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船减摇鳍摇臂断裂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摇鳍是提高船舶耐波性的一个重要装置,也是减小船舶横摇的主要装置。为了提高减摇鳍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文章结合维修实践,通过对某船减摇鳍摇臂受力分析,逐一排查可能造成摇臂断裂的深层原因,对设备的优化设计、维护保养、运行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减摇鳍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其运动形式及受力状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种型号减摇鳍摇臂进行了强度计算,分析了其应力分布情况,应用名义应力法获得了该摇臂的疲劳寿命。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摇臂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摇臂应力集中现象减少,疲劳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船减摇鳍摇臂断裂故障,理论上分析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用SolidWorks Simulation软件对摇臂进行应力及疲劳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摇臂安全系数分布不均,整体可靠性低,仿真得出的摇臂易损部位与实际断裂位置一致。依据仿真结果对摇臂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的摇臂能满足强度要求,安全系数分布均匀,经试验验证新摇臂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某舰JQB-4型减摇鳍出现的复零压力过低和补油压力高以及跑鳍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特别是针对复零压力过低故障,通过分析排查,查找出液压系统阀件延时动作有误差的隐性故障,可供修理此型减摇鳍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远望二号“船于4月1日进入江南造船厂至7月8日试航.在这短短的100天里,胜利完成新世纪首次修理任务,这是军民携手,军民共建的又一次成果. 远望二号的整个修理工程可以简要归纳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水下工程、首侧推、减摇鳍、舵系、海底阀进行拆检工作,特别是对首侧推、舵机的全面检查分解. 第二阶段:以锅炉点火为节点,全面进行了系泊试验,主要对各类泵浦、电机、汽轮发电机和停泊发电机的系泊试验. 第三阶段:进行了首侧推、减摇鳍、舵系、海底阀等水下工程的安装、标校以及船壳涂装工作. 第四阶段:扫尾工作,准备试航.  相似文献   

6.
英国UMC国际维修有限责任公司详细披露了一项新颖而具有挑战性的修理工作,在漂浮状态下,他们成功地为英国海军的23型护卫舰更换了一只减摇鳍。  相似文献   

7.
胡彬 《船舶工程》2011,33(Z2):73-75
对减摇鳍故障进行分析,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应用到减摇鳍故障诊断系统中,根据减摇鳍故障本身的特点设计诊断系统结构,建立案例库及检索方法,由实际事例验证了案例推理技术在减摇鳍故障诊断的应用价值,为现场人员的减摇鳍故障快速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陶林 《船舶工程》2007,29(4):24-27
合理选择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响应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的性价比.从理论上分析减摇鳍装置的相位误差对减摇效果的影响,并应用这些理论确定减摇鳍液压随动系统的响应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乾 《机电设备》2009,26(6):6-8,15
介绍减摇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收放式泵控减摇鳍和非收放式阀控减摇鳍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鳍/被动水舱联合减摇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综合分析减摇鳍与被动减摇水舱两种减摇装置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考虑某些特殊用途的船舶以及一些大型的军用舰艇在全航速下对船舶平衡要求较高的情况,采用了一种优良的全航速下的减摇方案--减摇鳍与被动水舱联合减摇装置.这种减摇装置将减摇鳍与被动水舱有效结合,有效地克服了减摇鳍与被动水舱的缺点,同时也放宽了对鳍静特征数的要求,这对于装有不可收放式减摇鳍的船舶具有实际意义.针对上述联合减摇装置建立了船舶/减摇鳍/水舱的数学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对一实船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鳍/被动水舱联合减摇方案与其它减摇装置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这种装置弥补了减摇鳍和减摇水舱具有的缺点,为船舶减摇提供一种减摇的方法.