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质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价对国土规划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界定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内涵,并区分灾害预测和灾害预报的研究范畴;然后,阐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假设和一般步骤,并从主要原则、指标的选取和指标量化3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方法.最后,归纳常用的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薇 《科技交流》2003,33(4):28-32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本分析了地质、地形地貌、水及气象条件等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多因素定性一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兰武二线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等级保护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根据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结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对安全评估实施过程和评估方法进行研究,解决信息安全评估实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方法:结合国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准则和国内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国内外可信安全产品的等级评估准则的研究,从整体上形成了多级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体系。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的实施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等级保护思想的信息安全评估方法。研究结论:完整的、正确的理解每一个安全保护等级的安全要求,并合理地确定目标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是将安全等级保护合理地运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的重要前提。基于等级保护思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利于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架构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系统复杂且牵涉面广,无论是建设期还是运营期都面临着安全风险,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已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各相关参与方共同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估及国内现状的研究,发现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安全评估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的必要性、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安全评估的范围和内容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通常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有效降低评估过程中专家主观因素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对评估结果造成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攻击树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策略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CTCS)的风险评估实践。首先,分析CTCS结构及其安全威胁,并基于安全威胁构建攻击树模型;其次,研究CTCS安全事件的产生机制,基于AHP策略分析安全事件可能导致的损失,将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安全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通过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及其损失计算出CTCS的风险值,当被评估对象为新上线系统或专家评估经验不足时,为降低数据波动引起的评估偏差,计算时去掉安全事件概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基于所提方法开展风险评估试验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考虑攻击不确定因子和影响因子,风险评估结果在较低风险至中风险连续区间内的分布率接近100%,相对于未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风险评估结果在连续区间的分布率提升了近15%;去掉安全事件概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风险评估结...  相似文献   

6.
以基本理论为研究主线,从理论上分析了形成雷电灾害的原因;从雷电带来的灾害性入手,对雷电危害的形式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类论述;针对不同种类建筑所造成的损害做出了分析及总结;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模型,设计评估系统,根据建筑物所受损害的不同程度进行评估值的计算;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避免再次发生雷灾损害,并检验其技术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内外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铁路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治理体系要求,从安全管理保障、安全技术保障和安全运维保障3个层面,建立铁路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检查评估方法研究。该研究可为从事铁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安全自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铁路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铁路事故统计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降雨量、风速和能见度等气象因素与事故发生概率的关系式;选取岩土类型、松散物质储量、流域面积、平均坡度和植被覆盖程度5个地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多维标度法的铁路地质状况风险评估体系;借鉴风险矩阵表达方式,整合地质因素和气象因素,给出事故概率—危险度矩阵,建立铁路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铁路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核心,构建由网络层、系统硬件层、数据资源层、信息处理层、应用层、业务层和访问层组成的铁路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接入铁路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以及铁路局的相关信息系统,以很高、高、中和低4级风险强度表示方式将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于铁路GIS地图上,能够提供直观、形象的铁路灾害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17日-19日,广铁集团信息技术处在怀化召开了集团公司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工作会议,管内各信息技术分所主管运维工作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研究集团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具体工作,并以怀化分所三级建库系统为试点提出了风险评估内容、评估方式、技术措施和实现方法。同时,研究讨论了各分所三级建库及MQ通讯平台系统应急处理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等级保护思想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等级保护思想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解决等级测评之后对系统整体安全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的问题。通过分析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的异同,给出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对资产、脆弱性、威胁3要素的识别及其赋值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三维度资产赋值法、脆弱性CVSS计算法,威胁发生频率和影响权重古林计算法,并构造安全风险象限图,根据安全事件在象限图中的落点位置,评估安全风险严重程度。研究成果有助于企事业单位在开展网络安全实际工作时实现等级保护测评和风险评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由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推广带来的风险,安全评估作为重要的监督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对重庆与纽约2个典型城市的互联互通CBTC系统架构分析的基础上,从安全评估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安全认证过程及活动等3个方面对二者的安全评估进行详细对比.结合二者自身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制定了相适应的安全评估规则,并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实现了系统既定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列控中心TCC的信息安全风险,构建列控中心系统的组件安全属性,结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组件安全属性模型CMOSA的列控中心风险评估方法。以组件的方式对列控中心系统进行划分,通过研究列控中心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抽象出各组件的安全属性;结合AHP确定列控中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以组件安全属性对风险评估指标的影响识别组件的风险值,利用改进VIKOR算法评价系统的风险值,为列控中心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一种定量分析手段。结果表明,在列控中心系统中,外接集中监测系统的辅助维护单元模块、驱动与采集单元模块的风险值最大,作为风险管理者,应采取具体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CTCS-3级列控系统是典型的安全苛求系统,其系统评估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将系统需求由非形式化向半形式化模型转换,运用危险及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和原因结果分析等安全分析工具,提出适用于CTCS-3级列控系统的风险评估技术,对我国CTCS-3级列控系统评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梅河高速近百个灾害边坡的地质调查,总结了灾害边坡系统治理对策,其中包括波形、坡率的设计,边坡加固和防护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评估铁路大雪灾害风险,提出一种基于群决策层次分析法的铁路大雪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估模型。首先,详细分析铁路大雪灾害风险因子,建立铁路大雪灾害风险评估量化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群决策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其次,引入和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有效度,综合采用级别特征值公式和置信度准则确定铁路大雪灾害风险评估级别;最后以某铁路区段为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合理可靠,能更准确地判定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16.
