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几何约束系统归约分解中高阶顶点的求解问题,提出高阶低代的低维数值迭代求解算法.通过去除部分约束,使得高阶顶点分解为含有欠约束顶点的低阶求解序列,对求解序列中的欠约束顶点添加虚拟参数变量,以虚拟参数变量的部分迭代求解,替代系统的整体数值求解,提高求解效率和稳定性,算法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以作图规则匹配与辅助线作图相结合作为变量化设计的方法,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尺寸约束倒推理。推理正确,速度快,是一种解决尺寸约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扰动微分方程在优化约束问题中的应用,指出对某些类型的奇解扰动后不存在部分变量收敛到优化约束问题的可行点。  相似文献   

4.
忽略约束阻尼结构阻尼层黏弹性材料虚刚度及参数频变特性会对计算该结构模态损耗因子带来误差.本文在修正模态应变能法(RMSE法)的基础上,结合迭代算法,分析了黏弹性材料虚刚度及参数频变特性对约束阻尼板的振型、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探讨了约束阻尼板阻尼层厚度和约束层厚度对结构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与相关文献中的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不考虑黏弹性材料参数频变特性,各阶模态振型形状基本不变,但部分振型的相位相反;阻尼层剪切模量直接影响到结构固有频率,忽略其频变特性会导致在低阶时计算结果偏大17.2%,高阶时偏小7.6%;低阶模态时,忽略黏弹性材料频变特性的模态损耗因子误差最大可到56.0%;约束阻尼板模态损耗因子随阻尼层厚度增加而增大,随约束层厚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5.
设置梁塔之间纵向弹性约束是飘浮和半飘浮体系斜拉桥减震的一种常用办法.文中采用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弹性约束刚度对斜拉桥减震的影响,并考虑不同场地土类别、不同斜拉桥结构对弹性约束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弹性约束抗震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塔梁交接处索塔弯矩和主梁纵向位移,但对塔顶位移和索塔墩底弯矩的减震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增大趋势,场地类别和结构变化对弹性约束减震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弹性约束减震时应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方可应用.  相似文献   

6.
摆盘发动机的约束机构主要有圆锥齿轮、直导槽、弹性直导槽和“8”字槽等几种形式.对这几种不同约束机构的摆盘发动机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对发动机的不平衡性和主要部件的受力等方面的性能进行比较,从而找出较好的约束机构.  相似文献   

