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实现钢桥表面锈蚀的准确提取及可视化,提出基于三维重构的钢桥锈蚀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采集桥梁影像,基于倾斜摄影生成三维点云模型,通过点云模型进行RGB颜色分布直方图统计,获取模型初始聚类中心,运用K-means聚类算法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获取锈蚀最佳分割阈值,进而对锈蚀率及锈蚀等级进行评估,并结合点云模型实现锈蚀可视化。以某钢桁拱桥为背景,采用该方法提取锈蚀区域,基于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精确度评价,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钢桥的表面锈蚀率1.3%~9.4%,锈蚀等级为3~4级;提出的钢桥锈蚀提取方法平均正确提取率可达90.1%,平均漏提取率、误提取率分别为9.9%、8.2%,可有效用于钢桥表面锈蚀提取。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选择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法、准备实验仪器、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实验技能,以培养高科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数据可视化是分析试验结果的重要手段。文中介绍了200km/h旅客动车组风洞试验表面压力分布的试验数据处理及如何利用Tecplot软件绘制成云图,从而使风洞试验的数据由抽象变为形象化,为试验数据可视化提供了简单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包含射频、条码、无线通讯和GPS定位等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教学实验系统,阐述基础技术、技术应用与综合实验3层实验系统组成的总体架构,通过供应链全程可视化监控系统案例,说明其功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方法进行改进,能克服原实验方法的不足,避免实验中加入浓H2SO4的炭化现象。能缩短反应时间,减少副产物的发生,并能高效快速提高产率。  相似文献   

6.
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着重研究了利用航测或外业勘测地形数据,在微机上建设设计线行经地区的三维空间的地形模型。利用平面,纵断面,模糊面及桥,隧,路基等设计数据建立线路三维模型,以及将这两个模型拼合在一起形成铁路线路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拼合地表面和线路表面时采用分治算法,且可将面与面时求交计算简化为线段间的求变计算,故计算工作是较少且速度快,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AutoCAD及3DS即可达到对铁路线路进行三维造型目的,以本文提出和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完成了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系统的开发,利用该软件对西安-南京线,西安-延安线,遂宁-重庆线等多条设计线进行了三线建模并制成了三维动画,验证了本文及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的系统软件的正确性,同时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及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行列车车厢内火灾烟气特性与温度场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国标YW22车厢的1/5缩尺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燃烧风洞提供的流场模拟列车运行时的速度场。对运行列车车厢内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流动特性和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运行列车缩尺实验的模拟手段和方法,并积累经验和实验数据,为铁路列车火灾的控制和未来的全尺寸实验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铁路线路设计中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的路线设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式--可视化辅助设计,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采用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地面和线路的三维真实感图形,为实现勘测设计一体化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对可视化设计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三维真实感图形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采用Visual C 和OpenGL来完成系统的编码实现。  相似文献   

