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载进出口船航行至长江口深水航道东端D12灯浮附近时,常感到有明显的横向流压。尤其是大潮汛、大风浪或鸡骨礁初涨水时,进出口船要预配10。甚至以上的风流压差,而且要加车航行,否则极易偏离航道压碰D12灯浮。此文分析长江口D12灯浮附近形成潮流的反射迴流和突变效应的原因及规律,并指出船舶在此水域航行时的注意事项,以引起航经船舶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深水航道即"北槽航道"作为进出上海港及长江沿岸港口的咽喉要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D25灯浮附近水域则是北槽航道中一个重要的弯道水域,这里水深时有变化,在其下游又增设了大风浪引航作业区。本文分析了大型船舶在北槽D25灯浮附近弯道水域航行、交会、追越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栋 《航海技术》2015,(3):20-22
<正>0引言上海港北槽深水航道指长江口船舶定线制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之间的航道,总长约43 n mile。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D12灯浮航道底宽400 m,设标宽度550 m;D12灯浮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航道底宽350 m,设标宽度500 m。北槽深水航道维护水深为理论最低潮面以下12.5 m。北槽深水航道附近的锚地主要有北槽锚地、横沙锚地以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深水航道一期工程-8.5m水深航道已于2000年7月20日正式试通航。深水航道自#251灯浮到#276灯浮,总长约28nmile(其中#251灯浮至W4灯浮为2.7nmilen,W4灯浮至W3灯浮为14.1nmile,W3灯浮至#276灯浮为12.2nmile),系人工疏浚的双向航槽,其设计水深-8.5m(理论最低潮面下),底宽300m,设标宽度400m。从长江口灯船到横沙槽口共布设航标28座,其中左侧标14座、右侧标13座、灯浮1座。  相似文献   

5.
<正>0 引言长江口九段沙警戒区是上海港南槽航道与南支航道的交会水域,航道狭窄、水流复杂、通航船舶密集,历来是船舶航行高风险水域和水上安全事故多发水域[1]。船舶碰撞九段灯船事故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助航设施和船舶损失,对该水域的安全航行和管理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1 水域情况1.1 地理位置九段沙警戒区位于长江南槽航道上、下段衔接处,由九段灯船及其上游的A26、A28、A29、S35灯浮等助航设施围闭区域(见图1),是南槽航段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水道是中国黄金水道的入口,担负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年排名全球第一的重任,对长江三角洲区港口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港非天然深水良港,南北槽水深制约和半日潮潮汐特点决定了航槽的使用率呈波浪形起伏,自然形成航槽进出口波峰。加之年均超过1/4天数的能见度不良的雾霾天,高峰流时大量进出口船舶极易在长江口灯船附近水域拥堵堰塞,使该水域常处于混乱无序、管控难度大、协调不力的状态,造成船舶航行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为此上海海事局实施了《长江口船舶定线制(2008)》,定线制的设立使长江口水域的交通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改善。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立、长江内河沿岸各港口的高速发展,综合外籍船舶占比上升、船舶大型化、深吃水船舶艘次剧增、航道密度和使用率大幅提高等等因素,对长江口定线制水域,尤其是长江口灯船A警戒区(警戒区)的管控和增效更须提高和加强。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北槽深水航道是进出上海港及长江的水上咽喉要地,随着船舶趋向大型化,进出北槽船舶的航行风险与日俱增,尤其在北槽导堤口门附近时有重载船舶因流压异常导致突然偏向或无法保向,近乎失控,船舶存在被迫掉头、触碰灯浮、冲出航道搁浅、碰撞他船等风险。2016年夏季曾发生十多起类似险情,  相似文献   

8.
徐献义 《中国水运》2014,(11):67-68
伶仃航道(马友石灯船~51#/52#浮)全长27海里,是广州港唯一的重要出海航道.笔者结合几宗事故案例及自己在广州港多年的引航经验对此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船舶的安全航行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狭水道航行旋回余地小,而偏偏旋回余地小的狭水道,航行船舶的密度反而高。这对船舶操纵者来说航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长江口上海港区32#~24#浮之间的航道是狭水道中船舶航行密度相对高的航段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发生在该航道上的海事不少。如:A轮长江下水与上水N轮在32#浮附近发生  相似文献   

