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情况,从运输量、排名、市场份额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资源配置、区域航空一体化、枢纽建设、市场竞争、航企发展五项内容,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国际航空运输需要重点实施的发展任务。最后,从竞争、效率和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十三五"时期中国民航国际航空运输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输需求理论与运输需求增长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坚  陈宇 《综合运输》2005,(11):11-16
<正>一引言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进行具有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运输需求理论和运输需求预测是制定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进行战略性思维需要理论的指导,这必然涉及运输经济学中最基础的运输需求理论。而现有的运输需求理论还不能为我国进行长期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理论上的匮乏势必影响交通运输政策和规划制定的实践。本文提出交通运输与经济活动空间演化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在该研究框架下讨论决定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运输需求的增长趋势,并试图跳出交通运输这一局部,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来考虑交通运输问题。二、现有的运输需求理论只适用于短期分析。 运输经济学中的运输需求理论是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需求理论套用过来的,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下,运输需求与其他消费品或投资品需求没有特殊之处,运输需求可以用需求函数来表示。一般表述为"运输需求是运输服务的购买者(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存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3.
章玉 《综合运输》2013,(10):44-47
需求响应式公共运输服务是以乘客为导向的新型运输服务,根据乘客的需求在低密度或运输需求分散区域,应用中小型巴士提供高效率、人性化的弹性班次与弹性线路的共乘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部署,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是提升我国综合交通网络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我国民航业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机场协会等民航组织机构中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国外一些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而我国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空枢纽,因此通过总结成功的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关键因素,帮助我国机场找准发展差距,以关键要素为出发点,寻找提升自身能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客运市场结构的演变,并通过运输弹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客运市场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GDP)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民航运输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选取2000-2019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民航运输之间均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相对于另外两者来说都具有更高的贡献度;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民航运输均存在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双向正面影响由峰值慢慢收敛于零。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国际航空货运物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航空运输具有运输速度快、航程远、跨越地理障碍、安全、舒适等特点,还具有破损率小、节省包装、保险、储存费用低的优点。航空运输行业物流简称航空物流,包括航空货运及航空快件。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恢复,航空物流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发展最快的亚太市场,而中国成为世界航空货运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本文将对珠三角国际航空货运物流系统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新湦  屈琮博 《综合运输》2021,(2):66-72,83
针对我国国际枢纽机场未按照设计之初功能定位发展的现状,运用AHP法构建国际枢纽机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国际航空运输规模指标、国际节点网络连通度指标、枢纽功能指标、综合交通指标纳入体系当中。首先对国内外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进行评价,其次对我国机场布局规划中的10个国际枢纽机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国际枢纽机场国际业务发展、航空枢纽建设与国外对标机场有一定差距,与自身战略规划有所偏差,针对薄弱指标项基于自身优势给出发展建议。最后基于一市两场与机场群的视角,分析了如何根据自身功能定位进行协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航空货运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航空货运是支撑浙江省双循环战略枢纽发展、深入推进“两进一出”示范建设的重要举措,承载着浙江民航强省和高质量交通强省建设的重要使命。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浙江省口岸机场完成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约15.8万t,同比增长29%,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的同时,机场的基础设施、运行容量、物流设施保障能力等主导因素对机场货运竞争力的影响也愈发显著。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四大口岸机场国际航空货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凝练核心短板,把握国际航空货运市场格局,给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浙江省国际航空货运的运行特征,针对性的提出后疫情时代浙江省航空货运市场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运输需求系数(指一定时期运输量与社会物资总量的比值)不尽相同,对运输方式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工业化初期,由于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发展,运输需求系数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对水路、铁路等大运能交通方式产生旺盛的需求;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随着生产力布局的改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运输需求系数逐渐变小,运输需求量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1.
12.
Abstract

The role of the railways in the air transport industry is usually limited to provision of access to airport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 networks and the conges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ced by the air transport industry suggest the railways could have a greater role in working with the airlines to provide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service for medium-distance journeys (up to 800 km). Many air journeys involve two flights and a transfer at a hub airport. The alternative being investigated here would replace air journeys by a rail journey and a flight, and a transfer between them at the hub airport. Such integration could offer a positive alternative to aircraft on some routes and lead to railway journeys to airports becoming part of air transport services, and not only to provide access to them. Integration could therefore provide a better use of available air capacity rather than duplicating some high-speed rail routes and services.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空运输网络的连通性与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连通是航空运输的基本结构功能,以现有连接算法模型为基础发展了针对我国航空运输网络的连通性指数模型,测度了我国2007~2016年航空运输网络的连通性指数及其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指数以及枢纽连通性指数,揭示了我国航空运输网络连通能力的时空演化。我国航空运输网络连通性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后转入平稳发展阶段,连通能力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正在缓慢变迁。干线密集的东部地区仍主导我国航空运输网络,机场容量等基础资源限制了连通性增长;西部地区次中枢-辐射网络结构建设成效显著,代表性城市的间接连接和枢纽连通性指数增速较快。北京、上海、广州仍是我国航空运输网络的核心节点,区域航空枢纽城市快速崛起,连通能力与中转衔接能力提升明显,枢纽城市分布由集聚向分散演化。我国航空运输网络整体连通性具备典型的点对点结构特征,东部航空需求密集区域更适于直达网络发展,西部等地区形成了以乌鲁木齐、昆明、西安、成都、重庆为次枢纽的区域网络;多机场系统是城市航空连通性发展的双刃剑,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增长对中转衔接功能发展有竞争性替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欧洲间国际运输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从构建多元化运输通道、强化互联互通、提升运输便利化水平、推动国际运输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中欧国际运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以安全、快达的独特优势成为了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整理和计算,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航空运输业对北京市国民经济的直接经济贡献、间接经济贡献和引致经济贡献,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北京市航空运输业的波及效应以及对其他产业的经济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航空运输业与上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可采用增加对航空运输业投入的方式来促进北京市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云南省实施"GMS便利运输协定"的主要执行部门调研数据,围绕云南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合作、云南实施"GMS便利运输协定"评估、实施"GMS便利运输协定"存在的问题,云南进一步实施"GMS便利运输协定"对策四个方面开展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国内外对于机场及空港所谓经济引擎和新动力源的提法,以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对象,探究了以机场为平台的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前向推动和后向拉动作用,和航空运输有效需求诱发的引致效应,以及航空运输业与外贸、旅游等产业互动引发的催化效应,并且综合测算出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投入产出比。通过以上分析,验证了关于空港城作为区域经济引擎和机场作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相关提法的合理性。最后,根据分析结论,针对发挥机场平台下航空运输业作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的作用,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加入《TIR公约》对我国对外经济和国际道路运输带来的影响,保障TIR制度在我国的平稳推进和顺利运行,本文首先分区域梳理了"一带一路"国家中加入《TIR公约》的国家及数量,并分区域分析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研究加入《TIR公约》后我国道路运输最具发展潜力的线路和方向,分析加入《TIR公约》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随后,从国际道路运输作业、过境程序、运输效率、车辆标准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加入《TIR公约》对我国国际道路运输带来的影响;并为我国TIR制度的顺利运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广西面临着西部大开发、CEPA、GMS、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等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构建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道路运输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作者从广西国际道路运输业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广西具有发展国际道路运输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机遇,着重阐述了广西新一轮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战略布局,提出了加快广西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