风沙灾害地域性强,具有防治难度大、周期长等特点。为减轻风沙灾害对铁路的危害,以兰新铁路沿线的遥感数据和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速、植被、海拔、坡向、干燥度、地表粗糙度与风沙灾害的权重关系,并采用多因子评价模型对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风沙灾害评价中,植被指标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风力;风沙灾害重度区主要位于阿拉山口、达坂城、百里风区和烟墩风区,中度区主要位于精河县境内临近艾比湖区域;与近50年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发育情况相比,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某隧道进行突水涌泥风险评估,通过对现场地质情况及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对隧道进出口段、易发生突水涌泥段及其它段进行了突水涌泥风险的初步评估,分析了各分段突水涌泥风险可能性并得到以下结论:当地质条件满足"富水、高压以及不良地质"就具备了突水涌泥的客观条件,开挖工法和相关的辅助措施对突水涌泥灾害的发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易发突水涌泥段进行了风险评价,给出了一级、二级评价指标及各自权重,同时参照国内外隧道工程经验,对突水涌泥风险源进行了辨识与排序,排序结果依次为:破碎岩体—地表水、基岩裂隙水—超前支护—台阶法—超前预报、监控量测—雨季降水。可为各种隧道突水涌泥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运营的城轨车辆到达设计半寿命期或第二次大修期,甚至部分批次列车已接近30年设计寿命,相关运营公司对处于寿命中后期的车辆能否安全运营、能否延寿及如何延寿等问题格外关注,因此,开展系统性、综合性的城轨车辆结构服役寿命评估体系研究势在必行。通过对国内主要城轨运营公司需求调研,以及对国内外轨道车辆寿命评估技术研究,结合无损检测、理化分析、有限元分析、台架试验、线路试验、疲劳强度及断裂力学等学科,以及北京、广州、上海、天津等多个城轨车辆服役寿命评估项目工程经验,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城轨车辆结构服役寿命评估体系框架及流程,为后续开展城轨车辆结构服役寿命评估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并为形成科学完整的城轨车辆结构服役寿命评估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艰险山区铁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保障山区铁路安全建设和安全运营,对山区铁路典型灾害链进行全过程风险评估意义重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山区铁路灾害事件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特征及链式演化规律展开研究,分析山区铁路典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成灾机理,构建山区铁路崩滑流灾害链网络模型,利用网络节点出入度、子网数、支链数、介数中心度、边介数、连通度和平均路径长度7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估灾害网络节点的重要度和边的脆弱性。结果表明:在山区铁路崩滑流灾害演化网络中,淤埋线路、车站、桥涵和隧道,行车中断或瘫痪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点。研究成果为艰险山区铁路崩滑流灾害链预防、断链减灾工作做出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吴炳昊  刘刚  宋剑  段伟  杨硕  徐杨 《中国铁路》2023,(10):158-166
为了更好地理解欧洲铁路市场相关要求和以RAMS为关注点的欧洲铁路系统风险评估体系,介绍欧洲铁路系统风险分析评估框架,明确其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得出可使铁路系统达到其安全目标的安全措施;以此为基础,解释了风险评估相关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接受原则、安全措施、安全需求等概念,介绍EN 50126等标准与欧盟CSM、TSI法规的关系。THR是铁路业主向承包商/设备商提出的定量安全要求,电气/电子功能安全是欧洲铁路系统安全性的重点和难点。TFFR是THR中可定量的功能安全失效部分,TFFR、SIL针对电气/电子安全相关功能,BI适用于TFFR大于1E-5 h-1的安全相关功能和非安全相关功能;对于安全相关功能,SIL应根据最底层独立功能的TFFR进行分配,以体现SIL的功能属性。电气/电子功能安全以RAM知识为基础,仅关注其THR/TFFR不充分,应从其功能的RAM各方面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