同时,可在此基础上增加装置的功能,达到一定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减摇鳍安装部位复杂的结构形式和载荷引起的结构设计和载荷分析问题,以某舰用不可收放式减摇鳍的加强结构为例,探讨了减摇鳍加强结构三维设计、载荷分析和性能评估方法,将三维设计软件CADDS5优秀的可视化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Nastran强大的结构分析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其进行CAD/CAE一体化设计分析,获得减摇鳍加强结构的力学特性,为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简介了作者在1 600 m车道客滚船减摇鳍结构设计中的思路、步骤及解决的问题,对一般减摇鳍设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升力反馈控制减摇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减摇鳍的静态、动态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影响鳍的动态升力特性的本质原因.讨论了传统的鳍角反馈减摇鳍设计原理存在的问题,指出鳍角反馈在运动过程中不能正确反映鳍的动态水动力特性.在鳍角反馈的基础上,提出了升力反馈控制方式,通过直接测量鳍上的动态升力作为系统的反馈信号.以某型船的减摇鳍设计参数为参考,采用升力反馈控制,以必要的工程条件为限制条件,进行了角度反馈控制与升力反馈控制的对比仿真试验研究.仿真结果对比显示升力反馈控制可以有效弥补鳍角反馈控制方式存在的控制偏差,使减摇鳍系统的综合减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加装减摇鳍船舶横摇运动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加装减摇鳍目的是减小船舶的横摇运动.鳍的运动通过由PID控制的液压装置驱动.文章考虑了船舶的粘性阻尼系数,结合减摇鳍运动特性,通过PID控制法对加装减摇鳍船舶横摇进行预报并通过实船验证.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船舶减摇鳍原理和形式的介绍,并对两种减摇鳍进行对比,以期为减摇鳍的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零航速减摇鳍具有双重工作模式,不同生力机理使其流体动力特性存在本质差异,从而导致二者对鳍型参数要求截然不同,为满足零航速模式需求,零航速减摇鳍大多选用小展弦比鳍型,但亦给常规减摇模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通过分析展弦比、翼梢形状等因素,从双模式对鳍型参数的实际要求出发,应用线性系统理论、对抗控制原理,提出适用于零航速减摇鳍的尺寸参数估算及综合评定方法,得出不可收放式零航速减摇鳍的最佳展弦比范围,为工程化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横摇是对船舶航行影响最大的运动,为减少船舶横摇人们发明了各种减摇手段,减摇鳍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为提升减摇鳍的减摇效果,探索更优化的减摇鳍控制方法,文章主要研究减摇鳍的鳍角反馈与升力反馈之间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升力反馈可以避免采用鳍角反馈控制减摇鳍时在鳍角与升力计算中所产生的映射误差,避开了鳍角与升力间转换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减摇鳍与船体之间的适配性问题进行研究。利用零航速减摇鳍的参数以及某型驱逐舰的船型型值表,分别建立在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模型以及加上减摇鳍的船体模型。首先,仿真分析在中、高航速下敞水条件的减摇鳍与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静态水动力特性。其次,利用动网格技术分别分析在中、高航速和低航速下敞水条件的减摇鳍与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动态水动力特性。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静态仿真时,虽然受船体约束减摇鳍的失速角没有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大,但在同样的攻角下,其升力系数却有较大的提高;在动态仿真中,无论是在中、高航速还是低航速下,受船体约束减摇鳍拍击产生的升力都要比敞水条件下的减摇鳍大,但同时产生的阻力以及所需的转鳍力矩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减摇鳍的作用及控制原理,接着以前收式减摇鳍转鳍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机构的数学模型,分台架试验及实船使用这两种工况分别导出其传递函数,深入分析了这两种工况下机构的动态性能,给出了提高机构动态响应性能的途径.并对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转鳍机构的动态性能可满足减摇鳍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能有效研究数字液压减摇鳍装置,开发了由仿真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数字液压随动机构等构成的半实物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Matlab编制了风浪及船舶横摇运动的仿真程序,在LabVIEW中设计了运动控制器与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数字液压减摇鳍的计算机半实物控制,得到了理想的控制参数和减摇效果.结果表明: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控制参数修改简便,仿真度高,对数字液压减摇鳍实际设计与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