7.
塔梁弹性约束体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随着弹性约束刚度的增大,结构的刚度明显增大,不利于抗震.所以弹性约束刚度的选取对于桥梁抗震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RV传动装置是一个虚约束度为7的静不定系统。其机构尺雨的制造偏差将会严重地影响春内部作用力的分布,机构尺寸偏差,作用力分布和其内部弹性因素的弹性位移这三个因素制约于一个复杂的系统之中,这一系统可由18个静力平衡方程和7个与虚约束相对应的菜协高条件方程来描绘,应用适当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这一包含25个独立未知一的非线性系统可以同时得到其内部作用力和弹性位移数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弹性约束体系和黏滞阻尼器体系对斜拉桥桥墩内力和塔顶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约束体系和黏滞阻尼器体系均能有效地降低结构位移,但弹性约束体系墩底剪力和弯矩有所增大,设计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连续平衡网络设计问题是在连续决策变量的条件下,寻找最优的用于道路网络中某些路段扩建的投资决策方案。文中从代表性消费者理论出发,建立了该问题的基于弹性需求和多用户类型随机用户平衡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考虑了路段能力约束。基于双层模型求解的复杂性,设计了基于混沌优化方法的启发式算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薄壁构件弯曲与扭转理论,在弹性约束条件下对H型截面构件的势能方程进行推导,并由最小势能原理,导出了弹性约束条件下H型截面构件稳定计算的单元刚度矩阵。分析了常见荷载作用时连续线弹性侧移约束的H型截面简支钢梁的弹性屈曲荷载,计算结果与Trahair的半解析解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方法计算结果正确。结果表明:在设计中若考虑弹性侧移约束的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H型截面薄壁钢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对偶均衡的有边约束的交通流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网络对偶均衡理论,依据“局部近视”用户均衡原则建立了具有一般边约束的网络交通流分配模型. 将交通网络中的流量与行程时间看作一对对偶的变量. 从网络的基本组成元素入手,首先考虑网络节点的流量守恒条件与节点距起点最小行程时间对偶关系,然后考虑路段流量与“局部近视”用户路段行程时间约束条件的对偶关系,最后通过整合上述对偶关系,并增加一般边约束建立了新的交通流分配模型. 分析了模型求解过程中如何体现“优先出牌”与“在途调整弹性”两个择路行为假设. 利用模型求解结果中分起讫点对的路段流量唯一的特点,给出了确定有效路径集的搜索算法. 用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对具有一般边约束的流量分配模型的计算结果从拥挤收费和路段排队延误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广义投影梯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问题提出了三个广义投影梯度方法,算法A能够求解非线性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能够求解非线性等式和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算法B.进一步,通过简化算法A,又给出了能够专门求解一般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算法C.并且在较弱的假设下,证明了三个方法的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14.
在车力作用下杂交混凝土墩柱横向膨胀系数和界面约束应力随纵向应变变化的条件下,考虑了混凝土材料的非弹性和各向异性的性质,建立了约束混凝土的三维应力-应变增量方程;提出了在杂交墩柱分析中纵向应力由微分增量和变分增量组成的计算方法,对杂交墩柱的承载力和界面约束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ERP的厚度和间距等对承载力与界面约束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的基础上导出墩顶弹性约束下双柱式桥墩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的系统频率合成,利用有限元模型验证该公式的正确性,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弹簧约束刚度对桥墩自振频率的影响,对桥墩结构状态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样条加权残值法分析正交异性板的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计算结构动力稳定性问题的样条加权残值方法,能同时求解正交异性板的静力屈曲、自由振动和动力稳定性问题,构造的B样条函数形式能适应板侧边上的任意弹性转动约束,并对弹性约束的影响作了计算分析,建议的对弹性约束有效性的评估方法,可用于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约束阻尼层的高速客车车体弯曲振动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车体的弹性振动,将车体考虑为两端自由等截面欧拉梁,建立了铁道客车刚柔耦合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幅频特性分析计算了系统各部件固有模态以及车体模态损耗因子对车体弹性振动的影响。对车体表面局部进行约束阻尼处理,通过合理假设推导了含有约束阻尼层的车体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公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车体一阶弯曲自振频率接近人体振动敏感区域,为减小车体弹性振动,必须首先降低一阶弯曲振动。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可以通过增加车体结构的损耗因子来实现,车体局部贴附约束阻尼层可以增加车体结构阻尼。为了使车体结构获得最大的损耗因子,阻尼材料应该贴附在弯曲变形最大的位置,并且约束层和粘弹性层贴附长度和厚度有一个最佳值。只要选择合适的阻尼材料,就能获得很好的减振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高速客车乘坐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约束卡尔曼滤波的短时交通流量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单一的交通流预测模型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约束卡尔曼滤波的短时交通流量组合预测模型。约束卡尔曼滤波组合预测模型以各单一预测模型的权重为状态变量,交通流量为观测变量,预测结果是单一预测模型的加权和,加权系数由约束卡尔曼滤波方程递推动态确定,最后通过广深高速公路上采集的交通流量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预测步长情况下,约束卡尔曼滤波组合预测模型要优于最佳的单一预测模型或与其持平,并且不受某一较差的预测模型影响,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高烈度区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地震作用较大,结构抗震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同时采用普通型和早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两阶段减震体系.结合高烈度区工程算例,以小震时结构具有相同侧向变形为原则,分别设计了常规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和两阶段耗能支撑体系,并采用SAP2000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结合模态、小震下的反应谱、弹性时程和大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对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相比,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的刚度降低,地震作用显著减小,塑性铰的发展得到推迟,而且屈曲约束支撑的出力显著减小,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有时间约束的施行商问题作为施行商问题的拓展,是一个重要的NP难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时间窗约束转化为目标约束,采用序列编码设计了基于启发式规则的可同时处理软、硬时间约束的遗传算法-2-交换变异的遗传算法和3-交换变异的遗传算法。实验表明HGA1优于简单遗传算法(SGA),HGA2优于HG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