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当列车设计速度达到400 km/h等级后,车下流场环境会更加复杂,使得制动盘阻力、功率消耗加剧问题更加凸显,需要对该速度等级下列车制动盘散热筋的最优布置间距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基于圆柱型散热筋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手段建立模型,并输入了相关参数值。针对相邻两周散热筋的圆心距d周向设置了四个计算工况,针对相邻两周间的距离d径向设置了五个计算工况,分别计算不同d周向、d径向对制动盘温升、阻力及散热功率的影响,进而得到d周向及d径向的建议取值。[结果及结论]d径向=40 mm(即散热筋与制动盘边缘的距离同制动盘直径之比为0.75)时,制动盘温升达到最低值,制动盘的性能较优;散热筋直径为d周向的一半时,制动盘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铁路控制系统的发展,列车运行检测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列车检测技术也更多地涉及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其进一步的发展必将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性、舒适性、能耗效率和机车维修维护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站台门系统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出现结构强度减弱、运行故障率升高、甚至大面积“冻卡”等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适应温度急剧变化的智能站台门系统设计方案:通过改变原有的门体承重结构材质,更新传动结构的形式和材质,使门体结构具备适应低温环境的能力;通过集成预热控制系统,实现站台门系统在常规与低温环境下自适应运行。已在实验室塔建了智能站台门系统并完成对该系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克服极寒环境给站台门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满足站台门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4.
综合检测列车是一种综合检测高速铁路质量达标的高速列车。在时速350 km中国标准动车组基础上,研发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配套先进的高速综合检测试验设备,同时研发代表新技术发展趋势的高速动车组关键系统平台,开展高速动车组新技术工程化应用及试验,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安全综合检测技术水平和动车组技术水平。介绍了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研发的背景、总体目标、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采用惯性测量、射频定位同步、网络数据交换、视频图像实时分辨及数据综合处理等先进技术,能有效提高高铁线路基础设施装备的检测效率,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介绍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系统组成、系统总体框架等,并详细阐述各子系统的系统组成、基本检测原理和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站台检测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充电启停条件,确定了自动充电逻辑,使之适应储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充电要求,消除人为操作对视觉信号的依赖,并介绍了救援模式判断依据。仿真及运用验证,证实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8.
9.
铁路的任何伤损和故障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之前,铁路的检测设备大都采用便携式,检测手段主要采用移动式检测和固定式检测方式。移动式检测主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包括各种类型的检测车和移动检测设备,对铁路线路实施实时、在线和线下检测。如轨道几何检测车、综合检测列车以及站段采用的检测小车等。固定式检测主要针对线路基础设施和固定设备中所关注的特征点或随机选取定点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城际铁路及高速铁路的部分线路既有车型多样、运营模式复杂,其站台门系统无法实现与信号系统的联动控制,多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这给运营人员带来不便。为解决该问题,在分析研究站台门控制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站台门的远程控制和状态监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优先级控制站台门开关及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满足运营需求,可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我国高速铁路客站雨棚围护结构的建设历程。通过调查统计四十余座高速铁路客站雨棚围护结构形式,发现360°咬合连接(固定支架)、270°咬合连接(固定支架)是主要的连接方式,且镀铝锌彩钢板应用占比最高,达到81%。统计了房建设施主要病害类型和占比,发现围护结构部件松脱占比最高,在46.67%~67.86%。受风致振动、车致振动影响明显时,应对围护结构体系进行现场动力检测。通过对比各国振动响应标准,提出了建议参考标准,并在京广高速铁路一车站雨棚围护结构现场检测中进行了应用,为发现潜在松脱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列车在制动/缓解过程中位置容积/计时检测系统的设计构想,提出了80C196KB/KC单片机检测系统的可行性,且对系统的软件,硬件的主要组成单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列车追踪间隔与高速铁路列车运营密切相关,通过列车追踪间隔仿真系统能够检验列车牵引特性、线路条件等因素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对研究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优化及列车技术作业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仿真计算系统的设计,使用列车间隔时间标准化计算方法,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车站以及线路等数据,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列车运行曲线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具体介绍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及数据结构,以一个实际数据为例对系统的功能以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输出数据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列车追踪间隔相关研究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推进列车超视距应用系统的开发进程,早日实现该系统的工程应用,提出基于5G公网的高速铁路运营线路列车超视距应用系统试验方案,在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开展了列车超视距应用系统的综合性整体试验。试验中全面测试了列车超视距应用系统各项功能及性能,重点验证基于5G公网的车地信息传输通道能够将铁路沿线高清监控视频与安全监测信息实时传输至运行列车上的车载监控终端,在平原地带、山区地带、隧道内、车站附近等不同线路条件下,实时视频、视频点播和危情提示等功能均达到预期效果,系统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1国内外研究现状GSM-R系统应用起源于欧洲铁路,我国21世纪初引入这一系统,特别是在高速铁路上,作为指挥高速列车行车及调度的无线通信系统。GSM-R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系统状态进行检测是不可或缺的。对GSM-R系统的检测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高铁线路GSM-R通信系统建设完毕开通运营前,  相似文献   

16.
对轻轨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位置检测设备进行探讨.分析常用的列车位置检测设备应用于轻轨系统的局限性,研究ARTJZ -2型计轴系统应用于各种钢轨和道床条件的工程实施方案,检测ARTJZ -2型计轴系统样机的功能、性能、安全,并对轻轨列车、汽车、行人混行模式下对系统的影响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RTJZ -2型计轴系统完全...  相似文献   

17.
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车可以检测导线高度、拉出值、接触压力、导线接近、导线厚度、接触网弹性等相关项目。此接触网检测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动态接触压力检测系统,以运营时速对弓网进行动态性能检测;二是接触网光学检测系统,在不接触接触线的情况下对接触网进行静态检测,检测可以在低速或高速情况下进行。通过动态接触压力检测系统与接触网光学检测系统测量数据的比较,计算接触网弹性以及准确判断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站台门与列车之间间隙的安全防护问题,介绍了目前业内广泛采用的激光对射和红外光幕2种自动检测方式,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的异物检测方案,包括工作原理、系统设计和安装方式等。该方案具有高可靠性及高安全性、可精确定位障碍物、安装简单且不受限界尺寸影响等特点,实现了对乘客及行车运营(尤其在全自动驾驶模式下)更为可靠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和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铺设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的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为工程背景,对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的动力响应及列车走行安全性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地震时不同条件下高速列车在桥上安全运行限速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轨顶排热系统协同站台排烟技术的可行性,在某地铁车站现场进行轨顶排热系统协同站台排烟试验,并与站台专用排烟管道辅助排烟模式、站台大系统排烟模式进行试验对比,综合比较各种排烟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轨顶排热系统协同站台排烟技术车站,各楼扶梯口风速均大于1.5 m/s,站台烟气排除效率高,无需开启屏蔽门排烟,满足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