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O-D客流预测的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以客运量为基础,在确定客运专线起讫点(简称O-D)未来年度客运总量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将客流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进行合理分配,预测出客运专线各O-D间客流量。由于客流预测O-D与列车开行O-D存在差异,按照“按流开车”的原则,在分析客流量及其特性的基础上确定列车开行数量及等级,确定列车开行O-D并通过计算将O-D预测客流转化为列车开行O-D客流。  相似文献   

2.
根据铁道部部署,“八五”后三年将在京沪线开行由内燃双机牵引的重载列车。这是铁路为解决货物运输滞后生产发展矛盾、扩能提效、走出“瓶颈”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开行5000t重载列车和旅客列车提速,在京沪线重载快速区段上出现了大量的直线钢轨交替不均匀侧面磨耗,使直线轨产产顺性指标恶化,  相似文献   

4.
重载快速区段直线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开行重载快速列车的京沪线上,近年发现大量的直线钢轨交替不均匀侧面磨耗,文章介绍这种磨耗的几何特征及其分布,发展情况,指出其危害,提出整治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旅客列车票额自动分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地区中心数据库中保存的各车站售票存根和旅客未能获得的票额数,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进行客流预测。对所有列车分成三类:1 列车的开行线路没变,停靠站也不变,编组发生改变。2 列车的开行线路没变,只是增加或者减少了停靠站。3 列车的开行线路变了,或者是新增加的一趟临客。对不同类列车分别求其相对应的沿途各站分席别客流量,按各车站客流量比例分配票额。系统分为地区中心和车站两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6.
黄封联络线处联接京沪线与沪昆线的一条联络线,由京沪线黄渡站引出至沪昆线封浜站结束。北京径由京沪线至沪昆线各站的列车,经此联络线运行,可绕开上海枢纽而直接到达沪昆线,大大缩短了列车运行时间。但因黄渡站是属于C-2区段车站,而黄封联络线其他各站都属于C-O区段站,如果这条联络线开行动车组,则就得在黄渡站进行人工切换,C-2至C-O切换得低于160km/h  相似文献   

7.
以提速干线京沪线天津车务段管内部分车站为例,从货源结构、装车设备能力、调车设备、空车来源等方面论证得出京沪线具备开行直达列车的条件,并通过提前梳理货流、以货流定车流、组织同一编组轴向直达、以区段站为中心站组织阶梯直达、组织同一调车机作业范围内的阶梯直达、德州站补轴组织技术直达、回空集装箱架组织东北轴向直达列车等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京沪线货源特点的货运直达列车组织方法,减少了中间站穿越正线作业次数,减轻了沿途技术站的改编作业负荷,加速车辆周转和货物送达。  相似文献   

8.
列车开行方案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基础,合理设计列车停站方案对区段内的客流分配有着直接影响。通过研究现行的列车开行方案,结合客流量等数据,考虑提高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能力利用效率,进行本线列车与跨线列车的协同优化研究。结合数据,提出假设条件,建立本线与跨线高速列车开行方案协同优化模型。使用多目标优化的线性加权算法进行目标函数的转化和求解,并以京沪高铁为案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得到本线与跨线列车协同优化开行方案。通过对现行方案与优化方案的车站服务频率、停站次数等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备选集,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将网络化列车开行方案这一复杂的混合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简化成0-1规划问题;采用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上层模型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列车开行方案涉及的运营单位和乘客综合费用最小化为目标,以交路必须覆盖整个运营网络、限制区间交路数、满足发车间隔时间限制和区间客流量小于列车运力为约束条件;下层模型为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的随机用户均衡问题优化模型,它充分考虑了乘客选择出行时路径感知费用与实际费用之间的差异。算例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备选集的双层规划模型和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是可行和有效的,而且求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城际铁路车站高峰小时客流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既有铁路不同类型车站、不同性质列车旅客集散特性,提出我国城际铁路车站高峰小时客流量计算方法,并对参数选择提出参考意见.研究结论:对于起终点站以及区间大站,由于其高峰小时客流量是制定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宜采用系数法,不适合采用图解法,但可以通过图解法来检算开行方案的适应性;而对于沿途中小站,其旅客出行受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影响较大,适合采用图解法.  相似文献   

11.
既有开行方案的调度编排理论较少考虑换乘客流的协调同步性和列车承载能力,本文提出基于列车时刻的地铁换乘同步性优化模型,其特点是根据不同客流量的到达规律和接驳列车容量限制,以接驳列车为实时追踪对象,将离散客流准确地划分到有效时间域内,并将客流拥挤情况和换乘线时刻表协调问题考虑到优化模型中。  相似文献   

