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系统测试粗集料指标和混合料动稳定度,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测试了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动稳定度,发现规范范围内不同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有明显差距,且粗型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未必优于细型混合料;粗集料指标测试结果证实SSC及VCADRC与混合料动稳定度间有着良好联系,因而可利用VCADRC进行沥青稳定碎石粗集料设计或评价;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的粗集料体积指标测试发现:单独一档粒径集料含量均与粗集料体积指标缺乏联系,整体的搭配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魏建明  周容  吴坤 《交通标准化》2008,(19):201-204
借鉴国内外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根据路基实际情况,通过车辙试验,分析不同温度下不同级配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的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内外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根据路基实际情况,通过车辙试验,分析不同温度下不同级配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的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总目标是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组成,而沥青用量对混合料的组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通过大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时,稳定度和流值可作为检测检验数据,密度、空隙率和饱和度等体积指标则是主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若 《交通标准化》2014,(9):37-39,42
Marshall法、GTM法和SGC体积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对于重交通条件下的沥青面层高温抗车辙混合料设计的适用性,采用以上三种试验方法对沥青路面的上、中和底面层级配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差异分析,以选出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马歇尔法和力学强度指标法对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沥青用量的确定,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发现马歇尔法设计结果仅能保证混合料符合体积参数要求,易产生级配粗细与沥青需求相左的矛盾,而力学强度指标法确定的沥青用量则趋于一定的沥青膜厚范围.对于固定的原材料,存在一个较好的级配可以使混合料在最佳沥青用量条件下既满足体积要求又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三点弯曲试验对不同设计方法下的不同公称最大粒径混合料进行动态弯曲疲劳试验,分析不同设计方法及公称粒径对混合料疲劳特性的影响大小及规律,对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疲劳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以期为设计耐久性较强的沥青碎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祝建平  郭聪 《交通标准化》2009,(15):243-248
分别采用马歇尔法和力学强度指标法对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沥青用量的确定,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发现马歇尔法设计结果仅能保证混合料符合体积参数要求,易产生级配粗细与沥青需求相左的矛盾,而力学强度指标法确定的沥青用量则趋于一定的沥青膜厚范围。对于固定的原材料,存在一个较好的级配可以使混合料在最佳沥青用量条件下既满足体积要求又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  相似文献   

9.
Superpave法确定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 《交通标准化》2010,(21):39-42
在王兰高速公路大粒径沥青碎石下面层施工实践中,采用Superpave法来设计公称最大粒径为31.5mm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30,确定其最佳油石比,并对最佳油石比下的LSAM-30进行路用性能检验,结果表明,采用Superpave法设计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渗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影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ATB25与ATB30两种密集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选择9种集料级配、3种沥青,以13种混合料试件的10项材料试验数据为参考列,以沥青稳定碎石疲劳方程中的k值与n值为比较列,进行影响沥青稳定碎石疲劳性能的灰熵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沥青稳定碎石疲劳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对应分析的统计学研究方法对相关结论进行统一.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油石比这两项因素是影响沥青碎石稳定基层疲劳性能的最关键因素;沥青饱和度影响着沥青体积百分率和矿料间隙率,而油石比的变化会导致沥青饱和度和沥青膜厚度随之变化,从而显著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熵法的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沥青稳定碎石的水稳定性有许多影响因素,如沥青性质、矿料性质、混合料配合比等,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对控制其水稳定性有着重大意义。利用灰关联熵分析法研究了沥青针入度、4.75 mm及0.075 mm筛孔通过率、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以及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空隙率、饱和度、粉胶比等对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研究表明,沥青用量、沥青饱和度、沥青针入度及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是影响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选取四种不掺结合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混合料,分别对其进行回弹模量、CBR、直剪、劈裂强度等试验,比较不同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情况,引入贝雷法的级配骨架性判定方法对上述四种级配混合料的骨架形成情况进行评价,并作为最终推介不掺结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集料级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振动成型法抗裂水泥稳定碎石在大广高速公路周口段的应用表明,由振动法确定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制成的试件其抗压强度和抗裂能力大大提高,符合"强度满足要求,抗裂性能最佳"的半刚性材料设计目标,以此为标准能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沥青混和料最大理论密度不同确定方法的分析,认为真空实测法比较合理,同时还指出计算法采用的集料相对密度应视集料吸收沥青数量而定.笔者还提出一种计算最大理论密度的新方法 有效体积法,并经过试验证明了有效体积法不但可提高实测效率而且精度完全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结合晋济高速公路沥青稳定碎石(ATB—2516cm)柔性基层施工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即原材料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并重点介绍了柔性基层不同于一般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碾压工艺及平整度、压实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成型方法的沥青碎石混合料性能对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不同成型方法对沥青碎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及相关试验指标,分别采用旋转压实法、振动压实法与大型马歇尔击实法成型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对试件各项马歇尔指标与采用不同振动时间成型的试件体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压实功相同原理,提出了基于旋转压实成型法和振动压实成型法设计的4个指标范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指标范围基本相同,仅沥青饱和度下限有5%差别;同时强调,在施工碾压时需保证足够的压实时间,才能使沥青碎石混合料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容易产生反射裂缝、水损坏等,有被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替代的趋势,但是柔性基层的厚度对路面强度的影响却不是很明确。通过试验路铺筑,并在各结构层表面进行承载板、弯沉试验,同时对级配碎石层的压实度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各结构层铺筑后路面强度变化的情况,研究得出,采用厚度过大的级配碎石层,路面的整体强度相对较低,同时过厚的级配碎石层采用分层施工又不利于其压实质量的控制。试验研究结果对级配碎石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十二五”江苏省干线公路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推广,系统梳理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分析阐述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要点、质量管理等方面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种备选方案.提出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并采用振动成型法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点工程建设,验证与优化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