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和性能,建立了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模拟计算分析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分析了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对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曲轴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曲轴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构想,设计了2种三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建立了评价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减振特性的计算模型,提出了选取各级扭振减振器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微车因动力传动系扭振引起的低速车内噪声和振动问题,应用双质量飞轮进行扭振治理,以达到降低该车低速车内噪声和振动、提升整车NVH性能的效果。在治理过程中,通过扭振当量计算模型,研究了双质量飞轮初级惯量、次级惯量以及扭转刚度对其减振效果的影响,为双质量飞轮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并以解决该实际工程问题为基础,提出了应用双质量飞轮进行轴系扭振治理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减振器和弹性联轴节在机车柴油机轴系扭振中的减振特性。减振器能显地减小振振幅和附加剪应力,弹性联轴节可以明显地改变低频固有频率和临界转速,对减小振幅和应力有效果,但会使某些节点的振幅和某些轴段的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5.
汽车发动机扭振激振力矩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并介绍了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发动机扭振激力矩的确定方法和过程,进行了编程计算,得出了实际发动机的具体结果和曲线图,为正确、快速地确定发动机的据振激力矩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某不对称独塔斜拉桥为例进行风致颤振分析,用桥梁有限元分析程序Midas Civil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对该桥成桥状态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根据动力特性计算弯扭耦合颤振和分离流扭转颤振临界风速,对其抗风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桥成桥运营状态能够抑制自激风振。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微车因动力传动系扭振引起低速车内噪声与振动问题,通过优化汽车驱动轴进行扭振治理,并达到降低该车低速车内噪声与振动,提升整车NVH性能的效果.在治理过程中,通过扭振当量计算模型,研究了驱动轴刚度对其扭振模态的影响,为传动系的匹配设计提供了参考;并以解决该实际工程问题为基础,提出了通过驱动轴的优化进行轴系扭振治理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讨论AVL Designer软件在发动机曲轴扭振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3个关键问题:载荷数据、曲轴刚度数据和扭振结果分析。缸压传感器测量获取的载荷数据比Boost软件计算更加精确。曲轴刚度数据由试验、有限元计算或AVL Autoshaft计算获取。扭振结果分析包括临界转速、节点位置等。  相似文献   

9.
减振器是车辆悬架的主要阻尼元件,减振器的外特性由示功图p=f(s)和速度特性p=f(v)表示。正常示功图应当完整、圆滑、丰富、无畸变;复原阻尼力大于压缩阻尼力;最大阻尼力要符合设计目标,才能满足车辆行驶安全性和平顺性的要求,双筒液压减振器存在临界速度低和易产生气泡的缺点,导致发生外特性畸变,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由于在贮油腔内有预充气,在工作过程中有一定的背压,从而能有效地消除外特性畸变,对所研制的双  相似文献   

10.
使用手动变速箱离合器的车辆,在怠速爬行工况时,往往由于离合器本身结构的原因,不能起到减振的效果,从而导致变速器异响,影响整车NVH特性。以国产某SUV柴油车为例,分析其怠速异响产生机理,通过改变扭转减振器的扭转刚度、摩擦阻尼、预紧力矩及刚度级数等参数,优化离合器扭转特性曲线,并进行车辆试验,使用扭振分析仪测试扭振变化,采用等级评分法对怠速爬行噪声进行主观评价。最终获得一种大转角、异阻尼、三级减振离合器方案,从根本上缓解了车辆怠速爬行异响状况。针对该车进行的改进方法和新结构亦适用于任何使用带有扭转减振器从动盘结构的车辆。  相似文献   

