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铁路客运站调机运用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分析,对于提高客运站工作效率及保证旅客列车正点到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客运站调机作业分析,建立客运站调机作业运用优化决策模型,将调机作业顺序模型转化为车辆数固定的、带时间窗口的车辆路径问题。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调机运用的合理优化,并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得出优化效果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铁路大型客运站到发线的运用进行科学地分析及合理地优化,对于提高客运站的工作效率及保证旅客列车正点到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到发线使用的到发线占用间隔时间等各项因素,以到发线均衡使用、列车占用到发线总时间最少和方便旅客乘降为目标,建立客运站到发线运用优化模型。通过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到发线运用的合理优化。最后,以福州站一个阶段计划内的到发线使用情况作为实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客运站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关系着始发、终到列车占用到发线、客技线的起止时间,能否快速、合理地制定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计划直接影响着铁路客运站作业效率。通过系统地分析到发线使用、客技线使用、咽喉区交叉干扰及调机运用等因素对铁路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的影响,为相关工作人员快速、合理地制定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客运站旅客列车在站技术作业的特点,以出发旅客列车正点为目标并且兼顾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和高等级列车优先接发建立客运站到发线占用优化模型。该模型为混合0-1整数规划模型,属于NP问题,直接求解较困难。文中用模拟退火算法(SA)设计求解方案,并用实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生成到发线使用方案,说明其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客运站股道运用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客运站运输生产效率和行车技术作业自动化水平,分析了客运站旅客列车到、发技术作业的特点,建立了客运站股道运用优化模型。模型目标为有利于客运站行车技术作业,有效利用车站设备和方便旅客乘降,并且优先排列等级较高的列车。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采取分支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模型和算法应用到一大型三线通过式客运站,股道运用计划有明显改变,1/3以上列车到发线进行了变更,整体安排合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调机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本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着到发线的占用、车底出入库、客技线的占用及列车的正点到发,也对提高运输效率、增强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又好又快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铁路运输的需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次对铁路旅客运输的含义、国外调机运用研究的现状、国内铁路技术站和客运站调车机车运用优化等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铁路客运站调机运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当前旅客列车车底的运用方式,提出铁路实行车底套用可以提高车底运用效率,并且可以减少车底接续时间。通过构建车次连接网络图,对初始可行车次连接任务串进行搜索,以每个车次都能被覆盖且仅被覆盖一次为约束条件,以车底使用数量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不固定区段的车底套用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合北京、武汉、广州、上海4个地区一些大型客运站旅客列车的运行情况对模型加以运用,结果表明:车底的实际接续时间减少,减少了车底的使用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分配引入高速和城际客运专线的铁路枢纽内客运站的接发旅客列车任务,以始发终到客流在各客运站之间的分配、始发终到和通过客流的运行路径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枢纽内始发终到和通过旅客的费用为目标,以客运站始发终到能力和通过能力、铁路线路旅客列车通过能力、旅客运输需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客运站分工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考虑铁路枢纽内运行路径少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枚举法、多最短路和线性规划的精确求解算法.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对3个客运站的接发旅客列车数量进行定量分配,始发终到能力占用率分别为100%、64.5%和69.3%,通过能力占用率分别为78.7%、65.9%和25%.  相似文献   

9.
编组站初始配流方案有时难以保证每一出发列车满轴正点出发,此时要对解编顺序进行调整.在调机能力限制的前提下,将编组站划分为解体和编组两个子系统,结合工件加工排序问题对编组站中各项作业时间、发车间隔时间、等待发车时间以及各个时间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图解推导,得出解编顺序局部调整时要满足的条件以及调整后对列车能否正点出发造成的影响,进而得出局部调整方案.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该方法进一步验证,说明这种结合已有车流解编方案进行局部调整的合理性,从而最大程度使得列车满轴正点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编制客运站到发线运用计划,作者确定了到发线均衡性评价标准,建立了既满足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又达到均衡使用到发线的多目标二次0-1规划模型;并以德州东站为实例,利用LINGO软件进行了求解与验证。  相似文献   

