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厚度(≥30cm)水泥稳定土基层整体摊铺的施工工艺打破了传统和规范厚度不超过20cm施工工艺。采用该工艺施工解决了层间结合不好,增强基层整体强度、加快施工工期、减少机械成本及养生费用。  相似文献   

2.
段东旭 《交通标准化》2010,(19):111-113
阜阳至合肥高速公路K24+000~K49+052合同段路面采用3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两层进行机械摊铺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的作业法进行施工,避免了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摊铺不平整、粗细料离析、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以及松散、弹簧、翻浆、强度不合格等质量缺陷的出现,确保了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避免传统方法中施工层与层之间结合较差,不能形成完整的板体结构等弊端,其大厚度摊铺能改善结构层之间结合,提高路面整体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双层连续摊铺是一项新的施工工艺。本文结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铺技术在双洮高速公路项目应用的实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6cm(18cm+18cm)的双层连续施工过程进行总结。从双层连铺长度控制、施工机械的配置、水稳上基层摊铺及碾压施工组合、上下基层施工转换等方面,对其配合比设计、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进行试验研究。从实际应用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多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连铺施工方法,有效避免了分层摊铺施工造成的层间分离,节约了分层施工的养护成本,提高了上下基层层间连接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5.
本结合323国道瑞金至江口段改造工程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施工,详细叙述了施工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控制要点,对今后推广应用水泥稳定土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传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分层摊铺与压实方式造成的施工周期长、层间黏结性差、养生用时长等问题,以某高速公路建设为例,研究了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铺施工工艺。介绍了试验所用原材料并实测各技术指标,从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施工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施工完成后对施工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施工工艺可提升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抗裂性与层间黏结性,同时保持其整体性,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铺施工工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传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分层摊铺与压实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 层间黏结性差、 养生用时长等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采用工程实例结合理论实践的方法, 立足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铺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优势, 详述了原材料选择、 配合比设计、 拌和、 运输、 摊铺碾压、 养生等施工要点, 并对质量控制要求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铺技术在强度、 成本、 施工速度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提高了基层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定: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应满足如下要求: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这一规定主要考虑到超大粒径的粗粒土拌制基层混合料时易造成搅拌机械损坏,混合料中的集料容易离析,同时基层碾压后的平整度不易把握。因此使天然砂砾石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天然超大粒径(超出规范允许的最大颗粒粒径)砾石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
孙科 《山西交通科技》2023,(2):25-27+46
随着路面基层摊铺压实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将逐步替代普通基层,进而大幅提升半刚性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服役年限。为进一步加强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精细化控制能力,以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工后弯沉、厚度、压实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现场实测指标为研究对象,基于灰关联理论,建立了上述指标间的灰关联度计算模型;最后按照施工项目现场的实测数据计算了工后弯沉与工后压实度、厚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间的灰关联度值,实现了指标间的关联性程度定量评价,为指导施工质量控制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单钢轮压路机碾压水泥稳定土基层及底基层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粘在压路机钢轮的表面,造成基层及底基层坑洼不平,外观质量差,严重的还造成基层及底基层的压实度不达标和面层的厚度控制不均匀等。在广东省梅州西环路面标及天汕十二标两个标段的路面施工过程中,对7台单钢轮压路机进行了机械改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路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经过分析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施工时,所出现的离析、裂缝现象。联系国道京漠公路樟岭(塔漠界)至西林吉段公路水稳摊铺过程,验证了水稳基层大厚度一次性摊铺工艺,可以很好的增加基层的整体性、阻止离析和裂缝的出现。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试验较好的验证了采用大厚度一次性摊铺工艺成型的水稳基层,满足各类设计要求符合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12.
高等级公路均必不可少的设置半刚性基层做路面结构的承重层,半刚性基层是用石灰、水泥做胶凝材料,通过与细粒土或工业废渣相互拌合成为半刚性(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石料、水泥+矿料)基层,在施工初期具有柔性材料的特征,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逐渐提高,板体性增加;刚度增大,因为最终强度比水泥混凝土要小的多,故称为半刚性材料基层。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土是道路的主要荷载承受层,如何提高水稳层的施工质量是道路修建的关键工序之一。根据水稳层的施工工艺过程,从原材料选择、成品料制备和运送、水稳摊铺和养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常用的稳定土结合料普遍存在施工时不易拌合均匀、早期强度增长慢等问题.通过应用双电层理论,减薄双电层厚度,降低ξ电势,GHJ液体结合料,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同时,分析了GHJ液体及固体结合料稳定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并对GHJ稳定土和石灰稳定土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低温收缩性和抗压回弹模量等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HJ结合料稳定土可以改善路面基层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半刚性混合料,适宜做高等级公路的路面基层.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工艺流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一般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厂拌混合料→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土底基层施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稳定土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和垫层,能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速度。分析了水泥稳定的强度形成原理,结合水泥稳定土在长益路的成功应用。介绍了其混合料组成设计,以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水稳层表面杂质快速清除的重要性及其施工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论是沥青混凝土,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其面层材料均是摊铺在水泥稳定基层上,将水稳层表面的各种杂质进行彻底清除,对于实现道路基层和面层间的良好结合,从而保证道路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材料选择、机械拌和方法、含量水控制、雨季施工和施工接缝的处理方法、碾压注意事项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综合稳定土基层施工 ,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水稳基层较厚,多采取分层摊铺、碾压及双层连铺的形式。这种传统的施工工艺降低了基层的整体性,其平整度亦不理想,纵向接缝处理较困难、施工效率低下,已不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如何采取大厚度基层一次性整体摊铺、压实的施工工艺成为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以六威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针对大厚度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体化摊铺、碾压机械组合以及质量检测验证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参数提供了积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层间结合施工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及水泥稳定碎石的摊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