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射线全身照射(Totalbodyirradiation,TBI)是骨髓移植方案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有灭癌作用,同时能够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及提供异基因骨髓移植所需的"空间"。本文将重点论述TBI这一与常规治疗不同的特殊照射技术中有关放射物理因素。对我和方法1对象12例骨髓移植患者实施TBI,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变初发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恶性淋巴向回。2例。2方法2.1骨髓移植方式异基因骨髓移植3例,自体骨髓移植5例,混合骨髓移植名倒。2.2照射条件常规放射治疗在源皮底…  相似文献   

2.
bcl-2基因为一原癌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q21,编码结构为239个氨基酸多肽。它的重排与淋巴瘤和白血病有关,且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采用荧光标记的抗bcl-2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bcl-2的表达,并探讨了bcl-2表达的临床意义。材料及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1997年2月至1998年7月收治的36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发34例,复发2例(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男25例,女11例,年龄12~70岁(平均39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抗全T细胞单克隆抗体,抗普通淋巴母细胞抗原(CALLA)单克隆抗体,抗HLA-DR非多态性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辅以SmIg检测及Es花环形成试验,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4种免疫学型别T-ALL,B-ALL,C-ALL和N-ALL。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结果以C-ALL属多,T-ALL及N-ALL次之,B-ALL少见。T-ALL多见于男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效果。方法 三联鞘注治疗基础上,对30例淋巴源性白血病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igh-dose arabinside-cytosine HDAra-c)加(或不加)大剂量甲氨碟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预防治疗,全部病例均以MCP-841方案治疗。结果 HDAra-c加HDMTX组21例,11例已停化疗,持续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4例报告刘心,刘陕西,邵文斌(西安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710061)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微波高热体外净化的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白血病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急性白血病3例(M32例,M4b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由于细胞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应用和支持疗法的改善,急性白血病的化疗已有很大的进步;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总结我院1973年1月~1977年3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急性白血病6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多原发恶性肿瘤并不罕见,国外报道已逾两万例,国内报告亦过500例,但淋巴系统与神经系统先后发生恶瘤并以再障为最终转归者却极为罕见.患者孙某男性53岁,住院号188053,1978年4月右颈部出现数个无痛结节,大者若鸡卵,经局部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淋巴肉瘤混合细胞型。遂用cop 方案化疗,历时5年共用了8个疗程,其间配以中药、免疫、同化激素等治疗,疗程中体质状况良好,除按计划门诊化疗外,一直坚持上班.但病后第6年(1985年9月),无原因出现头痛,且渐增重,并伴以呕吐、嗜睡,继而出现左侧肢体运动及部分感觉障碍而急诊收  相似文献   

8.
结节病(Sarcoidosis)以往又称类肉瘤病Boeck氏病、等等。本病于1875年首先由Hutchinaon氏报告。国外报导较多,已被认为不是一种少见疾病。国内仅有个案报告。现报告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三例肺结病,并结合文献就x线诊断和分期问题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0例正常儿童及4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结果:在AL诊断时,TNF-α活性显著升高;当患儿获得部分缓解到完全缓解时,TNF-α活性进步降低,其最低值仍高于健康儿童(P<0.01~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TNF-α在任何阶段都低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P<0.01);血清TNF-α水平和临床疗效之间显示负相关性。作者认为测量血清TNF-α活性可以作为一项判断AL疗效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 多发性皮肤淋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报道尚少。其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现报道临床及病理所见一例于下。患者王××男性,22岁,干部,住院号2808。因全身皮肤出现肿物10个月,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使用"氟达拉滨+马利兰(Flud+Bu)"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患者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急非淋白血病1例.预处理方案包括氟达拉滨30mg/(m2·d)×4d,注射用马利兰3.2mg/(kg·d)×2~4d;非血缘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5mg/(kg·d)×3d;供者为其HLA配型相合的同胞或非血缘;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合计CD34+细胞3.0~8.03×106/kg(平均4.29×106/kg),单个核细胞6.74~13.51×108/kg(平均9.01×108/kg);采用"环孢霉素+短疗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预处理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重建造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STR-DNA证实均为完全供者植入;1例急淋L2患者在移植后早期(<30d)白血病复发导致死亡,其余5例患者随访8~20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均存活,至今无白血病复发.结论 "氟达拉滨+马利兰"预处理方案移植相关并发症轻,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远期疗效尚待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三尖杉酯类生物硷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已得到肯定,单用所得的完全缓解率为16.6—27.7%。为了提高疗效,我们在一九七七年十月——一九七八年三月,半年内试用了以三尖杉酯硷为主的HOAP联合化疗方案,连续无选择地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称急粒)6例,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前期,系指在白血病确诊之前,临床及血液学表现异常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有关白前的报告逐日增多,我们遇到一例幅射所致呈再障表现,后发展为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白前病例,较为特殊,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4岁,贵州人,技术员、住院号94291。因头昏乏力,而色发黄,间  相似文献   