11.
列车备品是铁路旅客列车上的重要服务设施,直接影响铁路旅客运输及列车服务质量.由于在旅客运输生产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类备品的丢失、污损、破损和损耗等情况,为保证旅客列车服务质量,必须对丢失、污损、破损和损耗的各类备品及时补充和更换.本文首先将铁路旅客列车备品划分为三类,然后根据采购、库存和使用各类备品过程中的特性,采用库存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中国铁路旅客运输生产实际,提出计算旅客列车备品订购和库存管理模型,分析备品的理想订购和库存管理模型与实际订购和库存管理模型的关系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导致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设备、人为和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运用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贝叶斯网络,建立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Matlab中的BN推理工具软件包BNT计算出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最后,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得出了影响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重要因素,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港口站调度智能化水平,本文在研究重载铁路港口站作业组织的基础上,分析本务机担当调机运用模式下不同卸车系统的调车作业方案,以列车分解计划、卸车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及列车组合计划为核心刻画不同类型重载列车在站作业全流程。考虑港口站卸车作业能力和卸后空车返程排空效率,以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最少为目标函数,构建重载铁路港口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带有启发式策略的微进化与自适应邻域搜索相结合的混合算法。以某重载铁路港口站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设备协同调度方案中未出现空闲等待时间,出发列车配流方案中,前7列均满足最大空车编成辆数;对比不同调车作业方案,本务机担当调机运用模式可为港口站减少5台调车机;所提算法相比Gurobi求解器,在求解时间上节省97.32%,与最优下界值间隔缩小0.0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公路客运站功能和站务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合理选取了公路客运站站务服务的各项评价指标,确定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标度比较矩阵,进行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标定了指标的权重,建立定量评价公路客运站站务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客观地评价公路客运站站务工作质量,规范公路客运站站务工作,提高客运站服务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作业组织模式,可实现各站获益,整体加强,对提升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模型.模型以最大化两技术站的正点出发列车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启发式遗传算法进行寻优,得到货物列车解编顺序和配流方案.最后,通过对算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协同配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技术站间协同配流作业明显压缩车辆在站总停留时间,增加了阶段计划内正点出发列车数,进而提高了技术站内线路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编组站配流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组站配流是阶段计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以路网性编组站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编组站站型对车流组织的影响,着重探讨了配流计划与调机运用的关系。根据出发列车车流来源的确定性程度,将出发车流来源划分为A、B、C三类。从编组站配出发车流来源的确定以及到达列车解体顺序的确定,流问题的三个方面入手,即出发列车编组顺序的确定、利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了配流问题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ena的客运站仿真系统是利用Arena软件建立的对汽车客运站运营情况进行模拟和分析的系统.该仿真系统运用面向对象的思路建立,仿真模型具有通用性.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定量的分析客运站系统瓶径、服务效率、员工工作强度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帮助客运站设计和管理人员对方案进行预测和比选.案例研究证实了该系统的运行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客运站的真实运营状况,可以用来进行方案预测和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18.
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布局的优化,对铁路的运营发展以及整个运输系统效率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客运站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和优化问题的相关描述,将整个网络系统简化,略去从一个客运站到另外一个客运站的运输过程,仅考虑向客流消失地疏散或从产生地集中到客运站的旅客出行过程,建立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布局优化模型,并设计相应的算法。  相似文献   

19.
影响城市铁路客运站换乘衔接评价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两个因素的比较结果,在传统的模糊层次分析法中引入三角模糊数方法,并以成都站作为研究对象,将换乘衔接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结合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其综合评价值为“较好”,从而为评价城市铁路客运站的换乘衔接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旅客列车垃圾投放量空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实行旅客列车垃圾的袋装收集和定点投放后,制定旅客列车垃圾指定投放站处理设施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抽样调查等方法,测定各类列车单位时间垃圾发生量;建立节中统计模型,测算全路垃圾指定投放站的垃圾投放量,分析垃圾投放量的空间特性,并在其基础上提出我国铁路旅客列车垃圾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