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抵抗素、血脂及有关生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抵抗素、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内环境紊乱中的变化情况。方法70例2型糖尿病患者(2DM组)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抵抗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结果①2DM组的空腹血糖平均为(8.85±3.21)mmol/L,空腹胰岛素平均为(11.12±4.54)mU/L,抵抗素平均含量为(23.06±9.34)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2DM组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5.51±1.37)mmol/L、(2.48±1.60)mmol/L和(28.49±41.18)mg/24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环境的紊乱,其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抵抗素,并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  相似文献   

2.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26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3例)和对照组(43例)。冠心病组按冠脉狭窄积分又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33例);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酶法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胆红素。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2.30±3.84)μmol/L,直接胆红素为(4.07±1.45)μmol/L,间接胆红素为(8.23±2.82)μmol/L;正常对照组总胆红素为(14.59±4.37)μmol/L,直接胆红素为(4.66±1.55)μmol/L,间接胆红素为(9.93±3.33)μmol/L。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降低(P<0.05)。冠脉积分与胆红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总胆红素r=-0.263,P<0.05,与直接胆红素r=-0.187,P<0.05,与间接胆红素r=-0.261,P<0.05)。冠脉狭窄三组间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②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门冬氨酸钾镁(KMA)与普罗帕酮(Pr)联合应用与单用Pr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PSVT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单用普罗帕酮组,联合治疗组是在单药组的基础上加用KMA 30 mL+50 g/L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Pr用量及其心脏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5%,单药组72.5%,两组疗效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r用量联合治疗组(69.6±18.9)mg,单药组(102.8±24.1)mg,有显著性差异(P<0.01);副作用联合治疗组12.5%,单药组3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MA联合Pr治疗PSVT,转复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对重症肝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肝炎 16例共 36次作为治疗组 ,对照组为 2 0例重症肝炎 ,采用综合治疗 ,两组年龄、性别及肝功能相匹配 ;观察单次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与主要生化指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存活率分别为 6 2 .5 %和 37.5 % (P <0 .0 1) ,单次人工肝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 ,分别由 (5 36± 175 )和 (35 2± 113)下降为 (30 1± 10 5 )和 (16 2± 6 3) μmol·L-1,平均动脉压由 (72± 8)mmHg上升为 (81± 7)mmHg(P <0 .0 1) ,心率由 (10 6± 18)下降为 (86± 12 )次·min-1。结论 MARS人工肝能有效的清除有毒代谢物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预防或减轻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5.
国人切牙孔和切牙管的观察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西安地区收集的140例(男女各70例)成人颅骨切牙孔和切牙管的形态、径线以及切矛孔与周围有关结构的距离。其主要结果如后:①切牙孔近似圆形者占57.20%;椭圆形占40.10%;不规则形占2.70%。②切牙孔的矢径平均值为5.99±0.14毫米;横径平均值为5.05±0.09毫米。③切牙孔与周围有关结构的距离:前距平均值为5.14±0.18毫米;左侧距平均值为10.82±0.14亳米;右侧距平均值为10.91±0.13毫米。④切牙管之方向几乎全为直的。其长度平均值为12.17±0.28毫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小剂量(1mg/kg/次)阿霉素腹腔注射,每周一次共计10周。第11周测定左心室功能,结果显示:1.血压、心输出量、每搏量及心率无明显改变;2.左心室内压力峰值无明显改变,+dp/dtmax明显降低(对照组为728.88±38.39 KPa/s,ADM组为626.77±25.59,p<0.05),降低幅度为14%;3.-dp/dtmax明显降低(对照组为618.78±39.86 Kpa/s,ADM组为461.75±20.53,p<0.05),降低了25%,T值由对照的17±1ms延长至24±2ms,增加了41%(p<0.05);4.△P/△V无显著性改变。结果说明在严重的心力衰竭发生之前,反映心脏舒张性能的指标(T值、-dp/dtmax)已有明显改变,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饮食结构变化诱导SD大鼠肥胖及血压变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饮食结构变化对正常大鼠代谢及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以脂肪占热卡53%饮食喂养5、10周,观察实验大鼠收缩压、体质量、腹部脂肪量和空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等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组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5周组(105.506±4.634)mmHgvs.(100.060±4.773)mmHg,P<0.05;10周组(108.555±3.948)mmHgvs.(101.485±4.223)mmHg,P<0.01];高脂组大鼠体质量、腹部脂肪量及代谢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大鼠收缩压(SBP)随体质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增加而升高;大鼠血FFA与SBP、腹部脂肪占体质量的百分含量(Vfat%)、FINS、FPG、TG等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正常大鼠肥胖、代谢紊乱及血压升高;血游离脂肪酸升高可能为其糖脂代谢紊乱与血压升高的联系点。  相似文献   

8.
