域搁浅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调查法和模糊决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沿海通航环境系统多层次,多指标模糊决策理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南北航线江苏海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实际问题中,认为影响其船舶航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流量和航道,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船舶系统的安全性是船舶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船舶通航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加强船舶安全性、提高船舶的工作效率。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随着水面上船舶通航密度的不断增加,新增船舶航线与已有航线不断地交叉,使得水面船舶通航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本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研究了船舶通航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模糊数学以及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探讨了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性;总结了船舶通航风险评估因素体系及其构建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我国船舶通航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影响连云港港主航道通航安全诸因素的特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连云港港主航道的通航环境进行风险评价。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影响连云港港主航道安全的因素,综合评价连云港港主航道的安全状态,并找出目前影响通航安全的主要因素,可供安全管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东莞LPG泊位改造工程通航安全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可能影响该码头通航安全的因素。通过对工程周边自然环境、交通环境、码头环境以及安全保障等通航安全风险因子进行了简单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结论。在风险评价结果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缓解措施,将工程通航安全风险降到可控水平。其成果可供相关泊位改造工程水域通航安全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AIS数据的海区通航危险度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海上交通运输安全,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中能够提取分析的有关数据,建立基于AIS数据的海区通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海区通航安全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系统模糊决策理论与应用中的多目标多层次模糊优选理论,建立高风险海区模糊优选模型,并利用相对优属度向量进行排序,从层次的最底层向高层逐层进行计算,选出若干海区中通航风险相对较高的海区。将模型计算结果分别与海区交通实况和模糊层次综合评判的评价结果相比较,对比结果基本趋于一致,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对不同海区的船舶通航危险度进行判别,为沿海水域船舶定线制规划设计、搜救站点布局和搜救力量的配置,也可为有关主管部门的海事安全管理等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D-S证据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国内某大型游艇码头项目进行工程水域综合风险评价计算分析,通过综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了解工程水域通航环境因素中主要影响通航安全的主要危险因子,进而为游艇码头管理人员及游艇驾驶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柴田  熊振南 《水运工程》2011,(4):108-113
航道设计方案在优选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从通航安全角度对设计方案的优劣进行比选,应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基于模拟器的AHP-Fuzzy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天津临港产业区航道规划设计方案优选中,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评价航道设计方案的优劣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赵仓龙 《水运工程》2014,(8):123-128
通过对影响桥梁水域通航环境的因素综合分析,构建出桥梁水域通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理论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桥梁水域通航环境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对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进行综合风险评价。通过综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充分掌握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的危险程度以及各项指标因素的危险状况,为海事管理部门改善桥梁水域的通航环境及通航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舟山跨海大桥桥区水域通航安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影响桥区通航安全的风险因素,对桥区水域通航安全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施奇  王涛  汪清 《水运工程》2023,(3):92-98
对大型人工运河跌水工程群开展汇流口通航水流条件分级研究,可筛选出若干典型跌水工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数值模拟或物模试验研究,并为后续跌水工程群的全面通航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跌水工程汇流口通航水流条件主要与汇流比、汇流角、流量、堰宽、干渠水深等量化影响因子及汇流口布置形式等相关,依据量化影响因子构建的通航水流条件复杂度分级评价指标可定量反映汇流口通航水流条件的复杂程度。采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法及K均值聚类分析法,依据评价指标将江淮沟通段跌水工程群分级为4个类别,再从全部50座跌水工程中筛选出18座通航水流条件复杂度较大、汇流口布置形式代表性较好的典型跌水工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典型跌水工程在各汇流口布置类型中的分布较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