12.
繁忙干线开行5000t级重载列车的制动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繁忙干线的现有机车车辆条件,应用列车制动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分析了繁忙干线开行5000t级重载列车的制动动力学问题,以京沪线的线路条件和列车编组为例计算研究了DF4双机牵引5000t级列车的紧急制动、低速缓解、常用调速及停车制动等各种工况,并结合上海局5000t级列车实际运行试验的结果,探讨了通过改善操纵方法以降低重载列车纵向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速列车下线运行的经济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熙  杨浩 《中国铁路》2006,(6):46-48
高速列车下线运行对铁路企业来说,能够吸引客流量,带来较高的运营收入,但同时增加了高速动车组购置、运营、维修等成本;对旅客来说,在节约旅行时间,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还必须承担高速运价。跨线高速列车的下线开行范围一方面取决于旅客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铁路系统企业经营方式。在理论上,高速列车存在一个合理的开行范围,即在既有线上的运行距离存在一个极限值,使得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合理,从而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也需要从旅客角度分析经济距离的合理范围或取值。通过建立通用数学模型,从旅客角度给出算例,从而为高速列车下线运行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郊铁路是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之一。通过分析市郊铁路客流出行需求,采取快、慢车搭配开行对列车停站方案进行优化,以总运行时间最小为目标,添加OD客流量随机机会约束,构建包含随机机会约束的非线性市郊列车停站优化模型。对随机机会和非线性约束进行等价转化为线性确定型约束,采用ILOG CPLEX软件进行精确求解。通过设计算例,比较运营速度120和160 km/h客运产品不同开行比例下的停站优化方案,发现总运行时间降低达29%,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采用快慢车搭配开行,有利于提高市郊列车直达率,降低出行时间成本。优化后的方案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郊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为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均衡时段客流,提升列车运输能力利用率,提出基于大小交路的城轨列车开行频率与票价综合优化方法。构建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为多时段大小交路列车开行频率及票价综合优化模型,模型以不同运营时段内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数量、不同运营时段内票价率为决策变量,以企业运营效益最大为优化目标。下层模型为基于弹性需求的多时段随机客流分配模型,考虑票价优化对旅客出行需求的影响,在分析旅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旅客出行弹性需求函数。设计嵌套Logit随机用户客流分配方法的遗传算法对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优化模型可行性。算例结果表明:1)通过对各运营时段票价和大小交路列车开行频率综合优化能够满足城轨线路各区段的旅客出行需求,降低高峰运营时段内客流量,均衡同一OD对在不同运营时段内的出行需求,充分缓解线路客流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现状;2)城轨票价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潜在客流,有效提升企业票价收益,提高旅客人车公里数,同时开行大小交路列车能避免列车运输能力浪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为城轨列车开行方案和票价制...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21日,铁路部门精心打造、九创铁路旅客运输"中华牌"的国内首批高等级列车T13/14、T21/22次列车在京沪线上投入运营,它的开行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和服务水平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铁路部门转变观念、强化旅客服务的具体体现.一个月来,上座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深受广大旅客欢迎,在京沪黄金线上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开行5000吨重载列车和旅客列车提速,我局管内京沪线重载快速区段上,出现了大量的直线钢轨交替不均匀侧面磨耗,使直线轨道平顺性指标恶化,导致某些机车运行过程中剧烈摇晃。本文就我局的工作实践,对重载快速区段直线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的预防与整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列车开行方案基础上引入列车始发时间,形成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新概念。针对一些关键O-D对,提出服务列车数下限要求;针对车站需求稀疏时段,提出发车时间间隔上限要求。基于旅客出行的时变需求,建立面向旅客服务水平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为铁路企业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的决策;下层规划描述旅客的乘车选择行为,即列车网络上进行客流分配。为缩小优化搜索空间,列车运行区段仅限于备选集中产生,并将关键O-D对服务列车数约束转化为各车站的停站列车数约束。设计列车停站方案的确定方法、初始开行方案的生成方法和邻域解的搜索方法,并以此为核心设计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算例表明,采用该模型和算法求解的列车开行方案在时空区域上较好地满足了旅客出行时变需求,服务水平达到规定下限,模型和算法具有良好的优化效率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中国铁路》2011,(8):78-81
京沪高铁开通满月截至7月31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一个月以来,共开行动车组列车5 542列,日均179列;运送旅客525.9万人,日均17万人,平均上座率107%。京沪高铁和既有京沪线日均合计发送旅客25.4万人,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同比增加9.4万  相似文献   

20.
跨线列车的开行方案是客运专线开行方案设计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各种跨线列车在客运专线和既有线上运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确定较优的方案,经郑武客运专线跨线列车开行方案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在设计客运专线开行方案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