1.本文就191例成年干燥胸骨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其结果为:(1)胸骨长,其男女总平均值为142.2±1.01毫米(男147.60±1.24毫米,女137.54±1.30毫米);(2)胸骨柄长,其男女总平均值为48.90±0.39毫米;(3)柄最大宽,其男女总平均值为61.12±0.41毫米(男62.96±0.66毫米,女58.61±0.71毫米),(4)柄最小宽,其男女总平均位为32.90±0.37毫米(男33.71±0.48毫米,女31.97±0.34毫米);(5)柄厚,其男女总平均值为10.06±0.81毫米(男10.19±0.09毫米,女9.97±0.16毫米);(6)胸骨体长,其男女总平均值为95.14±0.92毫米(男100.18±1.15毫米,女88.20±1.14毫米);(7)体最大宽,其男女总平均值为37.92±0.42毫米(男39.20±0.51毫米,女36.98±0.49毫米);(8)体最大厚,其男女总平均值为12.04±0.16毫米。2.国人胸骨长、胸骨柄宽和柄厚以及胸骨体长和体宽之性差均非常显著。3.胸骨诸指数的男女总平均值为:(1)胸骨长宽指数为26.66;(2)胸骨体长宽指数为39.86;(3)胸骨宽厚指数为31.00;(4)胸骨体柄长指数为50.00;(5)胸骨长柄长指数为34.38;(6)胸骨柄宽长指数为80.00。4.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ATP结合体转运子(ABCA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经CT确诊的脑梗死患者96例,男7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10)岁;健康对照组90例,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5±11)岁。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全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ABCA1 596G→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脑梗死及对照组ABCA1-A与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1%、33.9%及51.7%和48.3%,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χ=8.99,P<0.05)。AA基因型与脑梗死发病率增高有关(RR=2.68,95%CI1.5-3.6,P<0.05)。血脂分析提示等位基因A携带者血浆HDL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等位基因G携带者(1.1±0.3vs.1.3±0.4,P=0.009),而甘油三酯明显升高(2.1±1.2vs.1.8±1.2,P=0.027)。结论ABCA1基因596G→A变异明显会增加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其致病机制可能与G→A变异导致HDL降低及TG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肾衰口服液 (SSOL)的作用机理 ,采用细胞培养与细胞分子学技术相结合方法 ,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该药 ,研究其对系膜细胞 (Mesangial cell,MC)增殖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影响。结果 :SSOL加入 MC培养体系 6 d后 ,MC数 (活细胞个数 )为 4 6 70 0± 3819,明显低于对照组 14750 0± 13919(P <0 .0 1) ;该药抑制 MC增殖作用亦较对照组显著 (P <0 .0 1)。MC上清液中 TNF-α含量对照组为 (8.98± 1.11) mg/ L ,治疗组 (1.6 4± 0 .57) mg/ L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提示 SSOL对肾小球 MC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LV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10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LVD 100 mg/d,同时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随访时间为(28±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6.9%和14.0%(P<0.05),Child Pugh评分下降≥2分的患者分别为89.2%和62.4%(P<0.05)。肝癌发生率分别为3.4%和4.0%(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Child Pugh评分、改善肝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HBeAg和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12、24个月时发生YMDD变异率为24.1%和35.2%,但多数发生变异的患者继续治疗肝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结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LVD治疗可以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中药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用OKT单克隆抗体检测了112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52例。发现中药治疗组治愈率86.6%,总有效率98.33%;西药对照组治愈率71.15%,总有效率90.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TH)的比例明显低于抑制性T细胞(TS)(P<0.01);中药治疗组辅助性T细胞(TH)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TH)较治疗前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1)。说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服中药后,机体内辅助性T细胞比值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高胆固醇饮食对胆囊结石形成和胆囊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HCD)能否引起胆囊胆固醇结石和对胆囊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实体解剖、B超观察HCD组、正常对照组的胆囊成石情况;测定两组的胆囊运动功能;用放免法测定空腹及脂肪餐后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用比色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观察胆囊病理学改变。