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厚恕  郭德威 《船舶》2011,22(4):6-9
正在建造中的34 000 m3耙吸挖泥船是迄今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耙吸挖泥船,简要介绍了该船的主要技术特征,并就国际上巨型耙吸船的最新技术成就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巨型耙吸挖泥船的自主研制能有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2.
针对马来西亚关丹新深水港疏浚工程抓斗船及泵吸船施工码头前沿狭窄水域浮泥施工效率低、施工工艺复杂的情况,提出采用平板驳辅助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通过将平板驳与耙吸船进行绑靠,使平板驳成为耙吸挖泥船与码头水工建筑物之间的缓冲。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规避了耙吸挖泥船近岸作业可能带来的碰撞风险,使耙吸挖泥船在码头前沿近距离施工成为可能,充分发挥了耙吸挖泥船大泥泵施工的优势,简化了施工工艺,大幅提高此类区域施工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小型耙吸挖泥船灵活机动,适应性强,拥有广大的市场空间.近些年国外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发展迅速,开发的新船型经济性能优越.文中分析了IHC公司近20年来中小型耙吸挖泥船船型数据,从主尺度、线型、动力布置等方面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新式中小型耙吸挖泥船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纪凯 《上海造船》2007,(4):24-27
介绍了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简况,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正在设计的我国最大的耙吸挖泥船——16888 m3耙吸挖泥船的设计特点,以及该船总体性能和各系统的概要。  相似文献   

5.
刘厚恕 《船舶》2006,(3):47-47
自荷兰IHC2004年夏天交付中国广州航道局10000m^3耙吸挖泥船“万顷砂”以来,国外大型耙吸船的兴建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消停之后,新近又悄然复苏,舱容分别为II650m^3和9000m^3的两艘大型耙吸船(船东均为比利时)已赫然出现在IHC的订单中。可望在2007年内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厚恕 《船舶》2008,19(4):56-57
“BRABO”号是荷兰IHC自2004年交付中国的10000m^3耙吸挖泥船“万顷砂”号以来新承建的首艘万方级的耙吸船,该船是为比利时德米承包集团公司(DEME N.V.)承建的两艘同类型船的第一艘,泥仓容积11650m^3,于2007年6月30日下水,同年年底交付使用(参见图1)。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价长江口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运用"4M"理论对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集值统计与物元可拓理论相结合,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并以长江口某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船疏浚施工风险等级为Ⅱ级,属于一般风险。该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在长江口耙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风险管理工作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动力系统存在的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量大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以6500m3耙吸挖泥船为研究对象,提出"一拖三"和"一拖二"的混合拖动的动力配置方案。针对该方案,分别进行航行工况、挖泥装载工况和排岸工况下的功率校核计算。结果表明,该动力配置方案满足目标船在各类工况下对各机械设备的功率需求,能为我国中小型耙吸挖泥船的动力配置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程》2005,27(6):55-55
10月28日,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为上海航道局建造的13500立方米自航耙吸挖泥船开工。这是国内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耙吸挖泥船。中船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希平,上海航道局党委书记顾为同、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涛、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国庆等领导出席了该船的开工仪式。  相似文献   

10.
张超 《船舶》1999,(2):11-13
1500m^3耙吸挖泥船(汕头)是国内第一条采用喷水推进装置的航道疏浚工程船,采用先进的挖泥控制台布置方式,该船挖泥设备的工作效率高,使用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1.
以大型耙吸式挖泥船设备作为基本对象,围绕其机电一体化管理措施展开探讨,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环境下疏浚设备的施工需求,综合耙吸式疏浚船的实际特点,进一步探讨了此类型设备的特性以及操作系统等,最终给出相关的建议,旨在提升大型耙吸式挖泥船设备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耙吸式挖泥船齿轮箱振动监测技术实际应用不足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基于振动监测技术的齿轮箱故障研究。通过分析耙吸式挖泥船泥泵齿轮箱轴承磨损的频谱图,验证了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应用于齿轮箱维修的可行性。基于研究内容提出新的船机管理理念,研究结果对保障耙吸式挖泥船安全可靠运行、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2日,舱容12,000m3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江口02"号在道达海洋重工(集团)启东基地顺利下水。12,000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是道达集团与荷兰著名工程船建造公司IHC联手为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建造的首个特种船项目,也是道达承建的国内第一艘最先进,技术含量最高的特种工程船,属于耙吸式挖泥船中的高端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升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全面发挥耙吸挖泥船产能,以耙吸挖泥船装舱作业过程中的最大产量为优化目标、泥泵汽蚀余量和管路临界流速为约束条件,以施工人员最为熟知和方便控制的流量为优化变量,建立了耙吸挖泥船装舱作业最大产量对应流量(称为最佳流量)的计算模型,旨在面向耙吸挖泥船装舱作业拓展挖泥船施工优化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了模型的优化计算结果和实际施工数据,吻合良好,说明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另外,模型计算所需变量容易采集,优化计算结果(控制目标,流量)明确,施工人员对流量的控制操纵熟悉便捷。模型不仅能为施工设计和疏浚作业提供参考,而且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6):418-418
<正>2009年12月3日,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融资建造的13280m3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6"顺利下水。该船挖深达45m,是国内挖深最大的疏浚船舶之一。"长鲸6"为双桨、双耙、双机复合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由  相似文献   

16.
利用CFD计算技术对2 500 m~3和8 000 m~3耙吸式挖泥船两型船的尾部线型进行对比和优化,得出光顺平缓过渡的尾部线型可使耙吸船的总阻力得到下降的结论;同时剖析两型船总阻力下降百分比不同的原因,为浅吃水耙吸挖泥船的尾部线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显力  于再红  张英捷 《船舶》2016,27(6):50-55
我国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耙吸挖泥船作为一种重要的航道疏浚船舶,若采用双燃料发动机驱动,将有效减少废气的危害。文章通过对双燃料发动机运行特性、耙吸挖泥船的工况特点研究,探讨双燃料发动机在挖泥船上的应用可行性,提出基本设计理念,并通过对目标船的运营成本进行经济性分析,论述双燃料发动机机在耙吸挖泥船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刘厚恕 《船舶》2006,(3):47
2001年间,韩国现代工程与建筑公司成功改造了一艘舱容为27000m^3的大型耙吸挖泥船,这也是迄今世界上利用旧货船改造的舱容最大的耙吸挖泥船。该船总长为224m,船宽32m,吃水12.3m,泥舱容积为27000m^3,挖深60m,双耙设置,同时配置有首吹排岸接头,主要系统装备由荷兰IHC提供。原货船名称为“St.Joseph”,初始建造年代为1985年。  相似文献   

19.
近日,长江航道第一艘舱容为8000m^2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圆满完成历时6天的试航,这标志着我国第一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建造成功。  相似文献   

20.
王楠 《船舶工程》2017,39(S1):5-6
利用CFD的计算技术对2500m3和8000m3耙吸式挖泥船两型船的尾部线型进行对比和优化,得出光顺平缓过渡的尾部线型可使耙吸船的总阻力得到下降的结论,同时剖析了两型船总阻力下降百分比不同的原因,为浅吃水耙吸挖泥船的尾部线型设计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