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人交通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号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优先考虑机动车效率,为了保障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北京市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北京市不同影响因素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基础数据,采集了9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 Cox 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最大忍耐时间是52.88 s,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温度、性别、年龄、出行时间、红灯时长、单位机动车流量、人行横道长度等影响因素有关,用地性质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交通的快慢行系统矛盾日益凸显,行人过街通行及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中针对城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清空时间设置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总结目前国内关于行人信号设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及实验提出了最佳人行横道线清空时间的计算模型,以科学合理地确定交叉口行人过街清空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硕  夏文慧  李洁  贺文 《中外公路》2021,41(2):344-348
以道路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和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从微观角度分析无信号控制的右转机动车与过街行人冲突过程,考虑右转机动车在等待一段时间后与行人抢行状况,建立右转机动车交通延误模型(简称DRT模型).以长沙市3个信号交叉口为例,将相关参数代入延误模型计算,并与VISSIM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3个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延...  相似文献   

4.
行人过街需要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运用心理学需要理论和交通工程理论,分析了行人过街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包括心理需要、时间和空间需要、环境和其他需要。对过街过程中需要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了各种需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行人过街速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城市平面行人过街的速度及差别,分别对哈尔滨市冬夏两季的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路段人行横道和自由过街5种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速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冬季与夏季和不同过街条件下行人过街速度的变化以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行人年龄、性别、人行横道长度、过街行人数量和绿灯时间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用15%位速度作为行人过街的设计速度,提出冬夏两季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设计速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行人过街时间的设置一直是易被忽视的问题.针对现有人行过街时间计算的有关方法难于应用于SCATS信号控制系统的现实情况,以广州市为例,研究基于SCATS信号控制系统的行人过街时间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实际观测研究,得出了行人过街的集散特性、不同人群的步行速度特点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SCATS信号控制系统特性的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和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主要模型参数的参考取值表,以及模型计算结果在SCATS信号控制系统中的使用方法,保证了行人过街时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翠华路与育才路是人口密集区,过街矛盾尤为突出。在文章中,以育才路和翠华路交叉口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将行人过街方式和过程作为观察点,将人行横道、路边人行道作为载体,通过实地监测,研究行人过街特性。从交通工程、过街设施的设置、交通管制、调查监督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交叉路口行人的过街心理,然后通过实地观察与数据统计,对交叉路口青年人交通行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青年人交通行为的特点,提出了行人过街时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行人是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交通场景内最灵活、复杂、多变的因素。据统计,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文章主要面向行人,研究行人过街的预警方法。建立人车微观交互模型,提出以行人头部偏差角为基础的关注度算法。采集行人和车辆鸟瞰视频,标定行人与车辆的二维坐标点为轨迹数据,通过轨迹数据和头部偏差角计算出最大加速度和关注度,以最大加速度和关注度聚类出两种典型过街风格,分析不同过街风格的预警程度。最后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预测出人车交互时行人的轨迹,用预测轨迹描述行人对交互车的反应情况。该实验对研究无信号十字交叉路口行人过街预警有重要参考意义,理论上增强了行人与车辆在无信号交叉路口的交互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5个交通流特性具有明显不同的信号交叉口,依据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控制理论,以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特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群体的行人过街交通参数进行调查,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交通特性,为交叉口行人过街的信号灯配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设施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考虑行人过街对地铁站等大型公共设施邻近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的影响,解决传统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未考虑行人过街延误,造成行人滞留交叉口时间过长影响交通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行人过街、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乘客延误情况的优先控制方法。根据人流和车流情况将交叉口交通状态分为人多车多、人多车少、人少车多和人少车少4种不同状态。针对前3类交通状态分别建立以道路通行能力最大化和公交乘客、社会车辆乘客以及过街行人延误变化最优化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和以交叉口延误变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测数据对比了采用该方法前、后公交乘客延误、社会车辆乘客延误、行人过街延误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少量增加公交乘客和社会车辆乘客延误的情况下,大幅减少过街行人延误;相较于传统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在人多车多时采用该方法行人延误可减少59%,人多车少时行人延误可减少41%,人少车多时行人延误可减少195%;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更具公平性并更符合实际,能够获得最大延误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人行横道行人过街服务水平是衡量人行过街设施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文中分析了人行横道处行人的过街特性,给出了基于行人过街延误、基于行人过街饱和度的2种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和服务水平评价标准,确定了规范推荐值法和公式计算法2种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得到3种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3种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过街行人运动不确定性是影响人-车碰撞和行人伤害预测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中采用1阶马尔科夫模型描述行人过街运动,利用无味变换,高效地估计人-车碰撞概率和碰撞时间与速度的概率密度,从而预测人-车冲突中行人的伤害概率。在运动仿真的基础上,构建了无味变换点集。以蒙特卡罗模拟为参考,验证所提出方法预测行人伤害概率的准确性。采用仿真,预测在人-车冲突场景下,采取不同避撞操作的行人伤害概率。结果表明,相比于确定性方法,本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在不同避撞操作下对行人的伤害,为避撞决策与控制提供有效的目标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13.
