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森林与洪水及土壤表面冲蚀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探讨.森林具有增加雨量、调节洪水、降低洪水流量等方面的功能和效果.分析了影响流域产沙的主要因素,就森林在防止表面冲蚀的效果而言,常较其他地被物为大,林地的泥沙生产量及输移量较崩塌地和裸露地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的典型联通汊河之一——劳龙虎水道的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其水流流态、泥沙输移规律等各方面水文泥沙情况,以充分认识其独特且复杂的水动力特性,并期能为有关工程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沱,北碚,寸滩是重庆河段的三个水文控制站,具有多年的水文泥沙资料。根据该河段进出口的输沙量,悬移质粒径以及床沙,河道形态等随水期变化的实测资料,对重庆河段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运行后,中值粒径为0.01 mm的细颗粒泥沙大量落淤,对大细颗粒泥沙起动流速的研究是解决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基础。利用搜集的室内试验资料验证了现有的典型起动流速公式,结果表明细颗粒泥沙的起动受水深和干容重的影响,而现有公式精度不高。根据泥沙颗粒受力原理建立了新的起动流速公式,综合大量实测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拟合公式参数,新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相对误差较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槽试验,对荣昌精煤粉起动流速资料进行拟合处理,推导其起动流速公式,为泥沙模型试验泥沙起动流速比尺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荣昌精煤粉起动流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槽试验,对荣昌精煤粉起动流速资料进行拟合处理,推导其起动流速公式,为泥沙模型试验泥沙起动流速比尺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口最大浑浊带是发生在潮汐河口盐淡水交汇区的最普遍现象。本文在现场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运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分析了最大浑浊带的随潮变化模式,对最大浑浊带特征位置的含沙量、流速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泥沙对流搬运在最大浑浊带边缘区域占主导地位。分析结果还表明,落憩时,泥沙在中下段强烈沉积;而涨憩时泥沙在中上强烈沉积。其沉积部位与盐度为50‰至15‰的水体相一致,说明盐度絮凝在憩流前后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以中小型水利水电站沉沙池为研究对象,在准静水沉降法基础上,选取了危害泥沙粒径、紊动修正系数、泥沙沉降率、泥沙淤积物干密度的合理值,提出了无泥沙资料的沉沙池冲洗计算方法。危害泥沙粒径根据沉沙池额定水头、多年平均含沙量、工程规模、水轮机材料的耐磨性能及加工制造水平选取,紊动修正系数按泥沙实际运动规律选取,泥沙沉降率根据水工设计手册选取,泥沙淤积物干密度结合国内原型观测和模型试验及运行实践选取。以麻子河一级水电站为例进行计算,计算表明:无泥沙资料的沉沙池冲洗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一致。水电站10年来的实际运行效果显示:基于该方法的中小型水电站沉沙池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曼厅水道整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少量的原型资料为基础,以模型试验成果为主,对滩险的成因,河段的水文,泥沙及河床质组成作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的治理方案方案经一期工程施工后,基本上稳定了河势,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长江三峡泥沙和航运问题的研究成果汇编》等资料,分析了变动回水区航道及港口状况,提出了整治与改善建议等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运行后重庆河段泥沙淤积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峡水库按175 m方案运行以后,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将成累积性增加,两岸边滩加高加宽,河床演变剧烈,泥沙淤积将会对重庆河段的港口、航道和沿江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综合各方面考虑,进一步加大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力度,采取建库拦沙及蓄水攻沙,根据泥沙淤积情况规划调整河道岸线,实施港口改造和航道整治等综合措施,将成为减少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的典型联通汊河之一——劳龙虎水道的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其水流流态、泥沙输移规律等各方面水文泥沙情况,以充分认识其独特且复杂的水动力特性,并期能为有关工程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泥沙累积性淤积给航道的日常维护管理以及航道整治带来了新的问题。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三峡库区回水变动区长寿至洛碛河段的泥沙输移进行了数值模拟。敏感性分析表明输沙因子对泥沙淤积量影响最大。水位、流速流向和地形验证表明:数模计算成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水文、泥沙淤积情况。计算表明:受三峡回水影响,长寿至洛碛河段发生累积性的泥沙淤积,淤积区主要位于岸线凹凸不平的弯沱、回流区及河道的宽浅河段,淤积部位主要是深槽和边滩。淤积时间在每年的汛期6—9月份。受泥沙淤积影响,上、下洛碛和王家滩在低水位时航深不足,有碍航现象,建议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库寿命问题具有模糊性质,可通过模糊分析来进行研究与预测。本文以水库寿命为分析对象,水库汇水流域面积、初始库容、年平均泥沙淤积量和年平均流域侵蚀层厚为因子,以台湾10座水库的实测资料为样本,建立了水库寿命预报的模糊数学模式,据此,对拟预测的2座水库的寿命进行了预报,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分形理论在紊流与泥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紊流与泥沙问题是河流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水科学中的公认难题,传统的线性数学方法在解决这类强非线性问题时存在较大局限性。分形理论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紊流和泥沙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系统论述了分形理论在紊流和泥沙问题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嘉陵江水土保持对三峡工程水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一条主要支流,年均径流量占宜昌16%左右,年均输沙量占宜昌25%左右,是三峡水库泥沙主要来源流域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长治"工程实施以来,流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理,至1996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25.8%.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有关水文站在水土流失治理前后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分析,表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实施后,该流域输沙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三峡水库入库泥沙的减少,有利于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介绍了乌江河口段泥沙模型的试验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在156m方案运行时段及175m方案运行初期(前30年)乌江河口段的泥沙淤积特性与河床演变情况,研究了乌江河口拦门沙的形成过程及泥沙淤积与河势调整对船舶进行乌江河口所带来的影响,对此提出了改善河口通航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泥沙磨损试验换位测试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减少泥沙磨损试验测试误差出发提出了换位测试法.比较研究了几种测试方法对泥沙磨损试验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换位测试法对减小参比试样的实验历程差异及试验误差有显著作用;与单试样直接测试法及单试样换位测试法相比,双试样换位测试法由于对实验历程的均分作用最大,其相对误差最低(<5%),是一种具有较高精度的磨损试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峡水库2003—2006年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135-139 m蓄水阶段万州—涪陵河段的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该河段内共有20处泥沙淤积,3处冲刷,淤积总量约为1.6亿m3,冲刷总量约为0.04亿m3,净淤积总量约1.56亿m3;丰都以下的河段发生淤积共计17处,泥沙净淤积量约为1.50亿m3,约占总淤积量的96.2%;河段内泥沙重点淤积在连续弯曲、宽谷等类型的河段;随着水库蓄水年限的增加,泥沙淤积物级配组成呈逐年变细的趋势。长期来看,随着水库运行水位的进一步抬高,连续弯曲河段的泥沙淤积将进一步加重,将影响航道通航。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河段水质同步观测与联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三峡库区河段的水质监测与评价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介绍了三峡库区河段水流水质在两次同步观测时段的沿程变化情况,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4个重点断面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论认为洪水期的水质偏差.认为在三峡大坝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少,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区内,将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应及早研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