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本文结合微机控制可控顶调速系统 尾部监测报警系统这种新型调速制式的特点及其在石嘴山站的成功应用,阐述了这一调速制式对于我国中小驼峰采用微机控制可控顶调速制式的站场进一步改进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阐述沈阳铁路局站场调速系统研究设计中心,30年来,对减速顶调速系统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以及优化售后服务,使减速顶调速系统功能有了可靠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3.
用计算机控制各种调速顶的调速系统包括反坡调速系统、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编组场尾部平面调车调速系统、箭翎线调速系统,它们属于国内首创,有的系统在国外也尚无先例,这四个调速系统都是用微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的,该系统的硬件设备有微机、控制电源、控制台、测重、测速、测距等装置。调速设备有加速顶、可控减速顶、各种减速顶和停车顶。反坡调速系统是对驼峰设计理论的创新,得到美国、加拿大等国专家的高度评价,伊朗准备采用这个系统;其余三个系统在国内已都作为重点项目进行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我国铁路车站调车调速系统的调速设备,调速技术成就,展望21世纪我国铁路车站调车调速系统发展趋向,并对建立和完善调速系统的设备养护维修机制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寄语     
中国铁路减速顶及其调速系统,从开始研发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30年来,从事减速顶及其调速系统研发的广大铁路科技人员矢志不渝,顽强拼搏,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减速顶及其调速系统,不仅广泛运用于国内运输企业,对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还打入欧美铁路运输市场,得到国际用户的认可。成绩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6.
中小驼峰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鹰  夏维毅 《铁道学报》1996,18(A00):80-84
根据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的调速原理,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通过模拟钩车的动态溜放过程,将驼峰纵断面和调速设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基于系统最小时差理论的优化思想,在等速区对难、易行车采用不同的定速值,使溜行时差达到最小;在减速区则着重考虑减少布顶数量和调速设备利用率,对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例计算表明,设计方案峰高有所降低,推峰速度提高近0.5km/h,布顶数量及其使用率也有明  相似文献   

7.
随着京广干线的电气化,安阳车站作为河南省在京广线上的北大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体改造。在有调车场改为客车整备场,在直通场西侧新建一个调车场,新建调车场尾典型的中小规模驼峰,为了提高其改编作业能力,实现调车作业的自动化,经过比选,选用了微机可控调速系统。继国内很多既有中小驼峰编组站采用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进行扩级改造成功之后,这一调速系统在安阳新建调车场的应用,无论对今后我国中小驼峰编组站实现简易自动化的调速方案选择,还是用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从老场改造时,因地制宜的利用而走向新场的标准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机可控顶驼峰自动调速系统在我国铁路研究与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程,有十几个中小型编组站采用了这种制式,但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文中针对已有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哈尔滨减速顶研究中心在调速设备、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从而克服了不足,促进该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驼峰微机分线控制点连式调速系统,是铁道部为解决中小驼峰现代化改进式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现场运营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路编组站第一台减速顶1974年由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并于1977年通过了铁道部技术鉴定,命名为TDJ减速顶,1979年在哈尔滨站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驼峰减速顶调速系统。在纪念我国减速顶诞生30周年、《减速顶与调速技术》科技期刊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铁路驼峰编组场对溜放车辆的调速制式,从采用铁鞋、手闸和减速器等点式调速,到减速顶连续式调速,随着调速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驼峰编组站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驼峰调车作业的安全情况大为改观,为编组站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溜放车辆调速问题的分析,看到某些调速设备和调速制式的一些不足,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为...  相似文献   

12.
漯河站微机可控顶自动调速系统投入使用后,车站的解编能力提高、安全更有保障、工人劳动强度减轻。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20年来,我国减速顶调速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在调速设备方面,还是在调速系统上,其技术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详细进行了国内外的比较,并提出了今后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际简要介绍了沧州站微机人顶自动调速系统在软硬件方面的优化设计与改进,力图借一方之石,引出他山之玉,使控制系统不断推陈出新,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杭州艮山门站是中型编组站,1982年采用驼峰全减速顶调速系统方案,安装各种型号的减速顶近万台,这些减速顶工作已达二十年来,有些减速顶滚压次数达到几百万次,1994年对该站减速顶的各部零件尺寸进行了抽检和鉴定,1999年对全场TDJ204型减速顶做了大修,通过这些维修和大修不仅对维修标准做了实践验证,而且也充分显示出驼峰全顶调速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格尔木站调车场共有9条调车线,全部采用股道全减速顶调速系统制式进行调速,经过多年的实际运用,该调速系统显示出许多优点:简单实用、投资省、维修方便、能满足车站对车辆进行解编作业的需要,为格尔木站的运输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当中出现的个别不足也在实践当中逐步加以克服或正在寻求改进。文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股道全减速顶调速制式在格尔木车站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铁路局南岔站在2000年的技术改造中,采用了第五代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即分散控制单元全自动调速系统,主要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原理、控制系统组成、技术关键、硬件及软件的构成与功能,以及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柳州南站驼峰目的调速系统存在的设备、性能不稳定、效率不高、安全连挂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从减速器控制,减速顶设计、调速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系统的缺陷和不足制定了改善措施,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第一代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自1989年在韶关键成到现大已经应用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应用实践中,该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去年我们在改造南岔编组站的过程中采用了新型的微机可控顶系统。该系统在调速、控制系统和纵断面设计上都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并取得了好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根据微机可控顶自动调速系统在嘉峪关车站七年来的运行状况,阐述了该调速设备在保证调车作业安全,提高驼峰解体效率方面的优点,分析总结了系统在管理、维修方面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