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运管理》2012,(7):45
中国外运天津有限公司集装箱分公司,是在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推行专业化分工、与国际接轨发展战略进程中,由中国外运天津有限公司组建的专业的船舶代理企业,开展船代业务已有20年历史,并且通过ISO 9002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公共船舶代理业务及相关货运代理业务,  相似文献   

2.
王学锋 《水运管理》2001,(12):39-40
近几年,我国的国际船舶代理行业正在逐步、有序地开放。国际船舶代理业务也从过去由中国外轮代理公司独家经营发展到目前在各个港口均有多家船代公司、少数港口甚至有十多家船代公司经营的格局。由于国际船舶代理市场出现了竞争的局面,使得经营者──各个国际船舶代理公司和消费者──主要是各个船公司,对现有的国际船舶代理费收的规定提出了质疑。政府主管部门也认为,目前对现有国际船舶代理价格由国家定价的机制有进行调整的必要,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船舶代理市场的需要。当然,这样的调整符合国家有关价格机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杨磊 《集装箱化》2014,25(11):1-3
集装箱船舶配载指集装箱码头作业人员在遵循集装箱配载基本原则和保证集装箱船舶性能的基础上,确定集装箱在船上的装载位置和编制满足积载条件的积载方案的一项计划工作。集装箱船舶配载既要满足船公司对船舶航行安全和装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以达到运输效益最大化,又要符合集装箱码头的生产组织要求,以提升装卸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船代协会山东办事处9月16日在青岛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山东办事处是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的分支机构,受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的领导,及山东交通厅港航局的业务指导,在山东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与船舶代理企业间起桥梁、纽带作用。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船代、企业和无船承运人行业的有关规定,帮助提高会员单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会员单位提供相关信息、加强会员间交流;开展与国际同行业间的互访合作,维护船代行业的共同利益;接受政府委托参与行业重大问题研讨,提出解决方案;促进船代行业和船承运人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健 《集装箱化》2010,21(7):26-28
<正>1集装箱码头配积载概述作为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集装箱码头配积载既要满足船舶稳性、船体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又要满足码头生产组织方面的要求,是船公司与集装箱码头之间围绕多重因素展开博弈和权衡利弊的过程。船公司主要考虑的是船体强度、船舶稳性、装载能力等,其中,在装载能力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入世在即,入世后船舶代理市场将最先受到冲击。目前,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已形成300多家国际船舶代理公司并举、竞争的局面,年市场容量约10亿元人民币。国外航运业也纷纷要求在中国设立船代机构,这将对国内船舶代理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压力。顺应形势,适者生存,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于2001年6月8日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航运业迎接入世挑战的重大举措,是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将为维护船代企业利益,保护企业正当权益,加强企业间联系,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船代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出力。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政府对船代企业的管理将进入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并重的新阶段。 《浅谈中国船舶代理制度》一文对中国船舶代理制度的构成、特点及业务范围作了详尽阐述,并介绍了中国船代协会的12大职责,相信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集装箱船舶的箱子落水事故时有发生,箱子落水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水体环境保护和整个船舶的安全,集装箱船舶的安全应引起航运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集装箱的积载与系固、稳性不良的表现、集装箱船舶的操纵等方面对集装箱船舶安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际船舶代理行业是国际贸易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口岸各环节的纽带,是对外服务交流的窗口,也是架起五洲四海通商的桥梁。2003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二年,也是贯彻“海运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船代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利用好过渡期,对此一定要有全面的认识。根据“海运条例”规定,国际海运船代市场准入仅两条:(1)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必要的营业设施;(2)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中至少2人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经历。截止2003年3月经交通部批准登记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已达390多家。以  相似文献   

9.
危险货物集装箱在船上积载隔离不当可能直接导致船载危险货物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现代财富”轮火灾事故的初步分析,指出危险货物船上安全积载的重要性,进而阐述正确的船舶危险货物积载与隔离操作以及与积载安全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运文献信息》2007,(1):11-11
2006年8月12日,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MoUe—MaerSk)在丹麦奥登塞船厂将其载箱能力达11000TEU的集装箱船舶命名为“EmmaMaemk”。A.P.穆勒-马士基集团不但从事航运业务,同时还涉足物流、船舶制造以及码头操作管理等领域。A.p.穆勒-马士基集团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船公司,属下的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APMTerminl)经营着分布于全球各地的40多个集装箱码头,其中11个码头正在扩建,另有13个新码头正在建设中;2005年该公司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10万TEU。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意味着适应船舶的港口土工建筑规模、港口设备尺度和性能以及航道和港口水域水深要求的进一步增加,可能会使得船公司从船舶大型化降低的运输成本方面获得的效益,难以抵偿为适应这类船舶改扩建港口、添置大型设备以及浚深航道和港口水域需要的巨额投资而导致的港口建设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提高,由船公司推动的采用大型集装箱运输船舶以降低营运成本为目的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将受制于港口。前一阶段船舶的大型化以10000TEU载箱能力为限,A.P.Moiler—Maersk既经营航运又经营码头业务,应该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船公司与码头利益的平衡,其采用11000TEU集装箱船舶的情况表明,尽管当前因为船舶大型化港口建设成本和经营费用急剧增加,但是还不足以制约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停留在10000TEU载箱能力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