9.
铁路提速是铁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实验方法,对山区铁路提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力图为山区铁路提速及既有线提速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仿真实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我国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及已定的技术参数,建立了京沪高速铁路仿真实验系统,为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法和运营参数的模拟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测量列车表面压力分布,需采用采样管将列车表面拍式感压片感应的压力引至室内传感器,采用合理直径和长度的采样管是试验结果可靠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采样管管径、长度对稳态测压响应时间的影响,采样管长度对不同频率信号瞬态压力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管管径为1.8 mm、长度在100m以内时,稳态测压响应时间满足试验要求;采样管长度在25m以内时,响应时间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不同频率的瞬态压力对应的最佳采样管长度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瞬态压力信号频率采用不同长度的采样管.将上述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车试验,测得的列车表面压力分布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综合空气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我国即将投入运营的“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研究过程: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动模型试验、在线实车试验;对两种不同头形的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列车空气阻力、列车表面压力分布、气动升力、横向气动力、列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空气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动力车冷却风道一位百叶窗空气流向、流速。结果表明,“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能够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桩台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所需桩土荷载比主要靠经验或试验确定。通过假定桩台间网下凹变形为抛物状、大小等于桩间土下沉量减去桩的下沉量,引入Jones经验公式,推导出桩顶、桩间土荷载和桩土荷载比计算公式,采用试算法确定地基沉降。试验对比表明,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张经强  张斌 《机车电传动》2001,(2):21-23,50
运用流体动力学数值计算软件CFX,采用三维粘性不可压缩雷诺平均应力方程和k-ε双方湍流模型,对200km/h电动旅客列车进行了表面压力、速度分布及空气阻力的计算分析。所得结果与相应实车试验和风洞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开敞式锯齿形雨棚屋面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目前没有可供设计使用的规范条文,现阶段一般是进行风洞试验,由风洞试验结果得到相关的体型系数。本文结合苏州站、南京南站无站台柱雨棚风洞试验,研究开敞式锯齿形雨棚屋面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分布规律,并与封闭式锯齿形屋面进行对比,为锯齿形屋面结构计算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开敞式锯齿形雨棚屋面,其风压体型系数均不大,大部分在0.3左右或小于0.3;(2)风吸体型系数除极小范围的边缘区域达到-1.6外,大部分在-0.3~-0.6之间,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封闭式锯齿形屋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何川  封坤  晏启祥 《铁道学报》2012,34(4):101-109
以在建的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隧道为背景,采用自行开发的"多功能盾构隧道结构体试验系统"装置,对大断面宽幅管片衬砌结构在通缝及错缝拼装方式下环向内力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型试验实测与分析,并对正弯区和负弯区目标管片表面应力的分布进行测试,同时采用数值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缝拼装管片结构内力沿幅宽的变化很小,而错缝拼装管片结构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内力沿幅宽的分布有所差异,水压越大其差异越小;管片手孔密集区往往会出现应力集中,同等条件下正弯区表面应力状态比负弯区更为不利;管片厚度方向表面应力分布呈显著的非线性变化,高水压使其非线性变化加剧。  相似文献   

17.
对新建鲁南高铁站场软土地基采用微型注浆钢管桩进行加固,探讨了软土地基微型注浆钢管桩加固方案及其施工技术;为评价站场软基微型注浆钢管桩加固效果,开展微型注浆钢管桩成桩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试验,通过埋设监测元件获得加固区邻近区域土体的变形分布与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微型注浆钢管桩成桩过程中,地表纵向水平位移变化比较小,地表竖向位移无明显变化,产生的深层横向水平位移和纵向水平位移都较小;并且在成桩过程中,各测试断面的孔隙水压力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略有降低,没有出现明显的超孔隙水压力。这些结论证明采用微型注浆钢管桩加固站场软基是成功的,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之星”号列车端部流线型长度达到5.5m,且采用双拱外形。司机室向车体顶部过渡曲面曲率较大,容易产生流动分离现象,为检验端部流线型外形设计的合理性,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局部表面空气压力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力车司机室向车体顶部过渡曲面局部表面未发生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19.
动荷载作用下高温冻土路基动力响应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由于列车动荷载对土体产生扰动而影响其稳定性。通过分析影响冻土路基应力、变形及温度场等主要因素,建立冻土路基模拟试验装置;在路基内部及周围地表布设压力和变形传感器,并用自行设计列车动荷载加载装置对路基施加模拟荷载,进行冻土路基动力响应模拟试验。试验获得不同动荷载频率作用下路基周围地表变形以及内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动荷载频率对地表竖向位移及路基土压力的影响均存在一个临界值,采用适当的列车行驶速度可减小对冻土路基的挠动;路基内部温度场监测结果表明,动荷载可引起土体局部温升,建议采用积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路基的冻结状态。研究成果可为维护青藏铁路路基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从试验装备、控制方式、检测试验等方面对一种独特的机车司机室安全压力试验装置进行介绍,并对机车司机室安全压力试验的方法及内容进行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