14.
1923年首先由Ewald报告一例急性白血病,在其造血器官内网状细胞增多,末稍血内亦出现网状细胞,该细胞非常幼稚,似乎介于网状内皮细胞与原血细胞之间,他认为系单核样细胞或组织细胞,遂称该例为“白血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1924年Letterer又报告一例,提出“非白血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的命名。1939年Scott及Robb—Smith从10  相似文献   

15.
Ewing肉瘤,又称尤文氏肉瘤,是骨科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一种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骨原发肿瘤,在青少年骨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尚缺乏有效方法。1987~1992年我们共收治尤文氏肉瘤9例,现将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科本组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者21岁,最小者6岁,平均年龄14.4岁。病变位于股骨者4例,肱骨2例,胫骨2例,骶骨1例。均以局部疼痛、肿块形成及类炎症体征就诊。9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股骨1例拒绝手术,只行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处骨1例属H次入院手术切除,其余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全身…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似有增高趋势,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又占急性白血病的1/2以上。如我院自1972年7月~1976年12月血细胞室共接诊各型白血病53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29例,急粒190例。急粒占白血病的35.6%,占急性白血病的57.6%,故可说是常见病之一。目前抗白血病化疗也日新月异。特别是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对  相似文献   

17.
文献报导某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称急淋)患者在急淋典型改变以前呈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等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征象(1),此变化具有对激素良好反应,“再障”可很快缓解,但多于半年内呈现典型急淋变化等特点,Bernarrd曾观察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国风产一系列抗非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单抗),以免疫荧光技术,对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与分型,比较了ANLL免疫学分型与细胞形态学分型的关系和CML急变期与慢性期抗原的不同点;并对4例形态上难以分型的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免疫学分型。结果发现:国产的一系列抗非淋巴细胞单抗,可把FAB_(M1~M5)分为原粒、早幼粒及幼单单核细胞型;ANLL免疫学分型与形态学分型有关,但又不完全一致;28例慢性期CML全部与一个中性粒细胞的单抗反应,而8例急变期CML原始细胞无此抗原表达。4例细胞形态学分型困难的AL经单抗进行免疫学分型,3例为急淋,1例为急非淋。  相似文献   

19.
<正> 淋巴上皮瘤恶变极为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男性,64岁,以左侧腮腺帅块7年,右下腹包块伴下肢肿4年,加重4个月的主诉入院。10年前曾因左侧腮腺肿块、颈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病检为淋巴上皮瘤。术后深部X线治疗,腮腺颈部各为DA25GY/2周。1年后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又行X线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 低增生性白血病(Hypoplastic leukemia)为白血病的少见类型,且多见于成人,不易缓解,小儿患者甚为少见,我们最近收治一例12岁女孩经骨髓活检确诊为低增生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采用了较强的VCP方案(强地松,长春新碱、环磷酸胺)化疗七周获得完全缓解,现报道如下: 患儿,女,12岁,1986年元月2日入院,入院前一月始感乏力,面色渐苍白,偶有发烧,曾在当地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