结果HCD组的胆固醇结石成石率、胆汁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D组的脂肪餐后CCK水平、胆囊排空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CD组有9例出现胆囊炎症性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仅1例出现黏膜水肿。结论高胆固醇饮食可以造成家兔的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的原因可能与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胆固醇代谢紊乱、血浆CCK水平降低、胆囊炎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尿酸水平对冠脉病变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164例)和正常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间尿酸水平的差别及与CHD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16.67±97.35)μmol/Lvs.(286.16±98.33)μmol/L,P<0.01]。随后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糖尿病、性别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因素的作用后,尿酸对回归方程的影响达不到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明显提高。结论高尿酸血症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尚缺乏充分证据,应用尿酸与血糖综合评估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高脂蛋白「LP(a)」血症与脑梗死发病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63例脑梗死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的LP(a)浓度进行测定,并对上述各组LP(a)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LP(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中年龄〈65岁的LP(a)浓度高于年龄≥65岁组。结论高LP(a)血症是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特别在青壮年脑梗死发病中起着作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对LP(a)的检测,并对高L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正常人及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患者血小板膜流动性 (PMF)及辛伐他汀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0例正常人及 30例OMI患者 ,分离血小板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偏振度P′及计算出微粘度 η ,以确定PMF的变化 ,同时测定血浆胆固醇 (Tch)的变化 ,对 30例OMI患者在服用辛伐他汀 6周后再次检测P′和 η及血浆Tch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OMI组比正常组PMF显著降低。②用辛伐他汀干预后 ,PMF得到改善。③OMI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组的PMF低于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组。结论 ①OMI患者PMF降低 ,血小板结构可能发生损伤。②降脂药物可能对血小板膜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验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血清溶菌酶含量(μg/ml)为5.31±0.72,益气养血保元方组为7.02±0.44(P<0.01);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MΦ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分别为14.58±2.01和0.1826±0.043;益气养血保元方组分别为52.48±4.12及0.7249±0.1222(P<0.01);益气养血保元方组的MΦ中ANAE及ACPasea活性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说明益气养血保元方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有正性作用,提示益气养血保元方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血回输(UVB)加中药补肾益脑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脑活素加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主要症状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实验室检测项目(TG、PO2、SOD、MDA、WBV)两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明显地得到改善(P<0.05)。说明该疗法可降低血脂、血粘度和MDA,提高血氧含量和SOD含量,较单纯西药为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210例(成人137,儿童73)尸体对腹腔动脉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表明: 1.起始高度:在T_(12)椎体下1/2—L_1椎体上1/2之间,儿童比成人高半个椎体。 2.长度:成人平均值为1.01±0.03厘米,儿童为0.72±0.03厘米。 3.口径:成人平均值为0.82±0.02厘米,儿童为0.44±0.02厘米. 4.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0.35±0.03厘米。 5.其主支起始的顺序:胃左动脉为第一支者占80.48±2.73%,其次为脾动脉和肝动脉。 6.有膈下动脉者占35.23±3.29%,未发膈下动脉者,占64.77±3.29%。 7.类型:Ⅰ型(胃、肝、脾动脉干)占91.43±1.93%为常见型,其余为少见或罕见型。  相似文献   

20.
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后服“心肌荣”组15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8.02±0.76,对照组15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17.39±2.06;正常组24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7.51±1.48.“心肌荣”组该酶活力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而接近于正常组。说明心肌荣对由异丙基造成的心肌坏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