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成立之际,应伟达公关公司之邀,对威廉·史博门先生作了专访。 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是由美国德科电子公司与上海长江仪表厂各投资1.2亿元人民币,实现强强联合组建的合资公司。公司将在2000年实现253万套汽车,摩托车仪表总成,并以德科电子公司技术为依托开发高档轿车电子产品,满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公司的  相似文献   

2.
总 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的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是世界 上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1996年销售额为278亿美元,占1996年全球前10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市场份额的25.5%。其在36个国家有208个独资企业、46个合资企业和17个现代化技术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其所属的零部件企业剥离出来,使其成为独立法人企业、面向全球。德科电子公司原属于通用汽车公司休斯电子公司,1997年12月19日通用汽车公司决定将德科电子公司归属于德尔福汽车系统。 德尔福汽车系统在80年代起就竭诚在中国寻求合作  相似文献   

3.
博世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已达400亿欧元,而汽车技术领域约占其全球销售额67%左右。据此,博世已超过德尔福成为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在中国销售额为13亿欧元,而汽车领域销售额超过了7亿欧元。与此同时,博世集团亚太总部将从日本迁往上海。未来两三年,博世将对中国追加10亿美元的投资。博世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将集中在汽车高科技领域,如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柴油机第二代高压共轨系统.防抱制动系统ABS 5.2、ABS 8.电子稳定程序ESP 8等。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9月德国汉诺威举行的第62届国际汽车展览会(IAA)商用汽车展览会上,由曼商用车集团亚太运营中心首席执行官李荣耀先生带领的亚太区客户、经销商、媒体访问团共同演绎并见证了亚太地区的快速发展与潜力。  相似文献   

5.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6,(42):31-31
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是.海拉在中国和亚太区的汽车电子研发和制造中心。公司成立于1996年.并于2006年成为海拉胡克双合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2005/2006财政年度(2005年6月~2006年5月).海拉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完成8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照明是47亿元人民币.电子产品部分有2.3亿元人民币.贸易公司完成1.2亿元人民币。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富磊(Frank Rehfeld)先生预测,在下一财政年度,电子产品方面的业务有望实现15%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说起美国德科电子公司(Delco Electronics),恐怕国内人知之甚少,但说起德国“博世”、甚至日本“电装”,真是如雷灌耳。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德科”起码晚来了15年。到目前为止,对于汽车电子产品,除了国产件之外,中国大陆市场多数只认德国货和日本货。 记者怀着探索的心情,应邀专程到北京,参加“德科电子’95当代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新闻招待会”以及它的技术研  相似文献   

7.
《轿车情报》2005,(7):157
为拓展亚太市场和中国业务,伟世通公司近日在中国并购组建了三家新的合资企业,包括江苏天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怡东汽车仪表有限公司以及伟世通TYC车灯有限公司。上述合资企业的成立将进一步强化伟世通在汽车电子和照明系统中的领先地位。并提升伟世通在中国和亚太地区服务原厂装备和售后市场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每周要闻     
通用塑料公司(以下简称GE塑料)大中国地区总裁郭马克先生日前表示,GE塑料看好中国市场,中国也将成为GE塑料21世纪的发展重点。郭马克先生说:“近几年来,GE塑料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销售迅速增长。去年9月,GE塑料已经把亚太总部从东京迁往上海。今年,全球技术中心又在上海成立。中国将是GE塑料亚洲地区乃至全球销售增长的一个推进器。”  相似文献   

9.
肖军 《时代汽车》2005,(11):36-37
有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轿车需求将达到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10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2500亿元-3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轿车中的比例将达到30%-40%。预计未来10年,国内汽车市场将持续以15%-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国内的汽车生产总量将增长到1000万辆。相应地中国对各种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同时,新兴的汽车电子产品还将不断出现,这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13,(52):38-40
随着汽车电子产品配置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07年的121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672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如今,汽车电子已经成为整车的主要差异化指标之一,汽车电子市场毫无疑问成为了增长最快的配件市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和安全法规的日益加强,以及消费者对性能、舒适性和通信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加速向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统计数据表明,在国外著名汽车制造厂商中,每辆汽车平均消耗电子产品费用占整车的30%左右,其中光微处理器多达50多个,且越是高档汽车电子化程度越高。预计到2012年时,全球车用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1853亿美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汽车电子发展速度将从目前10%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李尔迎来了亚太总部及技术中心新址的奠基仪式。新的亚太总部及技术中心建成之后,将集行政管理、工程设计和产品创新于一身,有利于亚太和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消费需求的日益深化,未来汽车将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势必会从单一的硬件产品向更丰富、更融合的智能移动设备转型,而汽车座椅与电子电气作为智能化最为集中的部分,与消费者驾乘感官的联系也最为直接,未来定将成为诸多汽车企业的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3.
王作函 《商用汽车》2006,(1):100-101
当我国全球最大商用汽车市场地位渐渐确立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零部件配套商紧随而至。2005年12月19日,美国标准集团旗下的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公司宣布其亚太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新落成的亚太总部将发挥其核心调控职能,实现对亚太地区商用汽车市场持续发展的长期承诺。威伯科公司全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火热的发展态势下,预计其会以每年6%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1年销售额将达1310亿美元。其中,中国、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将成为全球需求量最高的国家,而仅中国就将占去31%的全球市场份额;伊朗、马来群岛、印尼、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预计将保持7%的增长速度;亚太地区增速最高,有望达到8.5%,销售额为477亿美元;北美和欧洲预计增速为4.1%和4.2%,销售额分别为393亿美元和244亿美元;全球其他地区预计增速为6.9%,销售额为19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汽车工程》2007,29(2):F0004-F0004
随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的价值含量迅速提高,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将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汽车电子产品占汽车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汽车电子产品中,围绕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和娱乐等方面的元器件及其周边产品将飞速发展。2006-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进入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12日,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上海A5新工厂举行开业典礼。上海A5工厂是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在亚太区最大的一个线束制造厂,也是德尔福派克全球和亚太地区的样板工厂。2004年德尔福派克亚太总部和中国区总部。及亚太区工程技术中心落户上海,2007年12月上海A5工厂投产将是德尔福派克中国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纷纷来华投资,中国成了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作为世界领先的科学计算和基于模型设计的软件开发商,The Math Works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此次,Math Works Fellow及公司最高层管理团队中的一员Jim Tung先生和北美及亚太地区汽车行业市场经理金文思先生,将与大家一起分享The Math Works成功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电子产品将成为轿车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预测到2000年世界汽车电子装置销售额将达800亿美元,其发展的主要领域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系统、ABS、TCS系统,巡航控制装置,安全气囊,四轮驱动控制系统、汽车动态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制动和电子转向装置等。在其生产和市场中,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相当激烈,预测欧洲市场将增长最快,日本的发展将慢于整个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12,(30):11-11
2011年世界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市场规模达到了10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9%。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物联网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MEMS元件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持续攀升,推动MEMS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14,(45):38-38
<正>辉门集团动力总成日前在常熟新设工厂,为中国汽车市场提供领先的系统保护解决方案。中国已经成为辉门动力总成全球重要的运营基地,已布局11家生产厂,并设有亚太总部和技术中心。常熟工厂的投入运营有助于辉门进一步拓展系统保护业务,更好地服务于本土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