11.
节流阀结构是影响减振器阻尼特性的主要因素,为了得到其结构参数,作者建立了高速列车二系横向减振器内流场的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分析减振器内部三维动态流场,得到节流阀阻尼孔的尺寸以及开阀阻尼力和开阀速度,并分析了开阀速度和油液温度对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调节节流阀参数可以得到满足减振器性能要求的阻尼特性;高温时减振器阻尼力减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节流阀片易开启以及油液动力黏度降低;开阀速度极小的改变会引起减振器阻尼力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各种机车柴油机轴系扭振计算结果,研究了机车柴油机轴系扭振计算中,分支轴系的影响,阻尼系数的选取和曲柄迁杆机构往复运动惯性力的影响等问题,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实际计算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EXCITE-designer的车用柴油机轴系扭振与减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VL公司开发的发动机模拟软件EXCITE-designer的功能和特点,针对某车用柴油机飞轮螺栓断裂问题,基于该软件对轴系进行了扭振与减振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计算悬索桥特性的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以一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力学模型,计算此桥的自振频率和振形,并分析跨度比改变对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同类桥型的动力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曲轴扭振相位诊断内燃机故障缸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依据内燃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利用实测曲轴扭振信号简谐分量的相位特性诊断内燃机故障缸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依靠先验知识,能简便而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缸号.以6135ZG柴油机为对象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实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0.5谐次扭振位移的相位角可以准确判断出内燃机故障缸号.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悬架减振器试验系统的功能,根据《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要求对试验系统硬件进行了设计,利用虚拟仪器图形化编辑语言LabVIEW对减振器试验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实现了信号的数字滤波、拟合等处理及阻尼力信号、位移信号的频谱分析,通过该试验系统可以检测出减振器的示功特性曲线与速度特性曲线,从而判断减振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内燃机轴系扭振理论分析中阻尼系数难以选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识别轴系各主要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将轴系多质量系统简化成当量扭摆系统,利用扭振能量理论推导了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与轴系各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关系式.如果已知轴系角振动模态阻尼比,通过分析轴系扭振阻尼特性,并选择合适的轴系角振动模态,即可识别出对轴系扭振起主要作用的阻尼系数.对某6缸和4缸柴油机的仿真和试验研究表明,所识别的轴系部件扭振阻尼系数的最大误差为4.89%,也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ANSYS软件分析多自由度系统在简谐激励作用下的稳态受迫振动.以双质量弹簧阻尼系统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动力响应以及动态特性.分析了系统的质量、激振频率、刚度及阻尼对缓冲包装系统振动的影响,从而指导实践中包装结构的优化,减少包装件在流通中的破损.  相似文献   

19.
车辆悬架最佳阻尼匹配减振器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使设计减振器对车辆具有最佳减振效果,利用悬架最佳阻尼比,对减振器最佳阻尼系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数学模型,提出了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优化方法,对设计减振器进行了特性试验和整车振动试验,并与原车载减振器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减振器特性试验值与最佳阻尼匹配要求值的最大偏差为9%,而且,在低频范围内,设计减振器的整车振动传递函数幅值明显低于原车载减振器的幅值,有效遏制了簧下质量在13Hz附近的共振,因此,减振器速度特性模型和阀系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复兴号CR400BF高速动车组动力转向架的牵引电机采用特有的四点弹性架悬方式, 在电机和构架之间安装有横向液压减振器和横向止挡, 首次采用牵引电机作为动力吸振器来控制转向架蛇行运动稳定性和蛇行频率, 从而避免引起车体弹性模态共振; 考虑悬挂参数和轮轨接触非线性, 建立了复兴号动车组非线性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 通过悬挂模态计算和动力学时域仿真, 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动车蛇行运动的影响规律; 基于将电机作为动力吸振器的原理, 优化了电机节点横向刚度和横向减振器阻尼; 考虑动车组运营中的轮轨匹配随机因素, 组合400种轮轨随机匹配状态, 仿真分析了动车的动力学性能; 开展动车组长期线路动力学跟踪试验, 研究了动力转向架蛇行运动演变规律。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 牵引电机弹性架悬下的构架横向加速度频谱图从以蛇行频率为主频的单峰值变化为主频在蛇行频率两侧的双峰值, 说明电机起到了动力吸振器的作用; 将电机作为动力吸振器能够提高动车蛇行运动稳定性, 具有不同等效锥度的典型轮轨匹配下非线性临界速度超过500 km·h-1; 动车蛇行运动最高频率被控制在6 Hz附近, 远离车体中部菱形弹性模态频率8.5 Hz, 避免了转向架蛇行运动激起车体弹性共振; 动车组在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下, 构架端部横向加速度小于0.5g, 平稳性指标小于2.5, 轮轴横向力和脱轨系数等运行安全性指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