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Linux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与网络的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和复杂化.各种计算机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何从技术、管理、法律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来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计算机安全人员的共同目标.文中主要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的设计原理和在Linux操作系统(主要是在RedHat)下,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层贝叶斯网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从审计数据中自动学习知识生成入侵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检测入侵行为,从而提高入侵检测系统得自适应性和可移植性,降低系统的误报率和误检率.并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基于贝叶斯网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实验数据采用KDD cup 1999年的部分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只使用10%训练数据和部分记录属性来学习的情况下,检测效果仍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异常发现技术和模式匹配技术各有利弊的特点,设计了将这两种技术综合运用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将模式匹配技术与基于统计各类状态的异常发现技术相结合,达到增强系统准确性、完整性的目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网络流量下,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及发现入侵数据的功能,并对通过异常手段入侵的数据也有着较完善的发现与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4.
BM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入侵检测技术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基于规则的入侵检测来说,模式匹配算法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能.文中介绍了KMP和BM算法,对BM算法的改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种改进的BM算法,改进后的算法极大地提高了匹配速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基于主机的人工免疫入侵检测模型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构建基于主机和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通过否定选择、静态克隆和动态克隆等算法,利用测试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得到与预期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利用特征选择和支持向量机(SVM)参数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一种特征选择和SVM参数联同步优化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将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作为问题优化的目标函数,网络特征和SVM参数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找到最优特征子集和SVM参数,最后利用KDD 1999数据集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入侵检测算法,同步优化算法能够较快选择最优特征与SVM参数,有效提高了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加快了网络入侵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7.
润扬大桥结构安全监测系统通信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系统是对桥梁服役期间的运营环境和结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的一个完整的长期在线监测系统.作为该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信网络的研究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不同的结构监测需求构成的通信网络种类、方案、工作原理及其网络协议.对润扬大桥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中的通信网络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网络入侵检测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是模糊的,要准确界定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是目前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在网络入侵检测中运用模糊择近原则,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对网络入侵参数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把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区分开来,提高了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C/S结构的阅览室门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过程.系统基于C/S(Client/Server)模式运行.服务器端为阅览室管理模块.客户端为阅览室刷卡显示模块,每个客户端由一台PC机和一台读卡器构成.读卡器和PC机之间通过RS232口进行通信,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码保证通信的准确性.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系统,支持TCP/IP协议。  相似文献   

10.
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网络通信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汽车检测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的质量和效率,对传统的串行、共享文件与网络数据库通信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Winsocket的通信方式,采用Winsocket技术设计了数据帧和命令帧两种报文结构。在C/S模式下解决了汽车检测控制系统车辆调度和检测数据实时传输网络通信问题,提高了系统运行过程的稳定性与检测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