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国强 《综合运输》2021,(2):I0001-I0001
交通现代化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经之路。交通现代化包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载运装备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就是要把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框架,推动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结构更加优化,交通运输供给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综合起来讲,就是交通运输发展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目标,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联通。《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这是对当前交通运输领域实现交通自身的现代化,更着眼于保障国家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建设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突出"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这是基于当前交通运输领域要"实现交通自身的现代化,更着眼于保障国家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建设等至关重要,这也是未来交通强国的重要建设方向,更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支撑和服务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确立了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向高质量方向转型发展,通过系统性转型支撑交通强国建设,既是交通运输发展应有逻辑,也是交通运输领域必须回答的重要命题。按照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特点、规律以及交通运输引领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求,我国交通运输必须在优化提质基础设施、创新升级技术装备和更新迭代运输服务三个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并通过三措并举,协同推进向交通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5.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湖北入选交通强国建设首批试点的背景,以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为目标导向,梳理湖北省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现状,剖析发展存在的问题,围绕湖北省做强做优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的战略目标,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顶层设计"再出手,试图激发更旺盛的创新活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当前我国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而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离不开数据资源的赋能。今年11月27日,在交通运输部部务会上,部长李小鹏就曾指出,要充分认识大数据与行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大数据发展规律,加快补齐大数据发展短板,在各业务领域充分运用大数据,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魏东 《人民交通》2021,(3):10-11
党的十九大将交通强国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擘画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同时,明确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准确把握交通运输行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使命和担当,必须坚持法治引领,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当好先行.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2016年,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格局进一步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进一步提升,对国家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快速发展,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这些都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站在了新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交通强国是人民所需、强国所需。它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亦是顺应世界交通发展大势的客观需要,以及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2018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的起步之年,打造综合交通体系和扶贫脱贫攻坚成为重点,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推进,铁路、民航混改进入了冲刺阶段。这年1月,山东兖州铁路车务段录制了一段视频,一位位工作在一线细分岗位的铁路职工,对着镜头讲述了自己心中"交通强国"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正要把我国从道路货物运输大国变成强国,就必须创新思维,着力打造智慧道路货物运输体系,实现弯道超车。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道路货物运输强国是交通强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用人类最新智慧结晶打造  相似文献   

11.
An analytical study is mad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vel intensity at an arbitrary point of a city with a straight line barrier. For a given origin and destination a trip is made by the shortest path not crossing the barrier or the city perimeter. The joint trip end distribution is arbitrary except for a continuity assumption.  相似文献   

12.
13.
This paper considers a congested bottleneck. A fast lane reserves a more than proportional share of capacity to a designated group of travelers. Travelers are otherwise identical and other travelers can use the reserved capacity when it would otherwise be idle. The paper shows that such a fast lane is always Pareto improving under Nash equilibrium in arrival times at the bottleneck and inelastic demand. It can replicate the arrival schedule and queueing outcomes of a toll that optimally charges a constant toll during part of the demand peak. Within some bounds, the fast lane scheme is still welfare improving when demand is elastic.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and an algorithm for the design of a home-to-work bus service in a metropolitan area. This type of service must display an equilibrium between conflicting criteria such as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To this end, we introduce a multi-objective model in which, among other aspects, equity is considered by time windows on the arrival time of a bus at a stop. Time windows can have other uses such as, for example, guaranteeing synchronization of the service with other transportation modes. This is one of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proposed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concepts that simultaneously tackle several issues at once. Along this line, we propose a cluster routing approach to model both bus stop location and routing in urban road networks where turn restrictions exist. The resulting multi-objective location-routing model is solved by a tabu search algorithm. As an application, we analyze a home-to-work bus service for a large research center located in Rome, Italy. This case study provides a benchmark for the algorithmic results, and shows the practical relev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5.
高烈度地震特重灾区隧道如何抵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震区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在"7.9"山洪泥石流中损害情况进行的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认为"5.12"震后造成的山体松动损伤、明洞回填材料刚度和厚度不足,以及隧道明洞段地基抗冲刷能力不够是隧道洞口受损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强化震后(潜在)灾害评估,建立超预期设计理念;重视隧道明洞回填质量和效果;借鉴桥式基础,预留泥石流途经通道,可以起到防灾减灾和减少国家财产损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在施工阶段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易出现局部破损现象。文章以深圳地铁5号线近接桩基时盾构隧道施工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对衬砌所承受的轴力和弯矩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究盾构隧道管片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建筑物的全风化花岗岩层中,管片脱出盾尾后桩基荷载将传递给隧道上部土体,最后传递至衬砌管片,管片环受到较大的附加应力作用;管片刚拼装上时试验环内力较小;当管片脱出盾尾时其内力达到最大值;稳定后的管片内力一般相较刚脱出盾尾时稍小。由于岩层破碎且极度发育,透水性好,孔隙水压力变化速度较快,且能较快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18.
盾构刀盘洞内维修实例及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深圳地铁四号线福民路站-会展中心站区间施工过程中一次刀盘维修为例,简单介绍了盾构刀盘洞内维修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解决类似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盾构在通过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中,因控制不当会产生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文章研究分析了现场施工表现出来的管片错台、隧道渗漏水、管片上浮、管片破损等质量缺陷及其形成原因,并阐述了预防和控制其质量缺陷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吕梁山隧道2#斜井进口围岩以水平层状泥岩、泥灰岩、灰岩为主,层理和节理裂隙发育,爆破后拱部极易出现平顶、落石、掉块、塌顶等现象,快速掘进、成本控制、安全风险等均难以得到保证。文章通过对开挖方法、超前加固、控制爆破、初期支护、监控量测等思考,提出了单线铁路隧道水平岩层施工中短台阶法开挖、超前小导管注浆、弱控制爆破、拱部中空注浆锚杆支护,以及地质超前预报、加强施工监测等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