10.
乐清湾港口进港航道渔网碍航问题的研究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乐清湾小门岛、鹿西岛附近大量渔网侵占航道、锚地、港区的问题日趋严重,对进出港船舶航行、锚泊和作业的生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已引起国内外船方和港口单位的强烈反应。因此,如何做好清理整顿碍航渔网已是目前刻不容缓的工作,对船舶航行安全具有现实意义。一、乐清湾渔网碍航问题的现状及影响目前,乐清湾小门岛、鹿西岛附近养殖、捕捞和渔网侵占主要分布在进出港的黄大峡航道、仁前途航道、乌星屿锚地和W5和W7灯浮之间的航  相似文献   

11.
黄纯 《中国航海》2000,(1):38-42
总结长江口水域灯浮系碇设置和管理的经验,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特定水域条件下,对灯浮系碇配置方案可行性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ORINOCO RIVER)河口航道弯度大,宽度小(120米),富裕水深少,航道长,许多船舶曾在此搁浅。为此进出ORINCO RIVER的航船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思想上高度重视,航行中谨慎操纵,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现将有关航行操纵注意事项搜集整理如下,供船舶去此河道参考。 奥里诺科河是贯穿委内瑞拉内陆的一条重要河流,出口在大西洋08°56′N;060°11′3W,即海上灯浮“0”处。从海上灯浮向河道航行直至40海里处是一条疏浚航道,宽度约120米,深度11米左右。航道最大允许吃水根据季节而定,由港口当  相似文献   

13.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0,(6):588-588
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交通运输部不久前批准了《长江口航道发展规划》,这是长江口航道发展史上首个科学完整的规划。《规划》提出“力争用10~20年时间,建设成以长江口主航道为主体,北港、南槽及北支等航道组成的安全畅通、保障有利的现代化长江口航道体系”。《规划》范围是长江口徐六泾至长江口灯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长江口耙吸船疏通航道工作时对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情况的影响,开展实船试验工作。确保有效开展实船试验,分析耙吸作业船组在长江口的可航水域特征,根据风流压差角、横向漂移等影响因素,确定耙吸装驳作业船组和通航船舶交会宽度的控制原则。选取目标船型耙吸船"长江口01"、开底泥驳船"航驳7001"和"长江口驳2"为试验对象。为体现数据的真实性,航行数据采集以不预设操纵方案,不特别规定会遇距离和边坡利用方案,不干预驾驶人员实际操纵为前提,前后分别安装定位定向仪和船舶姿态仪。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耙吸船组作业期间的风流压差角、瞬时航速、瞬时航迹带宽、横向漂移倍数和作业时航道剩余宽度的结论。该研究为耙吸作业时对其他船舶的航行影响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赵玉  马谋雄 《中国港口》2012,(1):54-55,58
<正>长江是横贯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运大通道,是沿江省市发展临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依托。长江口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极大地缓解了航道水深不足与航运需求的矛盾。但是,随着南槽航道九段沙灯船附近水域的逐年淤积(航道海图水深为5.0m,局部区域水域已经不足5.0m),船舶故障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分流作用降低,大批中小型重载船舶涌入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严重影响到了北槽航道的通航环境和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甬江航道水文环境、船舶流量、港口环境等几方面分析研究了该区域的通航环境,从灯浮标志设置的现状和船舶事故分析优化甬江航道灯浮标志的设置,对于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及长江口航道是船舶航行的危险及复杂区域,影响船舶操纵与避让的因素有航道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人员对船舶操纵性能的掌握因素、航道管理因素等。船舶在此航行时的避碰措施包括真正做到正规瞭望、严格按照航道规则航行、良好船艺、做好应急准备等,船舶在避碰中要保持安全会遇距离,及早采取避让行动,正确掌握转向避让和变速避让方法,并查核避让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3月,在上海航标处工作人员与引航员的共同指引下,世界十大邮轮之一的"海洋量子"号缓缓通过长江口灯船,驶入"咽喉"长江深水航道,行驶119.88余公里后,靠泊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自2011年5月进入正式维护以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全力做好长江口深水航道利用边坡自然水深,提升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广州港内伶仃岛附近水域,船舶流量大、航道转向角度大、各种小型船舶横越航道频繁,船舶碰撞事故多发,特别是大量小型驳船和挖沙船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海事法律、法规,对该航段附近水域的船舶航行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从引航员的角度分析其中原因并阐述了船舶航行要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延伸到江苏段,每天都有数条大型散矿船靠泊宝钢、罗泾及太仓、张家港、南通等港口码头,本文以进口靠泊宝钢码头为例,探讨大型散矿船在长江口上海段航行的注意事项及靠泊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