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修船》2015,(6):50-53
针对目前舰船基地级修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完整的顶层规划和设计而导致的舰上大量高科技含量装备在维修过程中技术状态和经费需求难以控制的问题,文章从维修设计的概念、目标及主要内容出发,探讨了维修设计在舰船基地级修理各个阶段中的应用方式,为装备维修人员合理规划各类维修保障资源,有效控制装备在舰船基地级修理过程中的技术状态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维修系统能力评估问题,定义了舰船装备保障计划,构造了维修系统实体模型,抽象了维修网络计划图,确立了计划优化的目标和能力评价的指标,基于Agent技术构造了基地、工厂两层仿真模型及其算法。实验结果证明模型有效、算法有效,能为装备保障指挥员指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舰船维修系统能力评估问题,定义了舰船装备保障计划,构造了维修系统实体模型,抽象了维修网络计划图,确立计划优化的目标和能力评价的指标,提出基地、工厂两层仿真模型及仿真调度规则。实验结果证明模型有效、调度规则有效。  相似文献   

4.
辜健  于虎  陈国卫  乔三保 《舰船电子工程》2013,33(1):118-119,127
保障经费是影响装备使用可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有限的保障经费下,要使装备具有最大的使用可用度,建立备件供应保障的优化模型尤为重要。根据装备维修作业体系目前由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三级构成,装备实行三级维修和备件供应保障,建立了一个以保障经费为约束条件的装备可用度最优化模型,最终获取了一个最优的三级备件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5.
船舶在出口后,面临大量的维修保障需求,为实现对出口船舶的全寿命管理,同时积极发挥出口船舶的溢出经济效益作用,文章依托长期积累的出口船舶信息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船舶海外维修保障平台系统(SMSP)软件。该系统通过集约式信息集中计算技术,实现了对用户国信息、船舶状态、维修保障记录、物资存量、培训信息等维护保障工作信息的统一精细化管理及维修保障反哺船舶改进的信息分析功能,加速了我国出口装备售后工作向世界一流装备研发生产单位水平的靠拢,增强了装备出口工作溢出产业的潜力,对完善装备出口产业链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野战条件下电子对抗装备保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在梳理总结多年演训装备保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野战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信息化的方法和途径,推进装备保障信息化转型,强化信息化保障能力,实现装备保障信息的"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提升装备保障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雷达装备保障性设计过程中,雷达装备保障资源规划要求不适用、不完善、不具体等问题,根据物资、人力、信息等不同保障资源,分析了雷达装备保障资源规划一般要求及相应具体内容,为雷达装备保障性设计提供了依据,对雷达装备保障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余磊  包磊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1):144-147
舰艇装备保障是典型的离散动态系统,对某型舰艇航行前及航行间的装备保障活动建立EXTEND仿真模型,分析并优化了装备参数设置,可以有效模拟出其保障流程。通过分析结果,讨论了确定不同保障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修船》2017,(1):28-31
目前在装备保障工作中,信息资源无法实现统一的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仍有许多不便之处,"信息孤岛"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码方式,该方式以层级递进的结构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以字母与数字结合的字符串形式对其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使用SQL数据库以及XML语言2种方式对分类编码后的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处理,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实验表明,该分类编码方式适用性强、定义明确、易于理解,便于对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与存储。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必然要求,而标准化作为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建设的手段和方法,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重视,并得到加强。文章在对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军地一体化保障和多装备一体化保障两方面对标准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运行体制、信息交流、物资交流、保障资源、保障技术、保障手段等要素建设的标准需求,对发展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效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术新  杨智 《船舶工程》2014,(Z1):239-242
分析了陆军船艇装备保障效能及评估体系的建立原则与要求,构建了效能评估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用实例进行模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效能评估体系合理有效,可为陆军船艇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作用,也可对其它装备保障效能的分析和评估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术新 《船舶工程》2014,36(S1):239-242
文中分析了陆军船艇装备保障效能分析及评估体系的建立原则与要求,构建了效能评估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用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效能评估体系合理有效,可为陆军船艇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也可对其它装备保障效能的分析和评估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装备远程故障诊断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通信装备仅提供专用电传接口输出系统信息,无法为用户提供远程维护接口,系统故障及诊断信息无法通过网络传输的缺点,利用嵌入式技术和网络技术,选用基于ARM7TDMI内核的S3C44BOX嵌入式处理器和~Clinux操作系统,设计实现了该装备诊断信息网络化传输的改进方案,为实现装备远程故障诊断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基于超网络的装备保障信息化模型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物资、装备和人员等诸多要素所构成,为清晰呈现装备保障信息化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将装备保障信息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利用超网络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构建了装备研制子网络、装备使用子网络和装备维修子网络,描述各阶段人、技术、装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装备保障信息化网络,覆盖装备研制-使用-维护-报废全寿命周期的过程,形象描述人、武器装备和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构成关系,对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于超网络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物资、装备和人员等诸多要素所构成,为清晰呈现装备保障信息化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将装备保障信息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利用超网络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构建了装备研制子网络、装备使用子网络和装备维修子网络,描述各阶段人、技术、装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装备保障信息化网络,覆盖装备研制-使用-维护-报废全寿命周期的过程,形象描述人、武器装备和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构成关系,对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于超网络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新型军民融合保障模式下、总技术责任单位负责制的舰船维修信息集成管理方案。由总技术责任单位制订故障维修信息记录要求,汇总承修单位现场提交的计划修理信息和定期赴使用方收集的自修、中继级修理、临时性修理信息,录入到事先开发的舰船装备故障维修信息处理系统,形成行业内共享的舰船装备故障及故障维修信息数据库,为后续修理排故、远程技术保障支援系统、舰船研制综合保障设计、后续舰船研究设计改进提高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在成都召开了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海军机关、研究院(所)、院校、各基地装备部、修理厂(所)、技术保障大队、杂志社、地方研究院(所)和科技公司48个单位,代表71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笔者设计并实现的基地武电装备技术勤务保障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讨论了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海上及内河航运业的发展,各港口的集装箱运输量急剧增加,海上运输船只的体积与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保障船舶的运行安全及效率是现代航运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成为大型运输船舶必要电子装备,保障了各船舶之间的信息有效识别。本文研究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重点分析AIS电文信息解析及AIS信息处理系统,提出基于AIS系统的网络安全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20.
舰船装备的信息化保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装备维修保障方式已无法满足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通过交互式电子技术的运用,建立实时交互的舰船装备管理平台,可提高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针对舰船装备发展趋势及维修管理的要求,采用VB软件和Access数据库编制了某型舰船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通过该手册,可方便快捷地浏览、查询、添加和删除设备的三维模型、工程图、故障案例和维修标准等信息。手册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舰船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