当前行人交通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行人过街的危险度不仅与过街条件、过街设施有关,而且与道路上的交通量及分布情况;道路的断面形式、驾驶员的注意状态有关。运用交通冲突技术理论对行人过街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最根本原则,它要求交通管理职能部门优先考虑行人通行,树立行人优先的意识,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路口和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是行人交通组织的两个重要方面.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城市行人过街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交通工程学和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路口、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预测人-车冲突中的碰撞风险,研究了利用碰撞概率评估人-车碰撞风险的预测方法。基于车辆运动特征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通过采集行人实际过街运动轨迹并提取不确定性特征,采用一阶马尔科夫模型和高斯白噪声建立行人随机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人-车冲突距离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抽样,提取行人过街过程中的人-车最短距离和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TTC)分布特征,通过拟合这些特征来估算最短距离和TTC的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人-车碰撞概率预测模型;结合2起人-车深度事故案例和3种不同制动特性的自动紧急制动(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对比验证人-车碰撞概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建立的行人随机运动模型,其模拟的行人运动速度的均值和标准差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在2%以内,模型精度较高;在事故案例仿真中,车辆与行人在发生碰撞时刻对应的碰撞概率为100%;在车辆加装AEB的仿真中,激进型AEB,法规型AEB以及保守型AEB在触发时刻对应的碰撞概率分别为超过了80%,在30%~40%之间,以及不足5%,这表明人-车碰撞概率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2起真实案例中行人和车辆在不同时刻的碰撞风险,且与使用固定触发阈值的AEB相比,建立的人-车碰撞概率预测模型能够更加准确直观地反应人-车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步行交通是城市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如何构建安全、便捷的行人过街系统已成为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的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方面。以北京市CBD地区西大望路上的1个路段为例,利用Vissim软件对其进行机动车、行人、自行车的模拟仿真,选取延误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人行地道的位置,并对方案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摄像机观察记录的6个交叉口总量600个行人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的行为特征数据,分析了影响行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t模型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遵章率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绕行距离比越大,行人使用过街设施的比例就越低,当有完整护栏设施的情况下,遵章率和绕行距离比关系不大;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交通干扰越大,行人使用行人过街设施过街的比例就越高,当有完整护栏时,交通干扰对遵章率影响不大;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路侧干扰越大,行人使用过街设施通过交叉口的比例就越低,当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路侧干扰对行人遵章率的影响不大.因此完整且适当的护栏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结论为交叉口安全性改造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交叉口处行人流-车流较为复杂,交通事故频发,为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对行人过街行为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与实测不同年龄段人群在通过不同交叉口及普通路段时的步速、步幅,得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过街行为特征与速度特性,且与行人路侧行为进行对比;发现中青年人过街速度最快,但违规行为最多,而老年人过街速度最慢,但违规行为最少,并且行人过街速度比路侧行走速度更快。从而对交通设施建设和行人针对性安全教育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建议,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镇人口越来越稠密,城市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了不少压力.其中行人过街行为对交通出行影响较为突出,为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过修改信号交叉口相位相序和优化交叉口渠化的方法,对交叉口行人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提出行人待行区的设置,以达到充分的利用交叉口的时间与空间资源,提升行人过街安全性和通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存分析法的行人过街最大等待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存分析法对行人过街等待过程进行建模,针对长沙市某路段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调查数据,计算了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人4组人群的过街等待时间生存曲线,以及不考虑年龄影响因素的整个人群的过街等待时间生存曲线,针对所研究路段得出了行人过街最大等待时间为40~50S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