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海英 《城市交通》2008,6(3):50-52
北京奥运会期间,城市交通需求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加上奥运交通的高标准要求,赛时交通组织与管理将面临严峻挑战。奥运期间车辆将按单双号行驶,智能化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将启动,9条轨道交通线将撑起北京奥运交通……本篇汇集部分奥运交通信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奥运交通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北京的形象及奥运的成功举办。建立多层次的奥运交通仿真平台,可降低奥运交通风险,为开闭幕式、赛事的交通营运和组织提供辅助决策。阐述了奥运交通需求特点,对奥运交通仿真系统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6个子系统进行了介绍,通过各层次的仿真,可为城市交通需求策略的选择,奥运公园和场馆周边路网交通组织方案,公交运营方案,场馆、通道和公交枢纽站的行人交通组织以及设施布置的合理性提供测试工具。奥运交通仿真系统不仅可提供定量化的数据分析,还可通过二维及三维场景提供直观感受。  相似文献   

3.
第29届奥运会期间,北京交通面临来自大量的赛时观众、游客出行的奥运需求以及城市自身的交通需求,交通形势严峻。做好赛时交通供给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的保障工作成为奥运会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在研究常规和赛时需求管理政策下的公共交通客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客流在高峰日和开闭幕式的时间分布与场馆周边、大型集散枢纽和通道的时空分布特性,分别针对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提出公共交通系统交通保障方案,运用公交模型核算赛时城市公共交通运力供给能力,证明公交系统有足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奥运举办和城市运行的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4.
清晰、简洁且全面的大型体育赛事交通总体规划是赛事成功举办强有力的保障.它整合现有和未来可能使用的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网络系统、交通运营系统、相关机构及各客户群体,并在赛事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寻求平衡点.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奥运交通总体规划为案例,总结赛事交通总体规划的框架,剖析规划内容和要点,识别规划将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大型体育赛事交通总体规划应包含稳定的安保政策、准确的交通需求预测、合理的交通枢纽布局以及多场景方案;同时还应综合考虑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既满足赛时需求,又为赛后留下最大化的可持续遗产.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交通规划与组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北京奥运会筹备和运行期间交通规划和组织经验,可以为其他大型赛事活动提供借鉴。从奥运交通需求特征出发,探讨奥运交通需求与背景交通需求的兼容性和差异性。重点阐述奥运交通规划体系的构成,分析目标层、总体规划层、具体专项规划层、奥运专项规划层4个规划层级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指出奥运交通规划体系集成的必要性。以奥运会开幕式观众散场为例,介绍了疏散组织方案和道路管控措施,10万人疏散仅用时75min。总结了奥运交通需求管理方案及实施前期的准备工作。方案实施后,削减机动车流量20%,城市日常出行量仅减少10%,对城市日常出行影响较小。最后,介绍了奥运交通风险评估对规划的修正和补充情况。  相似文献   

