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行车和路线设计的角度论述了周水子北桥事故多发原因和减少事故的方法,目的在于为尽量减少此桥及与其类似状况桥梁的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2.
介绍我国行车安全及国内外行车事故研究现状,阐述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原理。针对4.28铁路事故,建立用于定性分析的事故树,应用布尔代数法,通过计算得出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与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从安全管理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达到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日的。  相似文献   

3.
对晋阳高速两段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两路段处治对策,最大限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客运行车事故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客运站对于客运行车事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而从驾驶人员、车辆、旅客、行包、气候恶劣行车管理五个方面对客运站安全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客运站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客运站行车事故致因过程的动态性以及事故原因的模糊性,提出了一种Petri网图形建模同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具体的事故产生式规则,建立了行车事故的模糊Petri网模型,进一步又将神经网络的BP算法引入到模型参数的学习中,通过给出的模糊推理算法,推理计算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可信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客运站行车事故分析中,结果证明了其在事故分析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车辆事故的预防重在预测,做好车辆事故的预测工作,可使我们进一步掌握行车安全的主动权,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车辆事故预测中运用数学模拟计算,可为预测车辆事故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和更为科学的依据,必将为车辆事故的预防工作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10次事故9次快",这是无数次血的教训的总结.据统计,因超速行车肇事的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为什么"10次事故9次快"?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分析事故路段行车风险因素,保障事故现场的安全性,集成DEMATEL-ISM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首先基于人-车-路(环境)及管理的系统理论,建立事故路段行车风险影响因素集,即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与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具体分为年龄、驾龄和性别等20个因素,然后以Delphi法确定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集成DEMATEL-ISM法,建立事故路段行车风险影响因素辨识模型。通过计算可达矩阵,获得影响因素的5层递阶结构模型,即第一层级为驾驶员驾龄、疲劳程度和反应判断能力等6个因素,第二层级为驾驶里程及车辆类型等8个因素,第三层级为驾驶员年龄等3个因素。研究结果为事故路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要从根本上降低和遏制公交车行车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工作。1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各级管理层均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每个人认真负责好自己的那份"安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行车系统,先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了两类情况下对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主次因素划分及其模糊评判权量的计算方法;再利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系统建立可靠度动态评定模型,针对各因素属性特点,提出了扩展评判集的概念和求解扩展评判矩阵的方法;通过提出扩展评判矩阵的收缩方法,得到收缩向量,给出了系统可靠度算式;对铁路行车追尾事故防护系统进行实例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法对系统的可靠度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为铁路车务段行车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对加强车务段行车安全管理作业,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鉴于山区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的多样性,在定义山区公路事故黑点和动态非定长划分事故黑点鉴别路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当量事故数的鉴别指标法的山区公路事故黑点鉴别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将事故黑点进行黑度划分并作相应描述。然后,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各种不利因素进行辨析,从而判断事故黑点形成的主次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判断矩阵量化山区公路事故黑点主要成因的各指标权重,对权重较大的指标进行优先治理,实现改善效益最大化,从而有效提高山区公路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专业从事客运服务的公交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安全.路口行车事故一直是困扰公交发展的问题,需认真应对,加强管理,找准症结,才能有效遏制路口交通事故的高发.  相似文献   

13.
应用IHSDM安全评估软件,对"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全线进行事故预测,并预测1944年改善工程前"第21拐"、"第22拐"路段与改善后对应路段发生事故的概率,以评价"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的行车安全性及验证改善工程的合理性。预测结果发现"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1940年至1945年5年的时间内共发生4.02起事故,其中68%的事故类型为"仅财产损失";在1944年改善工程调整"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的"第21拐"、"第22拐"后,对应改善路段总预测事故起数降低了10.5%,且发生"死亡、严重受伤事故"的概率降低了14.3%,第4拐事故率降低了14.6%,第5拐事故率降低了38.8%。研究表明:"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发生事故的概率较低,且事故损伤严重程度较轻;改善工程取消半径较小S型曲线后,行车安全性有所提高。可见,修筑于战时环境下的"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线形设计基本能满足当时交通运输的行车安全性,其独特的线形设计也为现代山区公路的修建提供设计启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铁路运输中,安全行车是第一位的。一旦出现行事事故,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往往十分棘手。采用黑匣子技术能够准确地记录列车运行中的各种信息,但巨大的语音存储量需求是黑匣子技术的一个难关。若采用传统的语音压缩技术,则理论和实现都很复杂,并且成本太高。采用神经网络不仅简单易行,还有提高信噪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现场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安全管理理论,通过分析公交车运行的特点,提出降低公交行车事故的几点意见,供同行们参考.1 导致公交车运行事故的主要因素(1)注意力疲劳.目前城市中公交车站间的距离一般为0.8km左右,在这段距离以内公交车驾驶员要完成起步、巡航、停车这套基本操作.  相似文献   

16.
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分别构建多自由度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道路模型和车-路耦合模型.在这3个核心模型的基础上扩充得到了事故多发路段动力学仿真识别系统,用仿真系统模拟了弯道上不同车速的行车过程,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奉贤区交通实业有限公司二00三年,经济建设和安全生产全面丰收,全年重特大行车事故、水上交通事故,工伤,消防安全和用电安全事故都为零。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速铁路建设中,部分高铁线位走向与已有高速公路走向一致且距离接近,高铁运行引发的环境改变对高速公路驾驶人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以距离接近的沪昆高铁与杭金衢高速公路为例,利用微观交通仿真FOSIM模拟不同路侧环境和流量下的多种场景,并以车速标准差和距碰撞时间为评价指标,评估不同场景下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以此为基础提出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铁运行引发的复杂环境会增大高速公路的车速离散性和追尾风险,而对高速公路采取限速手段、建立导向系统将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汽车行车事故多,提出要强化安全管理,如:增强安全管理力度,强化监控,建立安管人员增收与事故费相挂钩的责权制度和完善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使行车事故减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行车安全管理,是通过人的行为,提高人们对行车安全的认识,采取超前行动,预防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处置事故,实现以行车安全为目标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