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车对车碰撞相容性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上相容性研究动态,以及长城某轿车在碰撞仿真分析及实车试验中进行碰撞相容性研究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2.
Euro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欧盟新车评价规程)在2020年加入正面MPDB(Mobile Progressive Deformable Barrier,正面可变移动壁障)碰撞工况,并加入碰撞相容性评价。对MPDB碰撞工况及碰撞相容性评价规程进行了简要介绍,识别出现有某车型在MPDB工况试验后碰撞相容性的典型问题;对一种应对MPDB工况碰撞相容性同时兼顾其他典型碰撞工况的车辆前端优化设计思路与过程进行介绍说明,为其他需满足相应评价规程要求的车型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含第二次碰撞的车对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根据现场痕迹即可含第二次碰撞的车对车碰撞事故进行分析与再现的计算模型,为此模型对日本汽车研究所提供的5例实车碰撞试验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汽车正面碰撞试验法规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西产 《汽车工程》2002,24(1):1-5,14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汽车正面碰撞试验方法、现有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在碰撞相容性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CAR to CAR正面偏置碰撞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AR TO CAR正面碰撞中,轻型车辆驾驶员相对于大型车辆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这是由于车辆具有不同的碰撞相容性造成的。碰撞相容性的不同主要取决于车辆自身的特性,车身重量、前部刚度和外形是影响车辆碰撞相容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和试验数据方面探讨碰撞相容性在CAR TO CAR 正面碰撞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车辆碰撞过程的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介了以模拟车对车碰撞事故为目的的实车碰撞试验,采用21起车对车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对碰撞条件、碰撞形态、碰撞能量消耗分配等碰撞特征参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车辆防撞性和碰撞相容性的设计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相容性指标——吸能率rE并验证其合理性,该指标可望解决现有评价指标对车辆侵入程度的量化缺乏连续性和普适性的问题。然后对参数化模型进行自动更新,从而进行设计变量优化求解,最终形成一套集成设计方法。工程实例显示,提出的吸能率指标rE可实现对目标车辆攻击性程度的连续量化评估,参数化优化策略可有效提升车辆碰撞相容性和设计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碰撞相容性因素的车辆追尾事故深入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泉  李一兵 《汽车技术》2006,(Z1):72-75
为详细了解北京市追尾事故车辆的分类对比情况,基于车辆碰撞相容性因素构建了追尾事故的深入数据分析模型,包括追尾事故车辆的基本类型、结构形式及几何特征对比、车辆碰撞损坏特点、车内乘员伤害情况及其相关性等方面内容。利用真实交通事故案例对车辆碰撞相容性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车辆追尾事故的预防与伤害减轻等项研究提供参考,指出今后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9.
模拟现实交通事故中的碰撞,展开车对车偏置碰撞试验,对试验中特殊的设施、准备方法、试验控制及试验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展开两车正碰试验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2004,(2):50-51
我国是汽车交通事故高发的国家,每年交通事故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随着我国向汽车社会的过渡,交通事故呈现上升的趋势。除了对交通管理的完善和提高驾驶员的素质,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外,对汽车碰撞中乘员的安全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对中国新车评价程序(C-NCAP)2021年版中首次引入的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碰撞试验工况进行了介绍,对碰撞兼容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一种针对于MPDB工况碰撞兼容性的优化方案.仿真分析与验证的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可明显改善碰撞兼容性得分,可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
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汽车,其碰撞安全性尤应关注.文中重点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仿真确定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阐述了对其碰撞试验方法的思考.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车辆结构改进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车辆与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的动态数值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车辆与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动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车辆行驶轨迹、乘员冲击加速度以及车辆损伤形态3个方面,验证了动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并分析了弯道混凝土护栏曲线半径对乘员碰撞过程中所承受冲击加速度的影响;得到乘员风险的最不利护栏半径。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是进行汽车护栏碰撞研究的有效方法;弯道处护栏的形式对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车体结构正面碰撞的加速度与乘员损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实际的碰撞加速度曲线的特点,建立“尖顶等效方波”模型,研究尖顶等效方波的特征参数影响人体损伤响应的规律,从而指导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首次引入了正面50%重叠可渐近变形移动壁障碰撞工况(MPDB)用于评价车辆的碰撞兼容性.为了提高试验车在MPDB工况中的碰撞兼容性表现,得到影响碰撞兼容性的关键车体结构和基本的结构设计原则,应用对碰理论分析MPDB工况的2个基本物理问题——壁障与车体的吸能关系和运动变形关系.基...  相似文献   

16.
A rigid body model to represent a side impact crash is constructed using five degrees-of-freedom (dof) for the vehicle and three dof for each occupant in the vehicle. Nonlinear stiffness and damping elements and the presence of physical gaps between several components make the model highly nonlinear. The model is validated using experimental crash test data from a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 database. To simplify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proces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parameters to be identified at each stage, a two-step process is adopted in which the vehicle is first assumed to be un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occupants, and its model parameters are identified. Subsequently, the parameters in the occupant models are identified.

The active set method with a performance index that includes both the L2 and L norms is used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 challenge is posed by the fact that the optimisation problem involved is non-convex. To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a large set of random initial values of parameter estimates is generated and the optimisation method is applied with all these initial conditions. The values of parameters that provide the minimal performance index from the entire set of initial conditions are then chosen as the best parameter values. The optimal parameters values thus identified are shown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tch between the model responses and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sensor signals from the NHTSA crash test.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动汽车结构特点和特性,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相对应的电安全法规和标准,提出了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程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电动汽车的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试验程序和评价方法,比较和分析了原型车和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结果,揭示电动汽车在正面碰撞形式下的碰撞特性,以及现行安全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范兵  严斌  秦明 《汽车科技》2005,(2):32-36
车辆碰撞中对碰撞能量吸收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截面的薄壁梁进行了碰撞性能的有限元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用此有限元模型对碰撞仿真中时间步长问题进行了研究,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