6.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交通设施规划及交通组织是保障赛时场馆运行的关键环节.以奥运场馆为例,总结场馆端交通设施规划流程、方法及交通组织经验.围绕大型赛事期间不同利益群体在场馆端的交通服务需求,系统地总结了赛时场馆端的交通设施类型、布设位置要求及布设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场馆交通设施规划流程及方法.最后以城市独立场馆、山地场馆和场馆群为对象,分析了三类场馆的交通组织挑战和交通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奥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平台的建设情况、服务情况以及机构保障情况,对北京奥运会交通信息管理与服务的主要经验进行总结。作者首先分析了奥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基本定位,设计了平台的主要功能,构建了包括共享数据中心、道路交通管理数据中心和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的平台总体框架;然后提出了平台的两阶段建设模式,即:奥运前和奥运期间采用“实体+虚拟”平台建设模式,后奥运时期采用实体平台建设模式;最后研究了平台对于奥运交通工作的直接支撑作用和辅助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交通模型为多用户与多场景提供共享服务是大数据背景下交通模型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以深圳市交通仿真系统三期工程为例,提出以交通模型体系为核心、以多源交通大数据为底座、以模型参数与规划决策指标自动标定为支撑、以模型共享服务为导向全流程集成的信息化仿真系统架构,以实现复杂交通数据环境下模型高效共享服务的目标。以交通土地在线协同系统为例阐述模型共享服务的技术方法,面向法定图则修编、城市更新规划两类存量用地规划需求,构建中观尺度多种交通方式评估模型;从简化模型操作、保障数据安全的视角,交通模型系统采用基于B/S的云服务架构,包含用户端的项目评估申请、评估管理、评估结果和项目审核,以及服务端的数据与地图服务接口、模型与方案数据中间件转换、平台数据存储管理、交通模型仿真调用等功能。实践表明,共享服务理念下的深圳市交通模型系统扩大了模型应用范围,能较好地支撑规划多场景、多用户定量评估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做好南京青奥会交通筹备工作,有必要对青奥会的交通规划和组织管理进行研究.文章在分析南京青奥会交通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场馆周边相关交通数据的调查分析,从场馆单场比赛观众人数、场馆群日观众人数、客运交通需求等角度对南京青奥会交通需求进行预测,探讨了青奥交通组织指挥系统框架,并给出了场馆交通组织流线,供道路网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农业大学奥运摔跤馆交通为研究对象,针对奥运期间校园内机动车流量及行人数量大幅增加、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进而导致园区内交通拥堵的问题,规划设置了3个停车场,设计了两套校园交通规划管理方案:方案A和B,用于奥运比赛期间对校园内机动车及行人的管理。经过验证,方案可保障中国农业大学举办奥运摔跤比赛时校内交通的顺畅,同时为其他有大型体育场馆的校园制定交通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performances of urban road traffic is a crucial work to ensure traffic operation well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In this paper, as the basis for performance analysis, a traffic conges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comprehensive and characteristic indices is introduced. Beijing floating car system is also used to collect real-time data of urban road traffic. In addition, expressways, arterial roads, some of the secondary roads and branch roads over the area within the 5th ring road are selected as the evaluation objects. Moreover, urban traffic operation performances are compared among pre-Olympics,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during the Paralympics Gam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ntensity, duration, extension of traffic conges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current bottlenecks and average spe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rban traffic is in the level of “smooth”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Paralympics Games comparing with the “moderate-congested” status before the Olympic Games. The vehicle speeds of urban traffic network increase obviously under the Olympic 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相似文献   

12.
奥运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我国将在北京、青岛、香港分设赛场举办奥运会,届时这3个城市内以及城市问都将产生较大的出行交通量.同时,会有一些特殊车辆在奥运通道上行驶.针对奥运交通需求特点,建立了一个基于GIS—T的奥运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它将奥运交通涉及的交通紧急事件管理、奥运交通组织、辅助决策支持、交通信息服务等系统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通过数据融合、分析和处理,为不同层次的用户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交通规划及交通组织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作好奥运会交通筹备工作,前期需要作好奥运会交通规划和组织管理工作。在分析北京奥运交通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奥运交通筹备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应采取的技术策略,同时对场馆交通运行管理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奥运交通组织指挥系统框架,并对做好筹备工作、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会开闭幕式参与人员在短时间、小范围的高强度客流集散需求,是奥运会交通服务面临的最大挑战,抵离交通方式预测则是运力配备的基础. 根据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期间的交通调查数据,得出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观众抵离交通方式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开闭幕式观众抵离交通方式的变化情况,指出了影响奥运会等大型活动观众抵离交通方式的因素. 结合奥运会开闭幕式现场运行的实际,逐个分析交通管理政策、交通方式时效性、交通设施供给、舆论宣传引导和观众来源分布等因素对观众抵离交通方式的影响,可为后续奥运会及其它大型活动的交通管控、交通政策制定和交通组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公交专线规划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提出适合于大型体育赛事的需求预测、公交专线网络规划及方案评价的方法。通过对“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及“中超”足球联赛的调查标定需求预测模型;针对奥运会的特点和北京市交通特点,提出奥运公交专线的定位和规划的侧重点是弥补场馆周边公交运力和布设方向上的不足,提高观众抵离场馆的方便性;基于奥运公交专线设置的目的,以场馆周边公交的运输能力、空间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为主要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ڼ䱱���е�·�����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奥运期间北京市道路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分析,是保障奥运交通运行和总结奥运交通运行特征,评价各类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道路网运行分析的基础——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综合指标和特征指标。结合拥堵评价的综合指标和传统的速度指标,以北京市浮动车系统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为基础,从拥堵强度、拥堵空间分布、拥堵时间分布、路网速度 “四维”角度,对北京市五环路及其以内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在奥运前、奥运会赛事期间和残奥会赛事期间道路网运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奥运期间路网整体处于“畅通”等级,各等级道路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综合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